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

2022-02-06 08:59王恩来
上海商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冷藏冷链生鲜

王恩来

一、引言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郑州大都市区门户城市、中原城市群和豫晋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确立,焦作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生产总值迈上2000 亿元台阶,人均GDP 接近1 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127 元。人均收入增加,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方式也不断变化,更加喜欢高品质的生鲜食品。生鲜食品市场的崛起为焦作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二、概念与现状

1.生鲜农产品

生鲜农产品是指易腐易损的生鲜初级产品,包括新鲜蔬菜、新鲜瓜果、新鲜肉蛋奶产品。焦作地处太行山和黄淮平原过渡地带,辖区内盛产花生、小麦、怀山药、怀姜、大葱、桃、梨、葡萄、樱桃、桑葚、肉鸡、肉牛等。孟州、温县、武陟县、博爱县是重要小麦、山药、乳、蛋、肉及瓜果蔬菜产地,产量巨大。

2.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强调产品在生产、分拣、加工、存储、分装、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物流过程中处于低温管控,以确保产品的新鲜口感。

农产品冷链物流则是果蔬、乳、蛋、禽、肉等农产品从采摘、捕捞、屠宰开始,在储存、运输、包装、销售等环节的物流过程中,运用冷藏装备确保各个环节处于低温控制中,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原汁原味的口感。

3.焦作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

焦作是中国优质小麦之都,是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区和优质果蔬加工示范基地,是豫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力最强的蔬菜集散地。全市耕地总面积293.57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88.68 万亩,高标准粮田169.37 万亩。小麦面粉、乳制品及肉类食品产量居全省前列,孟州市成为全省农村淘宝首家试点县,博爱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6 家,省定农业产业化集群14 个。

焦作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模式主要是:农户直销、批发市场模式、加工企业收购模式、大型超市收购模式。这样的流通模式可以概括为两个大的类别,第一类是“农户+电商”模式,第二类是“农户+企业”模式。“农户+电商”模式就是农户将生鲜农产品通过线上或者线下途径散装销售,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农户自己解决冷链问题;“农户+企业”模式就是农户将生鲜农产品直接出售给批发商、加工商或者超市的形式,这个模式中主要依靠企业来解决物流中的冷链问题。

批发商、物流企业,这些中间商大多规模较小,资金实力、管理能力有限,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缺乏深刻认识,目前政府工作报告规划建设的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正在建设之中,难以立即解决原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各类冷藏柜、冰箱及冷藏库、冻结柜、冷藏集装箱、冷藏车等冷藏储运设施的短缺问题。蒙牛乳品、旭瑞畜禽、伊赛肉牛、粤禽畜禽、鸿基畜禽等开展的冷链业务重点服务自身企业发展,力量不足以向社会提供大范围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零售商超方面主要是农贸市场、超市、连锁专卖店等,这一环节的冷链主要是冷藏销售,需要大型的储备库、冷藏柜、冷藏保险展示柜等设备,由于商家经济实力不一,在冷链销售环节的表现也参差不齐,大型商超资金实力充裕,为吸引顾客,往往能确保冷链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其他零售商因为没有统一的强制标准,以及经营分散,政府监管覆盖力量不足,难以确保生鲜农产品的冷链销售环节不“断链”。

三、焦作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存在的问题

1.参与者众多,断链现象严重

“农户+企业”模式,也就是批发市场模式、加工企业收购模式、大型超市收购模式,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冷链物流产业链条参与者众多,流程长、环节多。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持采摘下来的新鲜度和鲜嫩的口感品质,就需要冷链物流运输体系的各环节能够无缝衔接。在现实运输过程中,生鲜农产品要实现全程冷链物流运输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一方面,由于焦作生鲜农产品种植户分散在全市各乡镇,规模化生产程度不足,采摘地不集中,采摘后无法集中进行标准化的预冷藏处理;另一方面,多数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商超受到自身资金技术和业务经营地域条件的局限,仅能实现部分环节配备冷链设备的“分段式”冷链运输。

2.运营成本高,冷链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焦作冷链物流硬件设施设备的投资与建设主要是“企业自建+政府补贴”模式,部分头部企业,诸如蒙牛乳品、旭瑞畜禽、伊赛肉牛、粤禽畜禽、鸿基畜禽等企业为了打下坚实的市场基础,培养较高的客户黏性,在拓展生鲜运输市场时,会选择建立属于本公司的冷链物流运作系统,但是冷链物流与普通货运系统相比,物流运作系统更为精细,运输条件更为苛刻,因此自建冷链物流系统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并且资金回流期很长。这与一般企业低投入高回报的目标追求相互背离,如此,企业在开展冷链业务及冷链设备更新改造时往往缺乏动力,这就造成功能落后或者功能单一的冷库无法及时更新改造,在调温等功能上不能灵活变动,无法根据生鲜产品的冷藏或者冷冻技术标准来改变冷库温度,以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和口感品质。

3.冷链末端配送水平不高

受到经济实力及物流企业规模的局限,焦作部分冷链物流企业在末端配送过程中使用的配送工具与常温配送工具并未严格区别,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泡沫保温箱加冰袋的技术设计。泡沫保温箱由于保温时间有限,一旦遇到交通拥堵、天气温差波动起伏较大等情况,制冷保温效果将大打折扣,给生鲜产品的售卖者和消费者造成极大损失。头部冷链企业,诸如蒙牛乳品、旭瑞畜禽、伊赛肉牛、粤禽畜禽、鸿基畜禽等有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采购使用专业控温冷藏车或更加先进的冷链运输车辆,但也面临业务扩张带来的冷链车辆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现有冷链车辆分布不均问题。

并且,“农户+电商”模式下,生鲜农产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是一个棘手问题。生鲜农产品的电商模式下,客户通过网购下单,选择冷链运输方式的一般都是对配送质量有较高要求的。但现实操作过程中往往难以避免配送人员为了节省时间,将生鲜货物直接放到集中代收点或者智能快递柜的情况,这些代收点或者快递柜多数情况是没有冷藏或者冷冻生鲜产品功能的,这样一来,就容易在整个冷链物流的最后一个环节出现“断链”现象。

四、焦作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展望

1.优化冷链物流空间网络布局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2018—2020 年)的通知》中规划的焦作冷链发展战略定位是郑州大都市区冷链物流核心城市。强调要做好统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新建和改造4—6 家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培育6—8 家重点冷链物流企业,果蔬、肉类、奶类等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30%、50%和60%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50%、85%和80%以上,构建以城区为中心、各县(市)区物流节点为支撑、城乡分拨配送网络为基础的现代冷链物流空间布局。

2.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在温县、孟州、武陟、博爱、修武、沁阳等肉类、原奶、果蔬等主产区建设产地预冷、分拣加工的冷藏保鲜气调冷库、冷藏冷冻的冷库和恒定温湿度的冷库。在加工配送方面,围绕德众大罗塘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等现有物流基地设施资源,温县、孟州、武陟、博爱、修武、沁阳等县(市)区,构筑县域冷链配送节点,推进低温肉制品、乳制品等的冷链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利用产地预冷保鲜等源头冷链设施、冷藏配送车辆、小型冷链配送服务点和冷柜等终端配送设施,以“冷链入社区”和“冷链下农村”的形式,解决“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冷链配送问题。

3.构筑“无断链”冷链物流体系

通过政府补贴或者财政金融政策的引导鼓励,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推广多温层冷藏车、冷藏集装箱、冷藏厢式半挂车、低温保温容器等节能环保冷藏保温车型在冷链物流企业中运用。现有的行业龙头企业,诸如德众、蒙牛、伊赛、康利达等,通过政策引领、资金支持企业加强与农产品生产企业、生鲜食品加工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在铁棍山药、中药材、果蔬等特色农产品及牛羊肉等肉类产品的物流配送、温控管理等方面的协同对接,开展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冷链共同配送服务,为社会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和冷链物流服务。

4.加强“农校对接”,强化人才支持

加强“农校对接”,一方面由政府部门组织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在农闲时间参加冷链技术、冷链设施设备使用的培训,技能专家走入群众中手把手教、面对面传,直到群众掌握技能和实操技巧;另一方面与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利用高校学生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习实训课程安排,引导高校建立农校之间协作的实习实训基地,尤其是引导物流专业学生到田间地头的生产一线,实地考察学习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管理。

猜你喜欢
冷藏冷链生鲜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生鲜灯的奥秘
船用冷藏装置控制系统的重新设计及应用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冷藏保温车发展潜力被激发
再谈冷藏保温车:市场已升温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