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风云录(一)航空母舰的诞生

2022-01-29 17:40·江泓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伯明翰航空母舰伊利

·江泓

自从人类开始探索海洋,这片蓝色的世界就成为战舰的舞台。那么,你知道航空母舰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吗?你知道驱逐舰究竟要驱逐什么吗?你知道战列舰为什么销声匿迹了吗?从本期开始,“惊奇档案夹”将一一为大家揭晓关于战舰的奥秘。

航空母舰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强的海战兵器。巨大的体积、强大的战斗力让它成为大国的标志。但是你知道吗?航空母舰其实是非常年轻的军舰种类,它的历史还不到100年。我们为什么要建造航空母舰?第一艘航空母舰又是哪个国家建造的呢?下面就请你走进航空母舰的世界。

飞得高,看得远

古人很早就知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道理,在茫茫大海上,更是站得越高,就越容易发现远处的敌人。随着火炮技术的不断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大口径舰炮的射程已经超过20千米。更早发现敌人,就意味着抓住了先发制人的机会。

为了可以在更高处观察敌情,人们想到了使用观测气球。这是一种飞艇形状的气球,下面挂着一个吊篮。当气球升空的时候,它的一头通过绳索拴在军舰上。在吊篮中的瞭望员用望远镜搜索周围的敌情,还能够为火炮的射击指示目标。

观测气球看上去很有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却问题多多。一方面,气球的放飞和回收费时费力,往往会贻误战机;另一方面,气球只能在军舰上方停留,上升高度有限,观测范围并不大;最后,观测气球刮风不能用、下雨不能用,但大海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于是,各国海军只是短暂装备它之后就纷纷停止使用了。

飞机上舰的探索

观测气球退役,水上飞机“功不可没”。1910年3月,法国人亨利·法布尔在飞机上安装了浮筒并且成功驾驶它从海面上起飞,标志着水上飞机的诞生。这种能在海面上起降的飞机完美弥补了观测气球观测范围有限的缺陷,很快受到海军的青睐。

军舰上一开始并没有水上飞机的位置,只能将它拖在“屁股”后面航行,还是很不方便。1912年,法国人开始想办法,将一架水上飞机装上了战列舰。英国人受此启发,正式改装了一艘老旧的军舰,让它能够运载两架水上飞机。飞机起飞前,军舰上的吊车会将它吊到海面上;飞机执行任务后降落在海面上,再由吊车吊回军舰。一种全新的舰种——水上飞机母舰宣告诞生。

从甲板上起飞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改装和建造了大量的水上飞机母舰,它们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同样会遇到天气、海况和部署等方面的问题,水上飞机母舰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

事实上,在水上飞机诞生之前,法国人克雷曼·阿德就已经提出了让普通飞机与军舰结合的设想。随后,一些美国军官“脑洞大开”,提出在军舰上铺设跑道,让飞机直接从军舰上起飞。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让飞机从军舰上起飞的大胆想法竟然得到了美国海军高层的批准,“伯明翰号”轻巡洋舰立即奉命驶入船坞进行改造。

为了铺设跑道,“伯明翰号”前甲板上的火炮被拆掉,工人们在舰桥至舰艏之间安装了一条17米长的木质跑道。因为舰桥要高于舰艏,所以这条跑道是向下倾斜的,这个设计并不科学,之后差一点导致起飞实验失败。

用于试飞的飞机也进行了改造,机翼被加长,以提供更大的升力。为了让飞机能够安全迫降在海面上,机翼下还被挂上了两个鱼雷形状的空桶。

1910年11月12日,怪模怪样的“伯明翰号”巡洋舰行驶在美国东部的切萨皮克湾内。在其飞行甲板的尾部,一架飞机正跃跃欲试,飞行员是尤金·伊利。然而,木质的螺旋桨出现了故障,起飞实验被迫推迟。

在焦急中等待了两天之后,11月14日,“伯明翰号”再次出现在海面上。下午3点16分,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响彻海面,伊利操纵着飞机顺着跑道向前滑跑,速度越来越快。当飞机离开跑道的一瞬间,沉重的机身顺着向下倾斜的跑道冲向海面,伊利拼命拉着操纵杆想要把机头抬起来。飞机距离海面越来越近,机身和螺旋桨已经碰到了海面,激起的海水甚至模糊了伊利的护目镜。就在这关键时刻,飞机终于开始缓慢上升,距离海面越来越高。

在“伯明翰号”的甲板上,密切关注着伊利的海军官兵们爆发出阵阵欢呼。伊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从军舰上起飞的壮举!

在军舰上铺设一条简易跑道让飞机起飞,这个办法被英法海军纷纷效仿。英国人甚至将跑道安装到了战列舰的主炮上,用以起飞小型战斗机。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只提到了“起飞”,却没说“降落”。是的,这个时候,飞机还没办法降落到战舰上,伊利也是降落到沙滩上才完成了飞行。起飞后的舰载机必须飞往陆地降落,这无疑让战斗力大打折扣。

请叫我“航空母舰”

作为当时的海军第一强国,英国决定来一次更加大胆的尝试。英国人直接将一艘名叫“暴怒号”的巡洋舰拖进船厂进行大改造,在军舰的前半部分铺设了一条长69.5米的飞行跑道,跑道下方还有一个能够容纳8架飞机的机库,让它有了部分航空母舰的模样。

不过,毕竟是“半路出家”,“暴怒号”的中间依然保留了高大的舰桥和烟囱,舰艉还有火炮。虽然跑道已经长达近70米,但依然无法满足舰载机安全降落的需要。为此,英国人真的要“暴怒”了,他们“一怒之下”,在军舰的后半部分也铺设了跑道,并用两条狭窄跑道从舰桥两旁穿过,将前后甲板连接起来。但这个“脑洞大开”的设计依然无法解决舰载机安全降落的问题,毕竟还有高耸的舰桥挡在中间。

看来,修修补补是没办法让战舰和舰载机完美结合的,英国人痛定思痛,终于下决心——再改建一艘。这次被改建的,是一艘商船。没了高大舰桥的干扰,这次改造堪称是“革命性”的,因为飞行跑道终于可以从舰艏直通舰艉,它也总算担得起这个响亮的名字——全通式飞行甲板。舰载机的降落问题,就此成功解决。第一艘拥有全通式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也宣告诞生!它的名字叫“百眼巨人号”。

“百眼巨人号”的成功,举世震惊。英国人决定趁热打铁,不再干修修改改的事儿,要从头开始设计并建造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它就是“竞技神号”。

“竞技神号”是世界上第一艘按照航空母舰的标准设计建造的军舰,但却没能第一个正式服役,因为有“舰”后来居上。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英国人在决定设计建造航空母舰这种全新的舰种后,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因此工程进度缓慢。这艘开工于1918年的巨艦,直到1923年才建成服役。

得知英国开始建造航空母舰的消息,新晋的海军强国日本蠢蠢欲动。他们不但派人去英国学习“竞技神号”的建造经验,而且加班加点地边学边造。1922年12月,他们的“凤翔号”航空母舰正式建成服役,居然比老师的动作还要快。

“凤翔号”已经具备了真正航空母舰的结构特征,比如全通式飞行甲板、双层机库、位于甲板右侧的小型舰岛等,所以“凤翔号”成为历史上第一艘现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在“凤翔号”之后,各海军强国纷纷开始航空母舰军备竞赛。在即将到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些巨舰将会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甚至改变战争的进程。

下一期,我们就将回顾航空母舰在战火中的锤炼,见证航空母舰时代的到来。

猜你喜欢
伯明翰航空母舰伊利
伯明翰学派“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研究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福建舰”
伯明翰之夜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天润乳业、合生元、伊利、三元等2015年报披露
英国伯明翰犬展
伊利升至全球乳业八强
伯明斡度假
82.7%
航空母舰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