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专业英语课程群课程建设与思政融合研究

2022-02-03 09:46曹亮李荣辉尹建川广东海洋大学
珠江水运 2022年24期
关键词:航海技术航海英语课程

曹亮 李荣辉 尹建川 广东海洋大学

黎冬楼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黄溢 马龙 黄振凯 广东海洋大学

1.引言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2017年党的十九大对海洋强国战略作了更为深入的部署。作为一个海陆复合型的国家,我国不仅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可管辖的海洋国土。以海洋为依托,海运承担了我国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更由于海运本身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使其成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交通强国的过程,也就是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的发展过程。海运发展离不开交通强国建设中的海运人才。国家兴盛,人才为本。海运业想要发展、保持活力,都要有相关领域的人才。目前我国船员的总量虽多,但船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普通船员数量过剩,高级船员人数不足,特别缺乏高素质的船长和轮机长,这就对我国海运人才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航海职业具有明显的涉外性和国际性等特点,其一言一行代表着国家形象与民族气质,于无形中扮演着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的角色,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播的重任。英语不仅是航海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门用途的语言,还是一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航海类大学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的关键时期,面对西方文化,要培养学生学会客观对待,理性分析,学其精华,弃其糟粕,积极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华文化信心,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而努力。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战略举措,分类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师育人能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21年9月发布了《关于开展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研制工作的通知》,邀请各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结合本专业类育人要求和特点,研制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帮助专业课教师准确把握本专业类的课程思政教学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好”等,供广大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学习借鉴。因此,航海英语教师要注重思政教育在教学中的浸润,不仅要传授西方文化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学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培养自信、有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的航海技术人才。大连海事大学发起成立的航海类高校课程思政联盟给航海教育课程 思政建设提供了新契机[1],为此本文以广东海洋大学海运学院航海技术专业的航海专业英语课程群建设为例,探讨航海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及具体融入路径,培养新时代海员的职业自信、职业认同和爱国主义情怀。

2.航海英语课程群

航海英语课程群包含多门英语课程,主要包括航海专业英语、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和船员英语口语等课程。在更广泛的角度而言,还应包含GMDSS英语等课程,每个航海院校在航海英语课程开设方面略有不同,但课程群内容均覆盖了航海学、船舶原理、货物、船舶操纵与避碰、船舶管理、国际公约和法律文书、英版航海出版物和英版海图等多个方面,与专业课授课内容紧密联系,需要专业课教师与航海英语教师紧密协作才能解决航海英语群课程的授课质量问题。

3.航海英语教育面临的问题

3.1 共性问题-驱动力不足

目前国内各航海技术专业在航海英语教育方面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航海教育面临挑战。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陆地就业机会增多,加上社会上对航海职业“高风险”“辛苦”“单调”等的传统认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大部分航海院校存在招生困难、调剂多、分数低现象,这对航海院校自身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2]。

(2)航海技术专业学生英语能力不能满足职业发展需要。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航海和陆地相关岗位具有明显的涉外性和国际性特点,对英语能力要求高。而大部分航海院校毕业生英语能力达不到职业发展的需要。

(3)学习内驱力不足。航海技术专业学生普遍认为专业没有发展前景,对海员职业没有认同感、成就感和归属感,内驱力不足导致学习没有动力。

(4)航海专业英语课程群课程建设不能满足航海英语授课需要。一是课程大纲被海事局考纲牵着走,首先要满足考证的要求。二是课时缩减严重,影响航海英语教学质量。三是部分英语教材不能充分满足航海实践需要。四是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

(5)教师角色尴尬。一是当前各学校都比较关注课程评教,教师为了职称评审、晋升等不免要讨好学生。二是一些院校尽管强调教学,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等,但晋升考核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于论文、项目和各类奖项。教师为了完成考核任务和晋升需求,不能也不会倾注过多精力在教学上。

(6)包含航海技术专业英语教师在内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教师在思政教学的目的、内容、方式和授课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表现为思政授课生硬死板、趣味性不足和吸引力不强等特点,核心问题在于不能将爱岗敬业和持续学习的精神锻入学生的灵魂。航海专业英语课程群各课程之间的课程与思政教学存在割裂现象,需要在课程群下融合改进。

3.2 个性问题-基础能力不足

各个航海类院校办学层次、条件和招生批次不同,学生英语能力确有较大差异,如何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同学,开展针对性的授课值得认真思考。表1统计了广东海洋大学两个年级航海技术专业的英语成绩,大部分同学英语高考成绩在81-100分区间。也可以看到在80分以下的也占有比较大的比例。表2统计了19级航海技术大四年级上学期英语考级通过率,四六级通过率约弱50%。

表1 某航海技术高考成绩调查

表2 某航海技术大四年级上学期末英语考级通过率调查

4.航海英语课程群政元素

4.1 爱国和爱岗敬业

航海类教师要不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中国航运发展的历史、曾经的屈辱、当前的发展成就和面临的历史发展机遇、职业特点与发展机会、海上生活和工作环境与压力等元素和案例融入到授课中,锤炼学生们的爱国、爱岗敬业和使命感。

4.2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深入分析航海专业英语课程群课程大纲、课程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航运、造船和港口航道发展史和发展最新成就,有机引入“中国智慧”、“中国智造”、“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与发展” 等元素,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技术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投入国家航运强国的使命感。

4.3 严谨的航运工程师精神

航海专业英语课程群不仅具有语言的特点,更具有技术性的特点。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要足够重视学生的职业不认同性和自主学习不强的特点,将专业知识点与将来职业的发展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及严谨的航运工程师精神。

5.航海英语课程群教学与思政融合路径

5.1 航海专业英语课程群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合设计

以修订2021版教学大纲为契机,兼顾本科教学和海事局考规与考试要求,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主线,修订航海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全面体现出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打造“课程思政链”,保证课程群各门课程相互连接、相互配合,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

5.2 编制航海专业英语课程群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立足航海类专业的特点,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以能力产出为导向,强调学生思辩能力和素质培养,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坚持OBE教育理论,以基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为导向,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德育和素质要求。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5.3 编制航海专业特色思政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要立足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和航海技术专业发展需要,适应国家海洋战略、“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敬业、诚信的内容。案例内容的采用时效性原则,注重更新,多选择热点、热门案例,保证案例的新颖性与时效性,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内容设计的各个模块应选取具有代表性。搜集最有代表性的思政案例,并能将其与航海技术理论知识完美融合,构建完善互补的课程案例库,为案例教学提供详实的素材。

5.4 航海英语课程群课程建设

首先,要根据本校学生的英语能力合理设置课程和学时数。针对学生高考成绩分布特点和实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开设了《航海英语词汇视听》课程(32课时),并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建设了航海专业英语词汇移动微课件APP,方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其次要合理规划课程群的课程安排,做好前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接续。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开通航海专业英语学习网站,包括31个教学视频资源,数千道单元测试题以及作业库,可以开展翻转课堂授课和线上线下式混合式教学。目前正在开展新课程的录制工作,通过课程建设的迭代,逐步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作为一门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过去三年学生对该课程评教分数平均达93分,其中最近一次对本课程的评价得分高达95.6分。航海英语近3年考证通过率在全国保持领先水平。

5.5 思政元素和教学方法的融合

采用文献查询、小组讨论、翻转课堂、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和主题研讨等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智慧课堂等技术,将航海专业英语课程与思政内容有机的融合。例如在航海专业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中,利用船舶模拟器开展船舶避碰规则教学时,将我国定线制的发展、实施的定线制以及在此项工作近年来中国定线制的IMO提案等融入到教学中。在船舶货运部分,融入贝汉亭船长汉堡港巧装货案例。通过思政案例和元素与教学的有机集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岗敬业精神。

6.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

为了客观反映课程思政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思想启迪、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对课程群授课后学生的学习感受度和对参与教学活动的实际获得感进行评价,具体如表3所示。问卷调查范围包括大二、大三学生的航海专业英语、航海英语词汇视听、船员英语口语三门课程,主观感受分为5个等级。调查结果标明,大部分学生对于航海专业的认同和海员职业认同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表明教师针对课程群有效融入的思政元素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

表3 航海英语课程思政授课是否有增强航海技术专业认同和海员职业认同调查表

学生A:在学习国际海洋法公约内容时候,由于内容较为抽象且远离我的日常生活,我们都难以深入的学习这部分内容。老师播放了“6月20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阐明在台湾海峡享有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的视频,并从这个视频为切入点,讲授了领海基线、内水、领海、毗邻区和专属经济区的概念,以及在不同区域的各项权利。一方面让我们增强了领土意识,另一方面让我们了解到我们船舶登记、检验和防污染等国际海上公约立法来源。

学生B:在讲授货物装卸作业部分内容时候,老师在一个恰当的时机给我们讲了中国著名船长贝汉廷先生在德国和荷兰的装货案例既有知识性,又能在爱国情怀、职业操守方面受到启发,增强了我们的职业自豪感。

学生C:老师在我们上课疲劳的时候会讲述一些他和他同学在船上工作的经历和从海上转型到岸上工作的经历,让我们更深入了解了我们航海技术专业的职业特点、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当下国家造船、海运兴盛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7.结语

航海英语课程群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工程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航运工程师精神,激发学生报效国家海运强国和交通强国建设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课程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需要做很多细致的准备工作,最终在课堂上呈现出润物无声的效果。本文作者教学团队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很多疑惑和困难。思政与课程融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思政与教学融合路径与方法、课程设计与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指南、案例库建设和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猜你喜欢
航海技术航海英语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大航海争霸
古代航海有多牛
航海技术专业双语教学主线设计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航海博物馆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航海技术资料管理软件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