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建供应链合作新模式及榕台产业对接平台的思考

2022-01-25 07:43董建东
中国军转民 2021年24期
关键词:供应链融合发展

■ 董建东

关健词:供应链;自贸区;产业对接

一、背景

中美战略博弈,全球保护主义升温,以大陆为主的全球供应链开始裂解与重组,两岸关系进入“新常态”及疫情的情势下,产业合作与融合发展进程面临新的调整与变化,在人力资本、企业规模、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对两岸经济影响力上发生变化,不再以资源要素互补为基础的发展动力,扩展到涵盖两岸,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台湾相关产业产生竞争。岛内政党政治严重失衡,蔡当局全力、全方位投入“供应链重组”,实际就是要推动“远中亲美”供应链政策,两岸关系复杂,台商却无视风险继续“西进”投资,民进党妄图制造两岸经济“脱钩”是不可能实现的。全球价值链下,“让利”成为对台贸易的常态,扶持“红色供应链”是不可逆的趋势,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形成利益攸关的经济共同体。

二、新形势下,两岸深度融合发展面临供应链创新发展瓶颈

(1)从中国大陆统计来看,两岸贸易总值从1979 年的0.8 亿美元增加到2019 年的2280.8 亿美元。中国台湾地区在中国大陆外贸伙伴中的排名从第26名提升到第7 名。数据显示,虽受疫情冲击,今年1—9 月,两岸进出口贸易额为1853.8 亿美元。1—9 月台商赴大陆投资金额,出乎预料高达42.1 亿美元,年增49.4%。突显大陆市场的重要性,也证明两岸经贸与供应链的密不可分。除政治因素是两岸贸易发展的最大障碍外,台湾地区全球化产业链进程的缓慢,使其与中国大陆深化合作进程受阻,多领域发展的不平衡性,面临两岸产业深层次、多角度的融合发展新瓶颈。

(2)两岸经济融合的过程是要素更有效整合的过程,也是产业及相关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产业转型的结果则使得企业的分类方式发生改变。其间必然存在着产业调整与替代、企业盈利模式、未来发展格局的变化的现象。随着两岸合作水平的提升,将使得两岸经济合作的形态从“投资带动贸易”向“要素合作”转化,这就要求两岸合作空间进一步扩大,并使要素流动呈现出双向化的形态,但陆资入台的进程与所能够涉及的领域、范围受到较大的局限,两岸企业资金往来,相当畸形。从而使两岸资源双向流动对经济效率的实际提升作用难以发挥,也极大地阻滞了两岸经济融合的发展。构成两岸融合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与困境。

(3)两岸经济融合存在着事实上的瓶颈与障碍主要包括:由于台当局推进“柔性台独”,拒不接受“九二共识”,缺乏具体的合作机制,当今台企缺乏当年港商家国情怀,导致两岸相关产品与市场开放等协商进程受阻,从而使得两岸经济合作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阻碍两岸双向融合发展,融合发展受到多方面的阻碍和影响。台湾当局的错误决策,不只会导致资源的错误配置,也会为台湾经济带来高度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危机也是转机。两岸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搭建产、商、学、研等世界信息产业、经济政策交流平台,追逐AI、5G、物联网等数字经济商机、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倡议等领域,获得更多的价值、利润,构建新的产业供应链之核心竞争力。台资企业应加快转型升级调结构,创新求发展,利用大陆的人才红利、科技发展环境和市场商机,在产业链与供应链中找寻整合、重塑、延展,进而质变、涅槃的新路子,打造新的中华民族经济圈奠定基石。

三、“双循环”下,探索供应链创新发展应用新模式

我国的产业链体系并未完全建立起来,中国供应链未来发展当应紧紧抓住党中央提出的“双循环”战略方向,努力构建产业生态圈,从创新生态“延链、补链、强链”入手,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培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实施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链。

(1)供应链的核心是一体化,目标是高质量发展。支撑供应链发展的两个战略支撑,对外是“一带一路”倡议,对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疫情影响之下,全球产业链东移加快,外循环丢不得。激发结构性潜能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水平。

(2)过去的供应链只是多环节、平面布局的商业供应体系,未来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让数据连接我们的供应链,拥抱产业互联网助力智慧供应链产业发展。数字技术为全球供应链的升级和赋能,链接供给侧和需求侧,两岸应共同打造“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智慧供应链产业平台。

(3)疫情为我国供应链数字化发展按下快进键,数字化供应链在协同复工复产中彰显中国经济的柔性和韧性。人才和数字产业的成熟程度,以及数字市场的需求,是数字供应链铸就的基础。“直播+助农+电商”新模式,助推农产品数字化供应链;物联网技术赋能,供应链协同制造得到检验;工业互联网促进全渠道、全链路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智慧物流”平台加快数字化转型与业务流程重塑、组织结构优化、商业模式变革有机结合,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通过数据共享与整合,打通供应链上下游信息,供应链金融成为行业新风口。

(4)未来供应链的发展,首先面对区域经济整合跟保护主义两者之间矛盾冲突的问题。为促成两岸共同市场建设,与区域联通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其次是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货物贸易的未来发展。涉及到软件,AI 及共同培育科技人才。第三是未来WTO 的规则演变的结果,对于整个产业供应链的未来计算方式也会有相当程度的影响。ECFA 中断否及后续的两岸服贸协议与货贸协议对台湾未来整体经济发展。两岸应结合技术和市场的优势,如研究两岸食品冷链物流领域的标准化合作及共同产业的供应链行业标准,必将推动以标准共通助力两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融合发展。

福州市是首批供应链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在“海陆空场网”五个方面打造两岸产业配套,探索融合新路,在绿色供应链、智慧供应链、数字供应链上控索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把握未来供应链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三大方向:数字化、协同化、生态化,加速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两岸供应链体系,提高在两岸乃至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与价值链中的地位,证明福州有资格担当台湾企业登陆第一家园的职责,促进两岸市场共同繁荣。

四、自贸区下,深化榕台供应链产业平台合作新路径

(1)融合发展两岸合作开拓新发展空间,海峡两岸作为“一带一路”的支点,为两岸合作提供了新的路径,为两岸企业家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未来,作为供应链一些核心要素,应该实现有机联动。福州自贸片区充分发挥对台区位优势和自贸区试验窗口作用,台商应积极利用现有基础与平台,在17 个服务贸易领域对台开放中,推动区内外货物、服务、资金、人员等各类要素由流动先行先试,为跨境供应链发展做高地。持续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与大陆企业上下游贯通、大中小融合,创新发展,互补共赢。

(2)积极探索两岸“产业供应链合作机制”的构想,设立两岸合资海峡投资基金、供应链金融Pre-ABS 产业基金等,有助于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陆资企业赴台投资、两岸企业赴第三地共同投资等;双方可讨论参股或相互投资,建立股权合作关系,增强其资本实力。构建海峡两岸三地全物流体系、供应链五流合一服务平台,聚集服务保障要素三个方面着力,打造福州自贸片区供应链发展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大力开展像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以及围绕进出口方面的跨境金融服务,打造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运输来往、数据流动等领域更加自由便利的产业发展空间。

(3)积极发展新业态,打造产业承接平台。福州市应由过去重点推进与台湾传统产业合作,破除两岸体制性和技术性障碍,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升级打造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现代农业、跨境电商、互联网产业和文化产业、5G、半导体、芯片以及机械产业等新业态。依托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软件园等园区,榕台正在深度对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福州软件园、福州高新区等园区建设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园区,依托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榕台农业合作更加紧密。海峡创意产业园为两岸青年打造创新生态系统促进两岸物联网技术交流,开展海峡两岸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合作,推动成立海峡两岸工业互联网产业推进联盟,将联盟打造成为创新资源集聚和合作交流的高端平台。

(4)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供应链不仅注重专业分工合作,更要在每个价值链上做整体的整合。大陆应着眼于全世界竞争力,链接全球,应有能力把台湾中小企业跨界融合到大中华地区的现代供应链体系下,共享改革开放红利。如:台积电和富士康旗下的准时达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台资的高速发展是海峡两岸供应链合作中的典型。福州将坚持全球视野、开放合作,积极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重点打造了汽车玻璃制造、大型商超、大宗商品交易、港口物流等14 个供应链生态平台,着力培育一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示范企业,如两岸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福州中安绿色供应链平台、1233S2B 全渠道供应链服务平台、福耀玻璃智慧供应链平台及海峡纵横供应链采购服务平台等。福州自贸片区利用先进制造业定位,出台扶持政策,优化技术服务,面向国内外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全方位招商,引领两岸科技供应链产业集聚发展。

(5)利用独特优势,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福州具有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的独特优势,发挥先行先试的引领作用,以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为主攻方向,借助“9.8”投洽会、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两岸企业家峰会和“5.18”海交会等平台,强化台商投资区、高新区、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福州新区、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平台承载功能,深化榕台产业精准对接,构建双赢新格局。吸引两岸创投机构集聚,打造两岸创投融合发展高地,提升榕台金融合作水平。提升榕台通关便利化水平,打造榕台跨境物流黄金通道,支持企业在台设立海外仓。深化榕台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合作与对接走实走深。加强榕台在生物技术、数字经济、医疗康养、新能源、冷链物流、文创、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合作。推动榕台在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高科技领域细分合作。积极引导帮扶,鼓励支持在榕现有台资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对传统性产业引导其依市场规律转型升级,对优势产业引导其增资扩股,做强做大。完善服务企业和重大项目协调机制,设立“台胞台企办理业务专门窗口”等,营造良好安商营商环境。

为减小竞争,助力闽台自贸区协同发展,先行在规则、航运、信息、现代服务、产业与金融等多个层面对接合作。台胞台商应当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吃透、用好、用足大陆的各项惠台政策,坚定信心,积极融入大陆“十四五”发展的宏伟进程中来,参与自贸区推进制度、规则、标准和管理开放,进一步参与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和治理,以实际行动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作出新贡献。

五、结语

“十四五”规划也强调了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福州自贸片区将围绕“国家试验田”“制度创新高地”和“种苗圃”等功能,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关注两岸产业关联性,扩大产业合作参与面,深化新兴产业合作新格局。发挥联合协调的功能,加大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正向推动力,培育参与全球竞争的新模式,降低产业合作交易成本。未来合作潜力无限,两岸企业家携手打造共同市场,深入挖掘产业商机,达到1+1 >2 的效果,积极推进两岸经济、社会、文教融合发展,助益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猜你喜欢
供应链融合发展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融合》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