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丰公司火工品专家鲁喜明的兵工情怀

2022-01-25 07:43吴东斌包斌
中国军转民 2021年24期
关键词:华丰火工品技术人员

■ 吴东斌 包斌

(作者单位:特能集团华丰公司)

新中国的“两弹一星”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今年已85 岁的原5534厂副总工程师鲁喜明就是其中一位。以鲁喜明等为代表的华丰公司老一辈科研人员为新中国的“两弹一星”等第一代导弹、卫星火工品研发配套了关键火工品,为新中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应有贡献。

矢志不渝 扎根兵工

新中国第一代导弹、卫星火工品研发虽然已经过去了四五十年,但提起那段历史,鲁喜明等老一辈华丰科技工作者还是记忆犹新,感慨万千。1957 年,21 岁的鲁喜明从太原第一化学工业学校毕业来到华丰公司工作。入厂两年后,他成为新技术产品车间技术员,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导弹、卫星等新技术产品以及特种火工品研发的生涯。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打破一些西方敌对国家的战争威胁,建立强大的国防,国家决定发展导弹。1958 年3 月,当时第一机械工业部五局在北京召开新技术产品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试制生产新技术产品的指示,把新技术产品的研制放在突出地位,并指出这是国防建设的重大战略。鲁喜明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立即投身于新技术火工品的研发工作中,决心为祖国争光,为人民争气。但新技术产品研发的道路注定充满艰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某型号一个延期产品的研制工作中,其延期药成分分析结果没出来,为配合总体试验进度抢时间,他组织零件、药剂、装配、试验等单位技术人员昼夜奋战,72 小时没休息,最终完成了总体试验样品,得到了上级的好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鲁喜明亲身经历了工厂的导弹、卫星火工品从仿制到独立研发的全过程,由他主抓的东风系列、长征火箭及卫星配套的20 余种火工品研发设计工作均取得了骄人成绩。他组织带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解决了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新中国导弹和卫星火工品的研制做出了应有贡献,受到国防科工委、五机部、八机部和辽宁省委的表彰。

心系工厂 发挥余热

85 岁高龄的鲁喜明已退休多年,但他依然心系工厂火工品科研与生产,经常与工厂科研人员交流,指导他们更好的搞好科研,鼓励他们为新时代国防建设和航天事业发展再立新功。2018年工厂某车间生产的电雷管,压药过程总是出现“压爆”情况,给生产带来很大压力,相关技术人员想了很多办法,可效果不明显。鲁喜明听说后,到车间仔细了解情况,第二天便指导车间技术人员在压药冲子上做些改进,将冲子的R 角倒大些,改进后“压爆”情况明显降低,车间的技术人员、生产一线的操作者都对鲁喜明竖起了大拇指。

2003 年,非典爆发。那时人员禁止流动,企业出差几乎停止。就在这期间,天津的用户反映产品急需处理。如不去,对企业的声誉影响很大。鲁喜明听说后说:“不就是非典嘛,注意些就好,我年龄大,不在乎这些,我去吧。”就这样,他坐着产品运输车,用了近10 个小时,到了用户,解决了问题。知道这件事的职工,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鲁喜明退休前攻坚克难的精神和退休后心系工厂、无私奉献的品质深深影响着华丰公司的后来人。

如今,让鲁喜明等老一辈华丰科技工作者感到无比欣慰的是,华丰公司早已发展成为集常规火工品、特种火工品科研生产于一体的骨干企业,新一代年轻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中快速成长,他们让奥运圣火闪耀世界之巅,他们助力神舟遨游太空,他们在嫦娥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中经受了考验和锻炼,他们华丰公司打造中国宇航火工品科研生产专业厂家挑起了重担,把华丰火工品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猜你喜欢
华丰火工品技术人员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电火工品储存安全评估模型与应用研究
浅析火工品安全运输存储要求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