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技工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探索

2022-02-01 01:29金菡
职业 2022年23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金菡

摘 要:劳动教育是以培育学生劳动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实践。为推动新时代技工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本文针对技工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体系不全、师资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分享健全组织与管理规范化机制、打造灵活化的专兼职结合师资队伍、完善多元化模块融通体系、进行符合价值观内容跨界化整合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技工院校 劳动教育 课程体系

课 题:本文系2021年湖南省技工教育职业培训研究课题“技工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JYKT202113)的研究成果。

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技能人才培养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年,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技工院校劳动教育实施意见》要求,要结合技工教育特点构建技工院校劳动教育体系,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党和国家为新时代技工院校的劳动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全面构建符合技工院校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必须结合现在的国家层面的劳动教育资源,并充分发挥技工院校自有优势,将劳动教育纳入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对学生层次具有針对性,对课程体系具有综合性,对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对师资与资源具有开放性的新时代技工教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技工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

全国教育大会之后,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发展加快,但由于劳动教育课程以前相对独立,所以造成其发展的不均衡性,在有些学段尚未跟上传统的课程体系发展,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瓶颈。

(一)劳动教育的价值观念有待加强

新时代劳动教育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其课程内容必然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劳动教育的内容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变化而改变。只有当人们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时,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育人价值。笔者曾就劳动教育的开展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在对“为什么参与劳动教育”的问题上,发现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学校的要求、学分获取、奖励的原因”等。在对劳动价值观问题的判断上,排在前三的分别是“缺乏积极劳动态度、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劳动目标不明确”。这也反映出学生自己也意识到了身边部分同学劳动价值观念不强的问题。中小学劳动教育目前比较注重日常劳动,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习惯;高校劳动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在职业院校或技工院校,劳动教育更加侧重于技能培养、关注职业发展的需要。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是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首要条件,课程开发必须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为前提。

(二)劳动教育体系需要健全

技工院校主要是针对未来职业发展开发适合专业的劳动教育课程,其课程体系针对性相对较强。学生以未来职业发展与计划为目标在劳动实践中学习。但是,目前技工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首先,劳动教育的教材缺失,有的技工院校有教材但停留在校本教材阶段,使用专家编著的教材的技工院校相对较少。其次,缺少科学的劳动教育方法,难以做到科学指导学生劳动、科学评价劳动效果。最后,劳动教育课程简单,有的学校直接选择用校园劳动或企业实践来代替,模式单一,成效差强人意。在问卷调查中,学生均提出校园内实践课程相对较少,劳动教育场地比较受限,希望劳动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更加丰富,在实践性和综合性方面进一步加强。健全科学的劳动教育体系,迫切需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融合校内外资源,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实施更加开放、更有内涵的劳动教育。

(三)专业劳动教育师资需要补足

技工院校劳动教育师资发展水平决定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质量。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希望能有高水平教师传授劳动知识与技能。要想真正上好劳动教育课程,需要专业教师具备劳动教育知识理念,能结合专业特点开发课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能够进行专业实操。目前,技工院校很难配备专门的劳动教育教师。针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项培训也比较少,导致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难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虽然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通过企业锻炼、暑期顶岗实践、参与专向性的劳动专业知识培训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提升动手能力,培养出部分能够胜任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但总的来看,“双师型”教师大多还是要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通过加强劳动教育教师相关待遇政策支持与待遇保障,多种形式相结合,才能解决劳动教育教师师资配比不足的问题。

二、技工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

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素养的发展,还应是劳动素养的发展。劳动教育,就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培育劳动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实践。学生在技工院校学习阶段正处于个人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劳动教育促使学生可以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劳动态度,养成好的劳动习惯,提高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优秀的劳动素养和符合时代特征的劳动精神,将自己的个人发展和国家、社会的发展相联系,最终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祖国培养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的目的。

(一)以立德树人为内在的价值引领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说: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技能人才。劳动教育则可以指引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在劳动中感受精神的充实与满足。比如,旅游专业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接触农业方面的研学课程团队,不光是在博物认知上有巨大收获,更重要的是对“三农”有了新的认知,在与中小学生学习互动中,也会喜欢上农事劳动,升华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情感认知,实现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互相促进,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方向

教育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全过程,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行是知之始”,劳动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劳动教育是获得真知的途径,是知行合一的载体。陶行知的劳动教育就把实践作为根基,提倡教育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践出发,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劳动与教育结合得当,能使人真正达到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以及人的素养的全面提高。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价值基础,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可以培育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情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格,使“五育”并举,用劳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活动中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三)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延伸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形成端正的劳动态度,形成优秀的劳动素养。新时代技工院校要将劳动教育作为一种使命,积极做好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弘扬工匠精神,形成爱岗敬业的氛围,完成新时代技工教育使命,培养出具备优秀劳动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这也是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新时代技工院校要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结合技工教育的特点,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淬炼社会发展所需的劳动素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三、技工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健全组织与管理规范化机制,使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有制度保障

随着技工院校对劳动教育认同度的日益提高,劳动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须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是要从顶层设计入手,逐步加大师资与经费等条件保障力度。首先,是针对性搭建提高劳动素养的模块,制定符合本学校实际的劳动教育体系。其次,是将劳动教育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要切实考虑课程体系的综合性,而不仅仅是增加科目和课时;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结合时代特征,优化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板块之间的有机融合;要突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学工、创新创业、企业实践等职能部门要协调联动,切实保障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要加强校内外资源的统筹和实践基地的整合,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劳动教育,逐步完善评价与考核标准。通过相关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让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更有保障,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二)打造灵活的专兼职结合师资队伍,使劳动教育课程有师资依靠

劳动教育课程师资要求相对来说较高,必须加快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组成和层次多样,对课程的实施是有助益的。校内除了配备专任教师外还要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校外优秀的企业能手、行业大师也可以成为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校外优秀师资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训练,联合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开发。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针对劳动教育教师的激励政策,提高劳动教育教师的待遇水平,为其提供更多提升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的培训机会。

(三)完善多元化模块融通的体系,使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有规律可循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遵循教育基本规律,根据不同的教育主体来进行设计。要从统筹校内外资源入手,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健全技工院校创业培训体系,强化劳动素养考核,加强教师专项培训;要在基础课程板块开设劳动教育通识课程,在职业规划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生产实习课程中将劳动教育与职业紧密结合,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阶段的特点;要推动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和成果进入教材,推动公共实训基地以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建设,加强劳动安全教育;要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年龄特点,加强学生思想的认同引导,为在课程体系中融入拓展类的劳动教育内容做好铺垫;要结合地方技工院校的特色,增加符合专业特性的内容,提高劳动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习到更直接有用的劳动技能和知识。

(四)进行符合价值观内容的跨界化整合,使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有资源可用

建设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关键在于内容的选取。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是所有的劳动都有价值。在进行课程内容安排时要充分考虑有价值的劳动教育资源,特别注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塑造学生优秀的劳动素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找准技工院校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坚持以德智体美劳相互融合、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人才培养的知识、素质、能力目标体系与内容进行衔接。在进行课程设置与开发时要与教育理论相结合,把握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结合学生年龄、专业特点等进行针对性设计,重点关注专业课程的课程劳育和实践劳动教育的课程劳育,通过内容、平台、手段多元化共同开发,确保有源源不断的资源可用。要切实解决“五育”融合的问题,进一步实现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更好地发挥地方性劳动教育资源的作用,更好地挖掘利用学校课程教学的特色空间。

参考文献:

[1]裴秋芬.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培养问题论析[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2).

[2]张婷婷,佟玉英.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启示[J].甘肃教育,2022(5).

[3]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學刊,2019(2).

[4]张宏燕,陈珊珊.新时代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彰显与实践路向[J].当代教师教育,2021(9).

[5]李珂,蔡元帅.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9(1).

[6]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内涵与新要求:基于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

[7]王吉吉.论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对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作用[J].黑河学刊,2017(1).

(作者单位: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