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营商环境优化与评价问题研究

2022-02-06 15:25张春颖卞青烁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省份营商吉林省

□张春颖 卞青烁

营商环境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党中央多次强调要优化营商环境,可见我国对营商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吉林省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吉林省营商环境现状

(一)行政方面。近几年,为保障吉林省经济发展,政府部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发布了多个针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方案与条例,并要求相关部门深入学习国家和省政府发布的关于营商环境的文件。吉林省虽在积极推进“数字化”“现代化”政府的建设,但是数字化政务的应用范围并不广泛,仍存在政府部门审批流程复杂、审批时间长等问题。此外,政府虽不断推进作风清廉、实事求是方针,但仍有个别公职人员存在问题,态度消极、行为怠慢,学习进度不与时俱进,对于所出现的新政策不能及时跟进。吉林省政府应当将简政放权落到实处,简政放权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项方案,而是真正能让企业感受到便利。遇到问题,政府部门不是互相推诿而是真正去解决问题,服务企业,为企业办实事。

(二)法治方面。营商环境法治化发展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中所呈现出来的发展问题也不尽相同。总体上看,吉林省营商环境法治化发展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营商环境初具法治化的雏形。因此要深刻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对吉林省营商环境法治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找出当前制约吉林省营商环境现代化发展的法治弱项、法治难点、法治缺口,只有把弱项强化了、难点破解了、缺口堵住了,才能使吉林省营商环境法治化发展向更高级阶段迈进。

(三)政府方面。监督工作存在一些不足,政府部门有些官员对权力观念的认识存在误解和偏差,不能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片面地把权力看作是组织的指定。因此,在工作中往往只对上级负责,却忽略了群众,观念意识不强烈,进而不自觉地乱用职权。此外,在执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比如没有严格地按照执法程序进行执法,使得市场经济有失公正。

(四)人才方面。一是吉林省人才引进策略不够完善,使得大量的人才流失,导致吉林省的人才结构单一。吉林省的教育资源与我国发达省份差距过大,优质的教育人才资源向发达省份流失,更多的科研经费也偏向于更好的学校。恶性循环下,吉林省的教育越弱,获得的资源越少,资源越少,教育发展越困难。更多的高考学生,更加愿意去发达省份的大学进行学习、深造并且落户。并且受历史因素影响,吉林普遍更追求安稳、“铁饭碗”的工作,家庭观念对于经商仍然产生着一些偏见,使得创新创业在吉林省的发展受限,阻碍着吉林省营商环境的发展。二是吉林省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扶持力度还不够。高校毕业生理论知识丰富却缺少实战经验,政府应当加大扶持力度,提供创业便捷以及指导,并且给予一定量的资金支持。市场上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发展经济、改变产业结构、革新发展模式对于吉林省来说显得尤为困难。

(五)基础设施方面。吉林省虽然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相较往年有所上涨,但仍与我国其他发达省份存在着明显差距。吉林省在基础设施供给侧资金结构中,以政府投资为主,虽然也建立了一些投资基金和股份式投资,但相对不成熟,难以有效解决基础设施资金方面的问题。吉林省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法治监管还有所欠缺,存在个别人员以权谋私的情况。大多数民众无法参与到监督过程中来,基础设施建设过程透明度仍有待加强。除了上述问题外,吉林省的基础设施建设应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二、吉林省营商环境优化相关建议

(一)强化服务意识,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由于政府工作属于“铁饭碗”,因此部分政府公职人员可能存在消极怠工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政府公职人员应强化服务意识和办公能力,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必须坚持法律底线,引导企业合理合法利用政策。为了保证同一部门的不同公职人员在面对企业的同一项事务时的标准相同,政府应经常性地对公职人员进行规范性培训,以使得同部门的全体公职人员对相关规定有相同的理解和操作规程。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理解不同而导致的企业重复递交材料等情况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为使广大群众和企业能够及时了解政府所制定的各项政策,较为高效地解决方法就是政府建立数字化服务。随着近年来IT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在各个领域,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化的服务平台,实现部门间资源共享、创新服务形式、精简办事流程。数字化的服务平台可以将各项繁杂的事务整合在一起,以智能分类代替人为分类,如此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公职人员的工作量,提升政府公职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其可以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群众和企业更好地理解政府工作。互联网政务除了日常的线下宣传外,还要充分利用线上服务平台进行宣传,这样可以让更多的群众及企业更加方便快速地了解到最新的政策讯息。

(二)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持续建设法治型政府。在市场经济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大背景下,为了保证市场的自由度和企业活力,吉林省的各级政府应当依法履行政府职能,避免对市场以及企业的过度干预。政府要对所有企业制定统一标准,不得对个别企业实施“特例”,更不得对部分行业产生行业歧视。对于投资招标、政府采购、市场准入等方面要保证公开透明,可以让群众及企业参与到监督过程中来。政府应争取做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确保市场主体自由,释放企业活力。持续建设法治型政府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法治既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包容、清廉、创新的营商环境,又可以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各级政府要提高法治意识,向国内外的各类先进做法学习,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政府应当加强立法工作,针对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立法工作,并推动严格执法,加强公正司法。

(三)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健全创业帮扶体系。吉林省制定人才引进政策,要结合吉林省的自身发展需要,以政府数字化需求为导向,科学准确地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区域的人才制定引进计划,确保人才引进可以为区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根据各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并按照规定和实际情况为各类人才提供配套待遇,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引进人才。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人才市场秩序,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基本的信息服务。对于人才流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应当出面帮助解决,切实保障人才可以顺利开展工作。政府应完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础配套设施,除此之外,对于高端人才,政府还可以对其配偶、子女提供工作、学习机会,可在工作时间达到一年后发放相应的住房或购房补贴,从各方面满足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对吉林省的满意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高端人才流失的风险。就目前形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政府应当鼓励大学生创业,健全创业扶植体系。对于优秀的项目,政府可以提供一定比例的创业资金,并提供相关技术顾问,以解决创新创业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留在吉林省创业。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供给主体范围。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在各项发展规划中明确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具体要求。基础设施可以决定着一个城市,甚至一个省份的基本功能,而企业一般凭借这些基本功能选择是否落户。对于企业来说,相关基础设施(比如交通、住宿等方面)是否完善,可能成为企业去留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政府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做好调研。政府要实行精准建设,满足需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营商环境的优化做好基础支撑。为了避免公职人员以权谋私情况发生,各级监管部门应当完善基础建设考核制度,同时也可通过“互联网+监管”等方式,让民众参与监督,使基础设施建设过程更加透明,保证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地进行。除了事中监管以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专项检查、实地访问等方式加强对事后的监管控制,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后续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同时,政府应该扩大基础建设的供给主体范围,可以吸收民间资本,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基础设施的提供,例如参股、合资、兼并等。

三、吉林省营商环境评价在营商环境优化中的作用发挥

吉林省可通过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用客观的方式评价吉林省营商环境的发展现状,为下轮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方向。

基于吉林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对本期期营商环境进行打分,并将本期得分与前期得分进行对比,若有提升,说明吉林省营商环境整体水平有所改善,反之则相反。重点关注评估内容,找出与前期相比,得分减少或者得分一直稳定在低位的评估内容,分析造成该评估内容得分偏低的原因,为接下来完善吉林省营商环境提供方向。

除此之外,用吉林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为优秀省份的营商环境打分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吉林省营商环境和优秀省份的差距,对比吉林省得分结果和其他优秀省份得分结果,可以评估吉林省营商环境在我国各省份中的基本情况。对比各优秀省份营商一级指标的得分情况,便可得知各个省份在营商环境构建过程中注重的方面,将各省份优秀的营商环境内容作为吉林省营商环境建设的目标,为吉林省下轮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方向。

四、结语

针对吉林省的营商环境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吉林省要强化服务意识,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持续建设法治型政府;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健全创业帮扶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供给主体范围,才能通过营商环境的改善与提升对下轮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基础。

猜你喜欢
省份营商吉林省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3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89.67万t 同比下降11.19%
2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53.67万t 同比下降49.92%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