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测评初探

2022-02-04 09:06
现代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业命题考查

□ 仇 飞 郭 瑞

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测评旨在通过对命题的探索,尝试在测评中贯彻素养导向,对区域内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全面考查。

从教学层面来看,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测评有助于掌握学生阶段性学习状况,考查学生是否达到相应的学业水平,是检验、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测评命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测评过程中建构知识、发展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从大的区域教育层面来看,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测评是区域教育生态的重要一环,高质量的测评有助于把握区域内中小学美术教育动态,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各校学生学业质量水平等,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应措施,在区域内进行站位较高的协调部署,查缺补漏。同时还可以将测评结果、相应建议反馈给学校、教师,通过精准指导、培训,以达到对教学的引领,完成教育生态的完整闭环,进一步提升全区中小学美术教育水平。

一、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测评的定位

美术学科作为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主要学科之一,具有视觉艺术独特的体验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因此测评应充分考量学科特点,力求做到全面考查学生学业水平。题目命制作为核心素养测评工作的关键一环,命题成功与否,将产生多重影响:对于学生而言,命题的理念关乎学生以何种心态面对测评,命题的内容及方式决定了能否测得学生真实学业水平,激发学生在测评中以适当挑战任务的方式提升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对于教学而言,测评是否与课堂教学的目标保持一致,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有无在测评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延伸,一线教师能否通过测评过程及反馈引发教学反思,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对于区域教育而言,能否通过测评全面掌握区域内教学状况、学生学业水平,并保障学生达到应有的学业水平、提升核心素养,同时能根据测评状况提出改进措施,逐步完善测评制度,达到引领教学的目的。

为探索适用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测评方式,滨城区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测评小组积极梳理历年测评命题经验,并参照指导文件,着重从以下四方面展开对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测评的探索。

第一,转变测评理念。美术作为考查科目,其测评体系尚在探索阶段,中小学一线教师也多缺乏命题经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虽然明确了学业质量标准,但是应该以什么形式进行命题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尤其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怎样测出学生的真实学业水平?测评小组曾尝试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与中小学美术测评相关的文献、书籍,经过整理发现市面上常见的中小学美术学习资料、备考资料多以罗列所谓的“知识点”为主。例如,通篇介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作品风格、时代背景等简要的艺术史类知识,或者色彩要素、透视原理等基础造型知识,这类资料在网络上竟然也颇受追捧。这就导致有些学生为了提高成绩在临考前死记硬背所谓的“知识点”。这显然违背了测评的初衷,更难以测评出学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因此,在测评命题中应该坚决避免这一现象,转变陈旧的测评理念,坚持以素养为导向,考查学生的真实学业水平。

第二,丰富测评形式。中小学美术课所涉及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简单归纳起来有绘画课、设计课、手工课、电脑美术课、综合探索课,单一的测评形式很难全面考查如此丰富的课程。这些丰富的课程内容决定了美术测评的形式是也应该是多样的,如纸笔测评、手工测评、口头交流测评、电脑美术测评等形式。然而对于一个区级教研单位来说,人力物力均有所限,难以兼顾如此繁多的测评形式。如何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丰富测评形式?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取舍问题,应该在历年测评基础上作出大胆的创新和突破。

第三,创新命题方式。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等4类艺术实践,涵盖16项具体学习内容。如此丰富的学习内容要在测评中做到较全面的考查,应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梳理、提炼、整合。除此之外,测评的题型宜丰富多样,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等。在以往命题组卷时,往往按题目类型进行组卷,对各种题型进行分门别类的编排。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阅卷,但是往往一道题只能考查一个知识点,知识点分布呈现碎片化,极易落于考查“死记硬背知识点”的窠臼。尤其是在当前大单元、大概念教学模式下,单一的命题方式往往考查得既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入,难以兼顾大单元、大概念教学模式的情景化、综合化、多元化。在组卷时如何才能打破按题型组卷的常规思维,以更系统、更科学的方式组织题型?

第四,明确价值导向。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美术测评命题还应注重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掘命题的育人功能,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育人、为谁培养人”,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因此,测评小组需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学段教材中精心挑选具有思想性、经典性、民族性的作品作为测评内容,将丰富多样的优秀艺术资源融入测评题目中,不但要利用经典作品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艺术文化,提升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测评内容

测评命题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素养为主要维度,以各学段学业质量标准为准绳,从国家规定课程内容中梳理、提炼关键要素,并将其整合为测评模块(测评模块的组织方式将在第三章第三节展开详细描述),在此基础上再选择恰当的命题形式(命题形式仅作参照,其使用范围不局限于单一评价维度内),以层层递进的问题串为驱动,引导学生在趣味化、生活化、综合化及多元化的情景中,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在这一过程中达到考查学生学业水平的目的。

表1 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测评内容设计

测评内容设计规范但不失灵活,经过精心的组织,可以呈现出灵活多变的样貌。既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组织测评模块,并对照学业质量标准确定测评点及难度水平,也可以采用逆向设计的方式,根据学业质量标准描述,搜集多类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根据难易程度合理组织测评模块。如考查五年级学生“能口头或书面表述对‘传统工艺师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体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美术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描述),拟定以《风筝的魅力》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一课的内容组织考查模块,考查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命题形式如果选用“民俗文化型”,可以以富有地方特色的潍坊风筝作为命题素材,引导学生欣赏、评述风筝的美感,以及针对“传统风筝是否应该迎合当下审美趋势”提出自己的建议,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评述。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融合,组织为问题串,比如以风筝相关的古诗词为切入点组织命题,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若要更深入地考查学生的艺术表现素养和创意实践素养,可以参照同学段学业质量描述“能用剪、刻、折、叠、卷曲、插接等方法制作1件风筝工艺品”,引导学生在设定情境中生发创意思维,完成制作任务。测评从书面评述扩展到手工制作,得到了形式上的丰富,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形成了较全面的考查,学生在由易到难的任务中逐渐深入探究,其潜力得到渐进式发掘。

三、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测评策略

(一)转变测评理念,做有温度的测评

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测评应关注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旨在通过测评衡量学生掌握关键课程的程度,以便为成人世界的现实情况做好准备[1]。

在以往的美术测评中,测评往往是以终结性评价形式出现的,被测学生和教师大多处于应试状态,教师由于缺乏对测评的内容、方式的了解和探索,经常会主观地给学生“划重点”,学生只得“照方吃药”。在这种状态下,测评结果往往只能差强人意,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是将测评当成负担。要扭转这种状态,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测评氛围,首先应转变对测评的定位,测评小组将此次测评定位为基于考察美术学科素养、能力为基础的,有温度的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测评。

让被测师生在测评中感到“有温度”。首先,做好测评前期辅导和培训,让教师提前了解测评内容和测评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和能力,达到以测促教。其次,将测评打造成学生的展示平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测评中来,把测评过程作为展示自己能力、提升自我的平台。再次,在测评完成后,积极分析数据,把测评过程和数据分析反馈给一线教师,并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形成测评全过程的闭环,促进教师的扎实成长。

提升测评的“温度”,最直观和有效的方式是充满趣味性的命题,美术课堂本来就是充满趣味性的,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测评,学生怎么会拒绝呢?

【例1】 (1)小畅给好朋友写了一封信,在贴邮票的时候可犯了难。下面哪一枚邮票才能正常寄出去呢?( )

(2)根据生肖虎书信的提示,设计一枚邮票。

来自生肖虎的一封信

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生肖虎,虎年就要到了,我们很快就要见面了。我每过十二年才出来一次,听牛大哥说,这十二年里,我们的祖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们能把我画进邮票里吗?这样,我就能乘着邮票到祖国各地转一转了。

再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民间艺人以我为原型,塑造了很多有趣的形象,就连我身上这些漂亮的颜色和花纹都代表美好的寓意。像博兴布老虎的红色代表红红火火,高密叫虎的牡丹花寓意富贵,凤翔坐虎头上的葫芦寓意福禄,等等。你们也可以把美好的愿望画在我身上,很有可能会实现哦。

生肖虎

2021.12

解析:《精美的邮票》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这节课考查邮票的形式以及邮票的绘制方法,在测评时如果以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邮票要素的记忆,既做不到“有温度”,也很难考查出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和能力。例1(1)这道题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对《精美的邮票》这节课的重点把握得很精准,是典型的深入浅出。学生即使没记住课堂上的“知识点”,但是对比四个选项之后就能识别出邮票的设计要素,作出正确的解答。因此,测评的目的绝不是难倒学生,而是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下一道题做好了知识储备。

小题(2)是创作题,看题干好像很麻烦,其实学生读起来趣味十足,很容易就能理解。这里用一封信营造了一个情景性任务,作业要求都融入书信的字里行间,同时还设置了“一个小秘密”来提升神秘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在这种兴趣的加持下识读民间艺术作品,如布老虎、泥坐虎花纹、颜色的寓意,再辅以图片参考,激发了学生对装饰图案、民间艺术色彩的探究和尝试,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枚虎年邮票。

总体来说,这两道题依照第二学段的课标要求,在突出题目的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在情景性任务中解决问题,既考查了学生的美术表现素养,又同时渗透了对民俗文化的理解。

(二)丰富测评形式,纸笔测评与交流问答相结合

因受区域内人力、物力所限,测评小组难以同时开发多种测评形式,因此测评小组决定:与其全面统揽,不如纵向深入,选取其中一种测评方式,集中优势力量精准攻克。在这种测评方式取得一定成效后,再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其他测评方式,在能力范围内进一步丰富测评形式。以往的测评多采用纸笔测评,因为纸笔测评便于统一衡量标准,尤其对美术学科而言,方便考查学生的绘画水平。但是单一的纸笔测评很难全面考查出各学段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比如对某件艺术作品进行赏析、评论时,主观论述类的题型对中、低学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他们书面论述的水平远不如口头论述的水平。因此,在设置题型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不同学段的实际学情,采用纸笔测评和交流问答相结合的形式。交流问答就是由一名测评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任务并组织问答,另由两名教师负责观察记录,形成评价量表。通过这种最简单的互动形式还原课堂学习情景,舒缓学生对测评的紧张情绪,将“有温度”的测评这一理念贯穿始终。

【例2】赵先闻爷爷是我们滨城区的一位画家,欣赏这幅赵先闻爷爷的《幽香袭人》并回答下列问题:

《幽香袭人》 50cm×50cm

(1)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 )

A.以墨为主,这是一幅工笔画

B.墨色交融,这是一幅彩墨画

C.荷花生动,这是一幅写实画

《幽香袭人》

摄影

【交流问答】 (2)对比《幽香袭人》与摄影作品,你觉得赵先闻爷爷在面对满满一池密不透风的荷花、荷叶时是怎样取舍、布局的呢?

(3)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现出诗人和画家对于意境的追求。《幽香袭人》这幅作品与诗句 ( )的意境最为接近。

A.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

(4)诗人杨万里面对不同季节的荷花,在诗中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像写春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写夏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秋荷“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你最喜欢哪一种意境?参考下图提供的素材,并用写意的方式营造出这种意境吧。

解析:例2围绕本地艺术家赵先闻先生的作品展开。赵先闻先生的作品格调高,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本地艺术展览、赛事中都被奉为重量级作品。设置这一题的目的正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艺术家,走进身边艺术展馆,参与本土艺术活动。

例2(1)小题较简单,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种类及艺术特点;小题(2)采用交流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比画作和摄影作品,细细体味画家在作画过程中的取舍和布局,进而组织语言与老师互动。尽管学生的答案少见专业词汇,甚至七零八碎,但是作为向书面赏析的过渡,这种口头交流的形式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小题(3)从对画面形式的探究转向对意境的感受,同时又融入了对诗词的理解,表面上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实际上是对中国画“诗书画印”以及诗境、画境的初步感受。这一题虽然给出了三个答案,但是不预设标准答案,毕竟学生的赏析角度和对画面的理解不同,对诗词意境的领会也有所区别。如,“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是语文课堂学习过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没有困难;“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爱莲说》中的名句,这一句出现在选项中是对学生诗词积累的考量;“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是陈璨《曲院风荷》中的诗句,对学生来说虽然比较陌生,但是这首诗字面意思较易理解,“红衣绿扇”也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学生结合对诗词与画面的理解,甚至参考作品名称《幽香袭人》进行感悟,便很容易把握这幅作品的意境。小题(4)有了前面三道小题作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以杨万里笔下三类诗境为指引的绘画要求,同时给出四幅摄影作品作为参照,学生在绘画时根据自己对诗境与画境的理解选取适当素材表现即可。

从题目的整体架构来说,小题(1) (2) (3)以赵先闻先生的作品为切入点,分别为小题(4)提供了画种及艺术特点、画面取舍及布局、诗画意境的探究性引领,达成对写意画的整体认知,直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自己的写意作品。整道题以学科融合的形式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美术表现素养。

(三)按需整合模块,灵活组织题型

测评小组在对教材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其统整为几个较大的考查模块,按考查模块灵活组织题型,形成对模块知识的全面考查。考查模块的划分既可以是一个涵盖范围较广的大概念,也可以是对某一课中一幅作品的鉴赏。如按学习领域划分,一级模块可以是造型表现模块、设计应用模块等;造型表现的二级模块又可以细分为造型元素模块、形式原理模块、造型体验模块等;再进一步细分,三级模块有色彩模块、线条模块等。(参见表2: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造型表现模块的课程梳理)

表2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造型表现模块的课程梳理

通过梳理、整合,三、四年级教材在知识上的侧重和难度上的递进便显而易见,我们也很容易将其统整为一个大模块。如考查第二学段“节奏”这个模块,先梳理教材中对应的课程,三年级下册第5课《感受音乐》重点是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用线条和颜色予以表现;四年级上册第5课《节奏的美感》重点是感受、理解音乐、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用图案的形式呈现。课程标准对这一学段的要求是“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确定考查形式可以采用“学科融合”。

【例3】

(1)康定斯基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交响乐,他在作品中用不同的图形和色彩进行创作。欣赏视频(Amazing Kandinsky Composition)[2],感受作品中的节奏,说一说视频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是什么呢?同时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绿韵》 东山魁夷

(2)欣赏东山魁夷的作品《绿韵》,你能说出或者唱出你从作品中感受到的节奏吗?

(3)你在生活中还感受过哪些不同的节奏呢?

《白色之上》康定斯基

《绿韵》 东山魁夷

【多项选择题】

(4)对比《白色之上》和《绿韵》,这两幅作品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

A.《绿韵》属于写实画法,《白色之上》属于抽象画法。

B.《绿韵》的画面和谐自然,《白色之上》的图形充满冲突。

C.《绿韵》节奏单调,《白色之上》节奏丰富。

D.《白色之上》的图案看似随意拼摆,实际是画家的精心安排。

(5)听音乐(《茉莉花》 《野蜂飞舞》),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音乐,用绘画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

要求:①用线条、色彩、或形象体现这段音乐带给你的感受;②作品要突显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解析:例3(1)结合视频欣赏作品《白色之上》,由于美术涵盖范围本来就很广,拿图像资源来说,有美术作品、数字图像、影视作品、标识符号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资源,刺激学生的感官。

小题(1)先以问答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视频,考虑到四年级的学生对《白色之上》的识读有难度,因此只引导学生感受康定斯基作品中的节奏感和对单个图形的感知,而并不急于探寻康定斯基作品的艺术特点。小题(2)在视频感知节奏的基础上,直接观察作品《绿韵》,感受其中的节奏。小题(3)又把对作品中节奏的感知扩展到了生活中,引导学生意识到节奏就在我们的身边。(1) (2) (3)题从视频、到作品、到生活,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展开描述。小题(4)通过多项选择题的形式降低了题目难度,学生通过对比《绿韵》与《白色之上》的节奏,借助选择题提供的思路来感知两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完成对两幅作品的赏析。小题(5)又借助音频,以画出音乐中节奏为题完成创作实践。

回顾这一道题,从欣赏到创作,有问答、有选择、有创作,题型丰富,难度递进,组织合理,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微缩的课堂教学顺序,以“节奏”模块为测评点,考查了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美术表现素养,以及对于音乐和美术的联觉能力。

(四)鉴赏经典作品,精选素材与之对比

经典作品在历史的沉淀中受到了认可乃至推崇,它们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代画家的价值取向,更有助于学生在欣赏、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经典作品的赏析,着重考查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是测评的侧重点,在赏析时按照美术课堂上欣赏作品的思路,设置问题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同时精选对比作品,在对比中更加深刻地把握作品的艺术特点。以往,我们常把测评定义为终结性评价;现在则将测评过程转换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测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思路、鉴赏方法、创作的步骤和方法,形成主观的思维判断。

例4:欣赏罗中立的《父亲》、丢勒的《母亲》,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这两幅作品分别是用什么形式进行创作的?

(2)作品中的“父亲”和“母亲”是典型的劳动者的形象,我们通过作品就能感受到他们所经受的苦难,是哪些细节让你有这种感受呢?

【多项选择题】 (3)关于这两幅作品的艺术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这两幅作品都用了写实画法。

B.这两幅作品都是头部特写,细致刻画了人物头部。

C.这两幅作品不仅是对父母的歌颂,更是对普天下劳动者的歌颂。

D.通过这两幅作品,我们也能感受自己父母祖辈的辛劳。

(4)你身边最让你肃然起敬的人是谁呢?你最想对他说一句什么话?

解析:例4识读《父亲》 (罗中立)时,选用了丢勒的《母亲》这幅作品进行对比。小题(1)先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初步感受油画和速写这两种艺术形式的魅力。小题(2)引导学生观察细节,来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赏析。有了这两步的观察作为基础,又结合四年级的学情设置了多项选择题(3)这种较简单的方式,进一步总结这两幅作品的艺术特点。最后的小题(4)“对自己最尊敬的人说一句话”,从作品赏析转向学生的情感,完成了从图像识读到对价值观的考察。

猜你喜欢
学业命题考查
艰苦的学业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35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