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职业启蒙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2022-01-27 00:59吕媛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2期
关键词:认知价值观技能

吕媛

编者按

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探索职业发展兴趣,规划人生发展方向,并促进人格完整,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多元选择的高考方案带来生涯发展的新挑战,要求关注人的成长。学校应更新观念,制订生涯教育整体规划;学科融合,提供多元、优质的学习经验;内在唤醒,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选择的能力。而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宜早不宜晚,及时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意识,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可能的职业方向,避免方向茫然感的滋生和随波逐流性格的养成,对于他们未来人生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摘要] 儿童阶段是职业启蒙教育的黄金时段,及时、正确的启蒙教育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和选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海盐县横港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现状,设计具有趣味性、体验性、实践性的职业启蒙活动,拓宽教育教学渠道,让职业启蒙教育“始于课堂、回归生活、融入社会”,以激活小学生的职业启蒙意识。

[关键词] 职业启蒙;认知;技能;价值观

职业启蒙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初步职业认知和职业体认的教育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持续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儿童阶段是职业启蒙教育的黄金时段,及时、正确的启蒙教育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和选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职业体验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它注重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

《纲要》同时指出,要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各方面认知迅速发展,是性格塑造的黄金期,也是挖掘各方面天赋的绝佳时机。在这个阶段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将对孩子一生的职业规划和管理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我校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的农村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新样态,设计具有趣味性、体验性、实践性的职业启蒙活动,使小学生的职业启蒙教育圆满落地。

一、立足校园,趣味启蒙中丰润职业认知

儿童对职业目标的追求与幻想往往建立在对职业的“好奇心”或“神秘感”的基础上,同时又伴随着对职业的“无知”与“蒙昧”,因此缺少对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并且往往受制于“他人”“环境”抑或“一时的冲动”。学校是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职业启蒙的有效场所。巧用校园建设,开展趣味性职业启蒙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认知,树立科学的职业

理想。

(一)主题书籍微阅读,探索“未知”

兴趣是学生主动了解职业的原动力,在职业认知启蒙教育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借阅学校图书馆内与职业有关的书籍,利用每天中午的20分钟阅读时间,开展师生共读、生生共读的主题微阅读活动,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职业,了解更多的职业属性。

比如,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太棒了,我们的职业》这本职业启蒙书。书中共介绍了服务、交通、艺术与表演、商业等7大行业领域,还具体介绍了我们熟悉的农民、老师、医生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职业,还有登山向导、潜水员、灯塔守卫等这些并不常见的职业。此书语言风趣,知识翔实,插图精美,而且设计了好玩的“寻找发现”游戏,学生在沉浸式阅读活动中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萌发对某种职业的兴趣,为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做准备。

(二)职业趣味微讲堂,还原“本色”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压力,又有各种客观风险,很多职业表面风光无限,其实背后辛酸颇多。在学生的职业认知启蒙中,不能只给予职业正面的介绍,仅让学生看到该职业的光彩面,却不知道背后的付出。

我校生源来自五湖四海,家长们的职业也是多种多样,有教师、医生、护士、村干部、工人、商人、司机等。学校巧用家长资源,开设“家长职业微讲堂”,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录制“我的职业”微讲座,通过不同职业形象的展示、职业知识的讲授、职业经验的分享,还原职业“本色”。比如,在学生的原有认知中,他们认为医生是很风光的职业,坐在诊室问诊看病,带着“跟班”巡视病房,做做手术还扮演着白衣天使的角色。但是,看完了医生家长录制的微讲座后,学生们才知道医生的不容易,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三)校园职场微模拟,扮演“角色”

模仿,是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行为的过程,是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动作、语言、技能以及行为习惯、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孩子們都很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当老师、医生、超市营业员、清洁工……职业在他们的眼中是非常有趣的。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过:“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

基于此,学校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工作场景,设置多种职业角色,开展职业角色扮演活动。学生通过充满趣味的角色扮演,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显性表现,解读职业,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学生不仅可以在职业角色扮演中进行就职初体验,还可以锻炼他们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如对图书管理员的角色扮演,学生在图书馆管理员的指导下,学习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内容,熟悉馆藏图书的分类和布局,协助图书管理员进行图书盖章、借阅、上架、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同时,还学会接受读者咨询、维持阅览秩序、引导文明借阅,并在管理的过程中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沟通,体验为他人服务的辛苦和快乐。如此一来,学生在校园职业微体验中,做中学,学中做,畅享了一次丰盛的职业大餐,对职业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

二、回归家庭,体验启蒙中研习职业技能

家庭是学生最早接触职业相关概念的场所,父母是学生最直接的职业启蒙者。家庭教育虽然没有系统地承载职业启蒙教育的内容,但家庭成员的职业情况,家庭内部的分工、合作等元素与职业启蒙教育内涵相契合。因此,我们设计家庭亲子职业体验活动,与学校职业启蒙教育有效衔接,以达到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

教育。

(一)岗位见习,初探职业奥秘

陈鹤琴先生曾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因此,相比填鸭式的说教,带孩子近距离体验和感受家长工作的日常,能让孩子接触成人的世界,理解劳动的价值与内涵,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自己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家长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去自己的工作单位参观学习,让他们了解自己父母的日常工作、办公环境和业务范围。孩子们有的参观工厂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走进工厂流水线做工,还有的体验超市收银、商标设计等,这些有意义的亲子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感情,更是给予了孩子一个了解父母工作的机会。孩子们用心观察、体验父母的工作,并将他们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工作内容、劳动强度等记录下来,进而体验父母从事职业的酸甜苦辣。

(二)家務轮岗,融通职业启蒙

《中小学劳动教育应与职业启蒙融通》(《中国教育报》)一文中提到: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都是实践性教育活动,许多劳动项目与职业启蒙的学习内容和体验项目是相通的,在家务劳动中深化职业体验,使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技术与职业意识、职业认知、职业技能紧密结合。学校要转变家长观念,引导家长打破家庭分工的壁垒,让学生参与到家庭社会化分工的任务中,使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相辅相成、互为融通,让学生在家庭劳动中清晰地获得与职业相关的体验。家长和孩子提前讨论设定“家庭劳动岗位”,孩子利用周末时间上岗,在家长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职业体验。如收纳整理师、财务小管家、美食烘焙师等,每周一轮岗,学习一项新的劳动技能。这样,通过丰富的家庭劳动实践,有效培养了孩子最基本的职业劳动兴趣和意识。

(三)长时蓄能,锻炼职业技能

职业启蒙活动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应遵循连续性原则,活动设计应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设计长短期相结合的主题活动,使职业启蒙活动内容由简单走向复杂,具有递进性,构建科学合理的活动主题序列。我校大部分学生为新居民子女,每到寒暑假,学生就处于“半放养”的状态。与电子产品为伴,上网、打游戏成了学生们假期的主要活动。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设计“家庭岗位主题实践”假期活动,让学生的假期生活更有意义。通过前期的周末轮岗,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家庭岗位,如小园丁、小厨师、小家政、小财务等,经历为期三个月的连续体验,他们适应身份的转变,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的兴趣,锻炼了基本的职业劳动能力。

三、融入社会,实践启蒙中重塑职业观念

职业启蒙教育与社会密切相关,具有地方性、校本性等特点,地方和学校创新空间很大,研究地方和学校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路径和方法成为职业启蒙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必然要求。一般而言,在校学生的生活圈比较窄,出门开阔视野的机会少之又少,于是,我们利用本土社会资源,为学生量身设计社会体验性职业启蒙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职业分工,建立对不同职业的体验和认知,形成尊重不同职业劳动价值的思想品质。

(一)小记者研学活动,遵守职业道德

著名作家克雷洛夫认为:埋没在底层的人才真正值得敬重,他一辈子辛勤,一辈子奔忙,不求声誉和光荣,只有一种思想给他鼓动,为公众利益而劳动。我校很多新居民家长虽然文化水平较低,但都在一线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为我们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贡献了力量。他们的职业虽然普通,但其敬业的工作态度值得学生去学习。

我校德育处开展了《南湖晚报》小记者研学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化身为小记者走进学校旁边的工业园区,认识和了解在不同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奋斗的劳动者们。这些小记者们分成不同小组,进行现场采访,并在采访过程中及时提出问题,实时点评。通过采访,学生真切了解到这些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难点等,并参与部分边缘性的体验工作。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经历观察、感悟、体验、收获,认识了那些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的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

(二)小卫士环保活动,尊重各行各业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做人的原则。社区工作是一项烦琐、复杂,又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涉及管理的范围很大,可以是平安巡逻员,也可以是环境清洁员……职务太多,不在其岗位,不能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

学校结合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带领学生走访学校附近的居民社区,开展“我是文明新风小小宣传员”“我是传统陋习小小监督员”“我是小小清卫员”等各类职业体验活动,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分发垃圾分类宣传单,检查居民垃圾分类情况,承包社区公益电影院的卫生打扫工作等,为社区建设出一份力。丰富的职业体验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到烦琐的社区工作,还让他们懂得了尊重各行各业工作者,对于职业启蒙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小农娃学农活动,珍惜劳动成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朝诗人李绅在《悯农》中描绘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在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学校的学生基本以农村孩子为主,但他们对农活并不擅长。在农忙时节,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田野,当农民伯伯的小助手,种菜、除草、浇水、施肥……这样,学生在田间劳动中认识农作物,在农活中体验农民伯伯“汗滴禾下土”的真实感受,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进而学会感恩。

小学阶段是儿童职业启蒙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对社会有了最基础的认知,并且对外界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在这一阶段,如果经过职业启蒙的知识积累,就会让孩子们对职业和自我方向有更明确的规划。我校针对职业启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农村小学生设计职业启蒙活动,以期改变传统教育的狭隘空间,通过趣味性、体验性、实践性活动,让职业启蒙教育“始于学校,回归生活,融入社会”,并携手家长、社会等各方面资源,拓宽教育教学渠道,为学生的健康职业启蒙、合理生涯规划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蒋萍丽.小学生涯启蒙教育的新样态[J].中国德育,2021(06).

[2]王平.小学职业启蒙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德育,2012(01).

[3] 赵蒙成.应充分重视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J].中国德育,2017(14).

猜你喜欢
认知价值观技能
我的价值观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拼技能,享丰收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