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英译本中的中医文化翻译

2022-01-28 12:35沈丹红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210018
名作欣赏 2022年23期
关键词:乌头译本英译

⊙沈丹红[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 210018]

⊙沈高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杭州 310053]

一、引言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各地也深受喜爱。《三国演义》的英语全译本,国内学界公认比较受欢迎的有两个:一个是较早的邓罗(C.H.Brewitt-Taylor,1857—1938)英译的《三国志演义》,1925 年由上海别发洋行出版;另一个是现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罗慕士译本(Moss Roberts,1937—),1992 年出版,是目前译界最主要的研究文本。相比而言,国内译者对于《三国演义》的兴趣较低,对其英译的研究还很滞后。直至2017 年,第一本由中国人翻译的《三国演义》英文全译本才正式发行,译者为华东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教授虞苏美。在不多的《三国演义》英译本研究中,学者主要对《三国演义》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元素进行研究,如中式兵器、中国军事战略等,但鲜有对中医文化的研究。近几年来,中医与西医之争引发热烈讨论,中医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独特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向世界传递好中医文化值得我们探讨。为了丰富《三国演义》英译本的学术研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输出,本文就上述三个译本中的中医文化翻译部分进行比较分析,考察其是否存在对中医文化误读的现象,造成信息传达的偏离。本文主要选取《三国演义》中的四个章节进行比较,试图从中医基本概念、病症描述、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对译本进行分析,并尝试对译本进行修正、改进。

二、《三国演义》中的中医文化译例分析

(一)中医学基本概念的英译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以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这些概念随着中医的对外传播,逐渐被西方世界接受,如何让西方文化更好地理解中医中部分概念的内涵,正确传递源语信息,对于译者而言至关重要。《三国演义》中包含许多有关中医基础概念的词汇,如性凉、气等,在不同时期的译本中是如何翻译的,是否存在修正,本文将通过例句进行对比分析。

例1:孔明曰:“必须用凉药以解之……须先理其气;气若顺,则呼吸之间,自然痊可。”

邓译:You need cooling medicine to dissipate this sense of oppression.…You must get the humors into good order before the drugs will have any effect.

罗译:You must take a cooling tonic to dispel it…You must first regulate the vital ethers ”,Kongming explained.

虞译:“You need cooling medicine to ease this sense of vexation.…You must get your qi⋆ into good order to regulate your breathing before the draught will have any effect.”(Footnote⋆:According to Chinese medicine,qi is the driving force that regulates the functioning of various organs in the human body…)

这处出自第49 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因战事焦灼,周瑜突然口吐鲜血病倒,诸葛亮前去探望。自《神农本草经》“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之始,中医便正式提出了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称“气有小寒,谓之性凉”,“凉药”指药性为凉性的药。在邓和虞的译文中,“凉药”都翻译成了cooling medicine,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歧义,易被误解为温度偏低的药。而罗译为cooling tonic 为滋补药,属于在源语意义上增加了一层含义,但也没有将“凉性”这一概念翻译出来。笔者认为,“凉药”译为“cool-natured medicine”更佳,意为药物的凉性。

诸葛亮深知周瑜之病的根源在于急火攻心导致的心绪不平。中医学将气认为是人体内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在翻译过程中,“气”的含义复杂且与源语文化关系密切,较难翻译。邓将“气”译为humors,情绪,选择归化的方式,便于西方读者理解,但忽略原意。罗译本则是把“气”译为vital ethers,意为万物关键之物,可以看出罗慕士试图翻译中医文化中的“气”,但这一翻译无论是对于源语者还是译入语者来说都难以理解。现在关于“气”较好的翻译是如虞译本中,直接将“气”翻译为qi,在脚注中对气的含义进行解释,在便于理解的基础上对中医文化进行传播。

例2:次日,觉气冲上焦,目不见物。

邓译:Next day his symptoms were worse.He was panting and could no longer see distinctly.

罗译:By morning Cao Cao felt a pounding in his head,and he could not identify forms.

虞译:The next day his condition deteriorated even further and his vision became impaired.

此句出自第78 回“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曹操风疾愈烈,梦魇愈加频繁。上焦是中医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称,张景岳在《类经·脏象类》中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其中上焦主要指的是膈以上部分,包括心和肺。中医有“上焦如雾”的说法,指上焦主宣发卫气、敷布精微的作用,“气冲上焦”则通常表现为恶心、胸闷。邓译为panting,意为气喘吁吁,缺少对“上焦”这一中医概念的翻译,在病症翻译上也存在误解。罗译则是联系曹操头痛之症,译为“a pounding in his head”,表达的意思是“有重击声在头脑之中”,但这一译法对于“气冲上焦”的理解存在较为巨大的错误,上焦在心肺而非头部,且症状也有误。虞译则是将这一概念笼统译为病情恶化,缺少了对文化的翻译。“上焦”一词目前官方译为“upper energizer”,笔者认为“气冲上焦”可翻译为“qi pushed upper energizer”,并加以脚注,既将中医文化的概念翻译出来,也传达气自下而上对上焦部位的压迫与冲击,帮助读者理解这一症状。

(二)病症描述的英译

中医在外科方面也具神奇疗效。在汉朝时期,华佗已经发明了麻沸散作为麻醉剂为病人进行手术治疗。《三国演义》中的外科医案基本上是华佗的病案记录,成功地将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的艺术形象极其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弥补了正史的平淡。除外科手术外,小说中也有许多得“情志病”(刘玉良,2016)的人物。过喜伤心、过悲伤肺、暴怒伤肝,都是情志致病的重要原因。小说中人物的形象与疾病症状联系紧密,如若不能对疾病准确描述,则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也会有影响,作者的意图也难以有效传达。

例3:佗曰:“大王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不可治疗。”

邓译:Prince,your headaches are due to a malignant humor within the brain case.The humor is too thick to get out.Swallowing drugs will do no good.

罗译:Your Highness's severe headaches are due to a humor that is active.The root cause is in the skull,where trapped air and fluids are building up.Medicine won't do any good.

虞译:Your headaches are due to a malignant tumor in the skull.As the tumor is deep inside,swallowing drugs is futile.

例句同选自第78 回,华佗查曹操之病症,发现其病根于脑中风涎。从症状和病程上看,曹操的头痛史至少有二十年,应属于血管性头痛。而此次曹操多次梦魇头风欲裂,有学者认为应是脑血管意外(李姝淳,2007)。基于中医学者的判断,虞将“风涎”翻译为malignant tumor存在不妥之处,其意为恶性肿瘤,虽然西方读者对于这一病症较为熟悉,但与原作的病况有所出入。邓、罗都采用了humor 一词,humor可释为“the liquid part of the body”,与医学中的“体液”较为接近。邓翻译为malignant humor within the brain case,指脑中恶性的体液,即脑出血,含义上并没有错。罗翻译为active humor,并在后面补充说明“trapped air and fluids”,属于“半西半中”式的翻译,将“风”“涎”两个中医中的概念传递出来,但是西方读者在理解上可能较难把握,active humor 并不能在读者脑中形成一个病症的概念。笔者认为,将邓、罗两者的翻译结合,可能会帮助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即“Your Highness's severe headaches are due to a malignant humor within the brain case.The root cause is in the skull,where trapped air and fluids are building up.”

(三)诊断与治疗的英译

《三国演义》中除了涉及病情和症候的描述外,也有许多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说明,艺术地再现了中医诊疗疾病的过程以及对于不同病症的不用理疗方法,对于了解中医论治和当时的医药学水平有较大的帮助。

例4: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

邓译:This was caused by an arrow,said the doctor.“There is poison in the wound,and it has penetrated to the bone.”

罗译:“This is from a crossbow”,Hua Tuo said.“There is aconite infiltrating the bone.”

虞译:“This was caused by an arrow”,said the doctor.“There is the poison of the blackhead plant in the wound,and it has penetrated to the bone.”

此例句出自第75 回“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关羽中箭后,华佗对其进行治疗。关云长所中之箭带有乌头之毒,乌头是临床常用的祛风散寒、除痹止痛之品,且附子还有回阳救逆之功。邓的翻译直接省略了“乌头”这一含义,直接简单译为poison,虽然没有对源语特有的词汇进行翻译,但是并不影响读者理解。虞译将乌头翻译为blackhead plant,这一翻译过于简单,并且对乌头这一植物理解错误,不仅没有将中医文化传递好,还容易给读者造成误解。罗的翻译aconite 较为准确,意为乌头毒草,属于植物的专业术语,准确传递了作者的含义。

三、结语

《三国演义》中蕴含的中医文化有着鲜明的中国文化烙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文学译本中情感、故事情节的翻译,文学译本里的中医学翻译对译者的考验更大,译者需在正确理解中医文化的基础上,准确地传达出源语的信息,实现文学作品艺术性和知识性的高度统一。在将近一百年时间中产生的三个译本暗含了中医文化的发展。邓、罗译本中许多的误读、省略与归化翻译显示出中医文化在19 世纪初并不被西方世界认可,西方汉学家仅知其表,不明其意。从罗慕士的译本中能看出,中医文化已经有所发展和传播,基础词汇翻译较为准确,省译的翻译方法更为少用,注重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虽然也存在理解上的错误,但是瑕不掩瑜。近年来,国内译者对于中医文化的传播更加重视,对于中医特有词汇加以注释,能帮助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乌头译本英译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英译汉中第三人称代词的翻译研究
毒性中药宜久煎
专题前言:理解译本
HPLC同时测定复方藤乌软膏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
冻乌头
慧眼识驴 赚钱有道
慧眼识驴 赚钱有道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