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者胸次”
——王阳明《月夜》覆议

2022-01-28 12:35蒋琴青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吉林延吉133000
名作欣赏 2022年23期
关键词:年谱阳明王阳明

⊙蒋琴青[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逝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谥号文成。祖籍浙江余姚,少年时随父迁居会稽山阴(越城),后因在会稽阳明洞修习,自号阳明子,所以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于“百死千难”的人生处境中悟出其“良知”学说,最终形成了以“良知”为核心的心学体系,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关于王阳明的成学之路,其好友湛若水在《阳明先生墓志铭》中提出所谓的“五溺”之说:“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正德丙寅,始归正于圣贤之学。”阳明于“任侠”“骑射”“辞章”“神仙”“佛氏”方面确具有极高的造诣,且这“五溺”之习对于阳明“狂者胸次”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就辞章方面来说,王阳明诗文俱佳,文章力透纸背,直指人心,诗亦绝伦,其《月夜》云:

其一

万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霭忽然生。须臾浊雾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满太清。

其二

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

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王阳明此《月夜》诗题下共附有以上两首同韵七律诗,第一首直接咏“良知”,第二首引入圣贤之学的问题,两首诗的收束都落在“狂”字上。相较于第一首诗的直接咏“良知”,第二首诗更侧重于呈现阳明晚年的修养境界——“狂者胸次”。因此,本文以《月夜》其二为中心、其一为参照进行剖析。

一、《月夜》创作时间

关于这两首《月夜》诗的创作年代,有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甲申中秋和嘉靖六年(1527)丁亥中秋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本于王阳明《年谱》嘉靖三年甲申“八月,宴门人于天泉桥”条下:

中秋月白如昼,先生命侍者设席于碧霞池上,门人在侍者百余人。酒半酣,歌声渐动。久之,或投壶聚算,或击鼓,或泛舟。先生见诸生兴剧,退而作诗,有“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之句。

由《年谱》记载可知,此诗创作于嘉靖三年(1524)阳明五十三岁居越城时。另须注意的是,王阳明《年谱》由阳明高弟钱德洪主持编修,钱氏所叙多为其亲闻亲见,因而较具权威性和可信性,向来被认为是研究王阳明生平的核心材料。《年谱》的一些史实与刻印错误,陈来先生的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 一书的第十二章“年谱考证”一节以及李丕洋的 《〈王阳明年谱〉史料及刻印勘误》 一文对比进行了勘正。然综合以上考证与勘误来看,《年谱》此条记载,亦符合史实。

此外,从阳明思想发展的轨迹来看,《年谱》嘉靖“二年癸未,先生五十二岁,在越”条下有载:

吾自南京已前,尚有乡愿意思。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才做得狂者。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

此乃阳明自道之语,由此可知,阳明五十二岁总结自己思想境界时已有“狂者”之论。所以他五十三岁时有“点也虽狂得我情”之语,也完全符合其思想发展的轨迹。

另一种说法认为此诗作于明嘉靖六年(1527)丁亥中秋。《月夜》诗题旁有小注云:“与诸生歌于天泉桥”“天泉桥”的字眼,这确实容易让人将此诗的创作时代与嘉靖六年秋阳明“天泉证道”的本事相混淆。嘉靖六年秋,朝廷派阳明赴广西征思、田之乱。出发前一晚,阳明与诸生于越城天泉桥相聚论道,史称“天泉证道”。杨立华先生以为嘉靖六年“阳明启行赴思州、田州的前夜,正赶上中秋”,并认为这首 《月夜》 诗为此夜所作。然据《年谱》嘉靖六年丁亥“九月壬午,发越中”条记载:

是月初八日,德洪与畿访张元冲舟中,因论为学宗旨……是日夜分,客始散,先生将入内,闻洪与畿候立庭下,先生复出,使移席天泉桥上。德洪举与畿论辩请问。

据陈来先生考证:“天泉证道”当为丁亥九月七日事,并非八日,《年谱》所载“初八日”,当误,然与中秋之日相去较远。此外,《传习录》亦载:

丁亥年九月,先生起复征思、田。将命行时,德洪与汝中论学……是夕,侍坐天泉桥,各举请正。先生曰:“我今将行,正要你们来讲破此意。二君之见,正好相资为用,不可各执一边……”是日,德洪、汝中俱有省。

《传习录》所载阳明征思、田之乱也是在九月。综合《年谱》和《传习录》记载,可知阳明平思、田叛乱的前一夜,即“天泉证道”的具体时间是在嘉靖六年的九月七日夜晚,并非中秋当日。而《月夜》又确作于中秋之夜,所以此诗不可能是嘉靖六年阳明平思、田叛乱的前夜所作。另外,“天泉桥”即在“碧霞池”上,《月夜》诗注与《年谱》并无二致。据此则可断定王阳明这两首 《月夜》 诗确乃作于嘉靖三年中秋之夜。此外,有学人认为这两首作于嘉靖三年的《月夜》诗是阳明五十几岁的“狂歌而发”。嘉靖三年时,阳明五十三岁,这一点毋庸置疑。

阳明的时代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伴随阳明左右,时常彻夜不眠不休讨论着宇宙的奥妙、人生的真理问题。嘉靖三年的中秋月圆之夜,阳明照例与门徒相聚于天泉桥上讲学。碧霞池旁偌大的场地沐浴在月光的普照之下,门人弟子酒过三巡之后,或歌或舞,相与助兴。这首 《月夜》诗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境中创作出来的。

二、“狂者胸次”于诗中的呈现

《月夜》(其一)的前三联均在歌咏“良知”,尾联以“狂者”的豪迈之情收束,给人意犹未尽之感。《月夜》(其二)被誉为阳明“自况之诗”,此诗承续前诗尾联之意,并将其意蕴进一步上升到人的精神境界层面。逐联来看,《月夜》(其二)之起承转合无一不呈现出阳明晚年的修养境界——“狂者胸次”。

首先,此诗首联铺陈场景:“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值此中秋佳节,天空那一轮明月四海同照,不知道天下何处亦有我身边这些英才?此处“月”指“良知”。在阳明看来,“自圣人以至于愚人,自一人之心以达于四海之远,自千古之前以至于万代之后,无有不同,是良知也者,是所谓‘天下之大本’也。”此联以“月”隐喻“良知”,可谓绝妙。阳明的“良知”思想与其“狂者胸次”相辅相成,“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才做得狂者”。阳明对人心灵深处“良知”的确信是其“狂者胸次”的思想根基。

颔联承接首联:“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须得珍惜这历经千年岁月的先圣绝学,莫要辜负此生光阴。此处“绝学”主要指儒家学问,也即古人所谓的“圣人之道”。宋明时代是儒学开展的第二期,当时的士人普遍把能继承和发扬先秦“圣人之道”视为己任。程颢《秋日偶成》云“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此“豪雄”与阳明所谓“狂者”是相同的。在这些宋明学者的眼里,能从圣人之道的“男儿”便可谓之“豪雄”“狂者”。

颈联转而立论:“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朱熹,字仲晦,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郑玄,字康成,东汉末年大儒、经学家。朱熹、郑玄均可谓千古之大儒,然在阳明眼中,像朱熹、郑玄这样的人物也只看到了儒家绝学的影和响,自己则羞于从事他们支离琐碎的学问。此句意蕴可与陆九渊《鹅湖诗》“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一句相仿佛。陆九渊此诗创作于和朱熹“鹅湖之会”的论辩上,陆九渊称自己的“心学”是“易简功夫”,指斥朱熹的学问是“支离事业”,阳明此诗颈联即由陆九渊此句脱出。阳明对自己“心学”思想的确信更彰显出其“狂者”的气概。

尾联总结全诗,升华主题:“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这两句出自《论语》“侍坐篇”,阳明作此诗的前一年曾总结自身修养境界:“‘诸君之言,信皆有之,但吾一段自知处,诸君俱未道及耳。’诸友请问,先生曰:‘我在南都以前,尚有些子乡愿的意思在。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著些覆藏。我今才做得个狂者的胸次,使天下之人都说我行不掩言也罢。’”尾联道出了阳明“狂者胸次”的具体所指。

三、“狂者胸次”意蕴探析

“胸次”指精神境界。阳明自谓“狂者”,言自身修养境界乃是“狂者胸次”,又以“曾点之狂”比拟自身。那么,阳明所谓“狂者”究竟为何?又何以见得曾点便是“狂者”?“狂者胸次”究竟有何可取之处?

《论语·子路》中有一段孔子关于“狂者”的讨论:“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就整体而言,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中道的民族,但要真正把“中道”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却并非易事,这个时候“狂”和“狷”的品质就凸显了出来。对于“狂者”,朱熹注曰:“志极高而行不掩。”狂者是那种心存高远,且能够为了理想奋不顾身的人,即使他可能达不到那样的高远之境。明确将曾点归入狂者之列的人是孟子,《孟子·尽心下》云:“‘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曾点之所以被孟子归入“狂者”之列,还得回到《论语》中寻找线索。《论语·先进》“侍坐篇”里,曾点那霞光一瞬的出场足令其千古不朽:“‘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首先,曾点一出场便展现出与其他弟子的不同,他似乎对这次孔门师徒的问答无所措意,“鼓瑟”的行为更为其增添了几分潇洒出尘的翩翩君子气象。其次,子路、冉有、公西华对自己志向的描述都是具体的,他们逐一向孔子道说了自己想要从事的具体事务,而曾点对自己志向的描述却是图景式的:暮春时节,天气退却了早春的乍暖还寒,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小孩子一起在沂水旁嬉闹,漫步到舞雩台,再一路唱着歌儿回来。最后,曾点的描述得到了孔子的深切赞许,儒门中也自此便有了“与点”的传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引程子语:“孔子与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曾点,狂者也,未必能为圣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孔子之所以“与点”,是因为曾点道出了孔子的志向,而孔子的志向呈现于外便是“尧舜气象”。那么,理解“曾点”之狂的关键便是“尧舜气象”。何谓“尧舜气象”呢?再看朱熹对孔子“与点”章的理解:“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由此便可明了,所谓“尧舜气象”即天地四时运转之迹象。而春时之气象落到人的精神方面,便是一种真诚洒脱、自由自在的生命状态。结合阳明《月夜》诗的创作背景来看,此诗虽作于万物衰杀的秋季,然阳明与诸生纵酒高歌、泛舟月下的场景,却与曾点的描述一般无二。这种自得适意、逍遥洒脱的境界构成了阳明“狂者胸次”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阳明晚年居越时,思想已臻于化境,“狂者胸次”的问题贯注在阳明整体的思想体系中。首先,“狂者胸次”虽是一个精神境界的问题,然其落实到具体行为上,便是“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这与阳明“知行合一”的教法相契合。阳明作此《月夜》诗的第二日,再次详述了“狂者”之“知行”:

明日,诸生入谢。先生曰:“昔者孔子在陈,思鲁之狂士。世之学者,没溺于富贵声利之场,如拘如囚,而莫之省脱。及闻孔子之教,始知一切俗缘皆非性体,乃豁然脱落。但见得此意,不加实践以入于精微,则渐有轻灭世故,阔略伦物之病。虽比世之庸庸琐琐者不同,其为未得于道,一也。故孔子在陈思归,以裁之,使入于道耳。诸君讲学,但患未得此意。今幸见此,正好精诣力造,以求至于道。无以一见自足而终止于狂也。”

阳明这段话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在阳明看来,一个人倘若能够深切领悟“狂者”之意,心胸便可获“豁然脱落”的洒脱之境。然若不加以具体实践,则会萌生“轻灭世故”与“阔略伦物”的弊病。第二,“狂者”虽是阳明自况,但阳明并不认为“狂者”就是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狂者”只有在实践中加以剪裁,才能最终“至于道”。凡大思想家,其思想成熟以后都具有“一以贯之”的特点,阳明晚年居越时,其“知行合一”的主张是他本体论与工夫论的合而为一。阳明论“狂者胸次”,一方面肯定了“狂者”超越常人而迫近圣人之境的境界,另一方面又强调其实践意义,进而将“狂者胸次”熔铸于其“知行合一”的思想中。

其二,阳明论“狂者”多与“乡愿”相对举,他曾与门人弟子讨论“乡愿”与“狂者”之别:

薛尚谦、邹谦之、马子莘、王汝止侍坐。请问乡愿、狂者之辨。曰:“乡愿以忠信廉洁见取于君子,以同流合污无忤于小人。故非之无举,刺之无刺。然究其心,乃知忠信廉洁,所以媚君子也;同流合污,所以媚小人也。其心已破坏矣,故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狂者志存古人,一切纷嚣俗染,举不足以累其心,真有凤凰翔于千仞之意。一克念,即圣人矣。惟不克念,故洞略事情,而行常不掩。惟行不掩,故心尚未坏而庶可与裁。”

所谓“乡愿”是指以虚伪的态度去迎合世俗的人,见君子便以忠信廉洁表现之,与小人处也乐得与之同流合污。“狂者”较之于“乡愿”,其根本不同即在于心灵,狂者有着“一切纷嚣俗染,不足以累其心,真有凤凰翔于千仞”的心灵,这样一颗心灵堪与明月争辉,即《月夜》诗所谓“万里中秋月正晴”(其一)、“处处中秋此月明”(其二)。“乡愿”与“狂者”的对举中,影射着阳明“致良知”的思想。“须臾浊雾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良知”是每个人天生固有的本质,就如同光明是月的内在本质,即使外在的云雾随时可能遮蔽明月的光辉,但并不能改变明月内在的光明。人要保持自己“良知”的光明本质,就要依“良知”切实去行为。而“乡愿”虚伪无原则地顺从他人的意见,以此博得他人赞许的行为,这种“媚”的态度从根本上背离了“良知”的本质。“狂者”有着“肯信良知原不昧”的坚定信念,有着“从他外物岂能撄”的倔强斗志,这是通向“良知”光明本质的正途,然“狂者”仍需时时“克念”,如此便终能破云雾而放光明,以至于圣人之境。

这首《月夜》诗确乃阳明“自况之诗”。对此诗进行深入解读,对于理解阳明晚年思想所达之境具有参考意义。阳明是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人,读阳明著作,总能使人慨然慕之,“想见其人”——这是一颗怎样的心灵?他照亮了一个时代的夜空,也照耀着后世以及此后无数时代漫长的黑夜。

①②③④⑤⑥⑧⑩⑬⑭㉒ 〔明〕王守仁撰,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1050页,第1149页,第650页,第1060—1061页,第1058页,第650页,第1074页,第102—103页,第235页,第102页,第1061页。

⑦⑫ 杨立华:《王阳明自况诗让人艳羡》,《北京日报》2015年11月9日,第019版。

⑨⑮ 陈来:《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82页,第234页。

⑪ 周丹烁:《王阳明诗歌研究》,绍兴文理学院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

⑯⑰⑱⑲⑳㉑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48页,第148页,第383页,第131页,第132页,第132页。

㉓ 陈荣捷:《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重庆出版社2017年版,第316页。

猜你喜欢
年谱阳明王阳明
当代作家年谱编纂刍议
当代作家年谱编纂刍议
成果,成长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真正心平气和
王阳明龙场悟道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年谱编撰、史料拓展与新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