中医药与健康通识教育课程探索与实践*

2022-01-25 04:19孙运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通识中医药大学

孙运刚

(上海健康医学院药学院中药教研室,上海 201318)

自19 世纪初美国的帕卡德教授首次将通识教育引入到大学教育中以来,通识教育在大学是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类重要课程。通识教育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例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杜克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就涉及了当代文明、文学、艺术、音乐、科学前沿、外语、体育、道德等多种学科[1]。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起步较晚,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复苏,进入21 世纪以后发展迅猛,北大、清华、复旦等著名高校最早成立了通识教育的专门机构[2]。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也经历了一个从探索到明确的过程,经过不断的摸索,逐渐形成了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共识。首先,通识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在于价值观的教育和人格教育,以及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综合素质。其次,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应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传统相适应,要扎根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要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3]。而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非常适合也非常有必要成为大学教育的特色通识课程。

1 建设中医药与健康通识课程的意义

1.1 服务健康中国的建设 健康始终是全人类追求的重要目标,人民健康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并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倡导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自古以来,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在本次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大放异彩,传统的清瘟败毒饮,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等都卓有成效。据统计,武汉方舱医院中药使用的覆盖率达95%以上,尤其是在早期干预方面,能有效阻止轻症患者向重症发展[4]。这不但让本来的中医热爱者欢欣鼓舞,更是激起了很多人对中医的学习兴趣,为中医药文化在大学中的传播创造了很好的教育契机。在大学教育中开设中医药与健康通识课程,能有效的在大学生中普及中医药知识,不但有利于健康中国策略的开展,而且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增加中医药与健康方面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素养,为全面实现中国人民的健康目标打下一定的基础。

1.2 服务大学课程思政教育 通识教育着重点是对学生思想和素质的影响,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立德树人”。在这点上,通识教育与目前大学所倡导的课程思政教育目的是一致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5]。这是因为中医药文化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医药知识,其中更包含了很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与价值观。而自从在中国大学中开展通识教育以来,多数大学的课程偏向西方著名大学的通识课程看齐,缺乏有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而中医药文化作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能极大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文化自信,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坚定文化自信的有效课程。

1.3 服务中医药文化的科学传播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对中医药一直存在着一定的误解,或者支持,或者反对,但都存在片面的理解和误读。支持者,片面地强调中药等同于天然药植物药,认为中药安全无毒无不良作用;甚至有人片面的夸大中医药的作用,把中医药神化。反对者,质疑中医药是否是“科学”,有人片面地提出“废医存药”的建议;也有人认为中医药只适合辅助治疗,而没有可靠的疗效;更有甚者打着中医药的幌子招摇撞骗,一些以中医药为关注点的公众事件,也造成部分公众对于中医药的误解。这些因素,都给中医药文化带了很大地负面影响。大学生是一个善于学习的群体,追求真理,热于辩论,又热于表达自己独立的思想。所以,在大学中开设中医药方面的通识教育课程,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引导大学生学习中医药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大学生对中医药知识的辨识能力,从而让最有活力的、最有知识性的大学生成为中医药文化的有力传播者。

2 课程构建原则

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不看重专业的实用性,也不以培养专业能力为目的,而是以专业文化为基,体会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价值取向、思想理念等。所以本课程秉承中医药文化与生命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理念上充分展现中医药文化的思维观和哲学智慧,展现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魅力,通过对中医药文化与健康全方位的了解,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和珍爱生命的意识。故在课程构建上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2.1 内容要有特色代表性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包含丰富的临床医药知识,更包含中国古代很多的文化理念。所谓有特色,并不是要向学生讲授中医药文化的全部专业知识,而是要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内容,通过这些片段向学生展示中医药文化最基本的特征和内涵,让大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是一个怎样的文化。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历史、基本特点、学科体系、诊疗方法等医疗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向学生展示中医药文化中所包含的中国古代的哲学、价值和文化理念。同时,对于中医药文化中存在争议的地方也要进行充分的讨论。最终使学生形成对中医药文化的较为全面的认识。

2.2 学习态度要科学客观 中医药不被很多人接受的理由之一,就是中医药的理论体系与现代医药理论体系的认识角度有很大的不同,研究方法与思维角度存在区别,接受现代科学教育的大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另外,在中医药的发展过程中,某些理论确实与封建迷信等糟粕产生了交集,如阴阳五行等理论也出现于占卜、风水等领域。本课程提倡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中医药,既不全面否定,也不过度神化。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从中医和现代科学多角度来了解中医药文化,最终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对中医药文化的客观评价。

2.3 教学方式要通俗易接受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医药的名词术语都晦涩难懂。这一方面与中医药的专业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古代的语言环境有关。要想引起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并能够理解学会,就要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和语言来传授。本课程在语言组织、课件制作、教学方式上要尽量向年轻一代靠拢,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激发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 课程模块构建

中医药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选取什么样的内容作为核心非常关键。基于以上的课程构建原则,本课程围绕中医药文化史、中医的思维方式、中医的哲学基础、中医养生观、神奇的经络、正确认识中药6 个模块作为核心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拓展。见表1。

表1 中医药与健康通识教育课程构建表

4 拓展型多元授课方式

基于通识教育“育”而非“教”的目的,本课程结合以PBL 等多种教学手段,主要采取思辨式的授课方式,即以内容和问题带动思考,运用思维导图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维,激发思想上的碰撞,达到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同时,通识教育不能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课堂外的拓展非常必要。本课程通过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课外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对中医药文化更深入的了解和看法。见表2。

表2 课程拓展方向及推荐书目

5 结语

要建立一门优秀的《中医药与健康》的通识课程,仍然需要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特别是要多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倾听学生的诉求,最终打造成一门学生喜爱并认可的有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

猜你喜欢
通识中医药大学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