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2022-02-04 13:20山东财经大学教授李德荃
山东国资 2022年3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国务院经营

□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本刊特约专家 李德荃

2月28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包括《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指导意见》在内的四份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本次会议时强调,为发展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于此,一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二要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

笔者认为,这是党中央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最新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希望有助于读者学习和理解相关文件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历程

纵观我国40 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漫长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1978 至1992 年对国营企业的“放权让利”改革阶段。1978 年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放权让利”为核心内容的国营企业经营体制改革方针。1983 年2 月,国务院决定对国营企业施行“利改税”,从而迈出将国营企业塑造成为独立法律民事行为主体的重要一步。1986 年12 月,国务院决定在国营企业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1988 年9 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在继续完善承包制的基础上,进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试点和发展企业集团试点。

二是1993 至2002 年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与经营管理制度改革阶段。1993 年3 月,新修订的宪法首次把国营企业改称为国有企业。1993 年11 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自此,国有企业开启了产权制度改革的进程。1993 年12 月,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公司法》。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避免政府直接控制或干预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由此,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由此前“传统大家庭里的婆媳关系”,转变成以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和治理模式为基础的委托代理经营关系。

三是2003 至2012 年的国有资产管理阶段。2002年11 月,党的十六大宣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思路。为切实推动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国务院于2003 年4 月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具体承担国有资产所有者(出资人)的职责。于是,政府角色正式开启了从管理国有企业向管理国有资产的转变。2003 年10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并使得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四是2013 年至今的国有资本管理阶段。2013 年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以管资本为主的方式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由此,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从“管理国有资产”转为“管理国有资本”。

2013 年12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 年,国资委首次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两家央企试点改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2015 年3 月,国务院成立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2015 年8 月,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重申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2015 年9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2015 年10 月,印发《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明确政府授权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国资委)依法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则依据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所出资(国有)企业行使股东权利,并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被出资企业的有限责任。2016 年2 月,国资委发布国有企业“十项改革试点”落实计划。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继续着力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发展混合经济,力争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2017 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2018 年3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18 年7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2020 年6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

国企改革已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

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实质就是在国资委与国有企业之间设置一道“隔离层”,从而弱化国有企业的行政性,消弭政府部门对国有企业的行政性干预。而构建“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监管体系的目的,就是高度仿真股东对股份制企业经营的监管理念与机制;再结合以国有企业建立混合制,就能把国有企业塑造成与民营股份制企业基本同质的市场竞争主体。目前上述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因此可以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目标已基本实现。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以优化内部机制为核心的“常规持续改革”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指向三个问题:公司治理的优化;相对市场竞争优势地位的获取和维持;创新活力的激发和维持。这些问题已并非国有企业所独有,民营企业同样面临委托代理、竞争力低、经营效率不理想和活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民营企业的稳健经营也需要类似的改革。

可以预期,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上述三个问题都将伴随其经营的全寿命周期。就此而言,国有企业的改革将永无止境。但毫无疑问,国有企业改革的独特性也将越来越低,并且将在很大程度上与民营企业一样,改革创新将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基于创新做强做大是企业经营的目标

企业经营,首先必须做强,然后必须做大,如此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具体地说,首先,企业应集中精力,全力打造主营品牌,提高主营业务效率,并勇于开拓市场,抢占和维持主营业务市场竞争的有利位置,以尽可能提高主营业务的抗风险能力;然后,企业必须及时调整主攻方向,稳扎稳打、有条不紊地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以尽可能化解原有主营业务的经营风险;最终,企业应努力实现集团化经营。其道理很简单:一个集团公司的市场风险必定小于其所有子公司的市场风险之和。因此,富有竞争力的主营产品或业务+集团化经营,将是世界一流企业的标配。

积极顺应外部环境变化,善于创新应变,是企业做强和做大的基本途径。根据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奥斯陆手册》2018 年修订版,企业创新主要包括业务流程创新和产品创新两种类型,其中业务流程创新又主要包括技术工艺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三种类型。因此,不能把创新狭隘地理解为仅有技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两种形式,企业所有的部门、业务流程乃至于公司治理模式都存在创新的可能。这就意味着创新机制的建立、创新意识和创新文化的养育至为关键。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国务院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一图了解)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总额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国务院确定2016年深化医改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