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路径研究

2022-02-08 12:42凌华徐建华李忠陈一鸣
粮食问题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作用现状问题

凌华 徐建华 李忠 陈一鸣

摘要:我国自2017年开始全面集中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不断加快粮食提档升级步伐,深入推动“优质粮食工程”,为粮农适应市场化收储创造条件。通过对江苏省,尤其是南通市近年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的调研,从科学规划、科学建设和科学运营等方面提出高质量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路径,为实现全国产粮大县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基本全覆盖作一探索。

关键词: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作用 现状 问题 路径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是为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种植粮食积极性,解决粮食市场化收购条件下粮农收粮、清粮、烘粮、检粮、储粮和卖粮等一系列难题,通过整合粮食流通领域中的土地、设备、房屋、技术和人员等现有资源,依托当前的种粮合作社、粮食加工企业、镇(村)粮食烘干中心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等而建立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粮食产后服务基地。在我国历史上如此大规模集中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前所未有,既无现成的建设教训可吸取,也无科学运行的经验可借鉴,所以需要我们粮食人不断去探索、及时去总结、高质量去建设。

一、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主要作用

(一)促进粮质提档升级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在粮食收割季节遇到台风、连日阴雨等自然灾害,导致收获的粮食水分偏高,使发芽、霉变和腐烂等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处理不及时,又缺乏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致使粮食质量明显偏差,不但不符合国家托市收购最低标准,有的甚至作饲料也不符合要求。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通过提供专业化的分类、清理、干燥、储存等服务,使粮食质量提档升级的同时,引导粮农或贸易商,将处理好的粮食进行分等定级、分仓储存、分类加工和分类出售,为他们有一个良好销路创造了机会,也为实现优质优价、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供给提供了条件,更为我国食品安全和粮食储备安全,乃至宏观调控安全作出了贡献。

(二)推进粮食节约减损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许多粮农都学会了根据市场规律和行情,选择最佳时机出售,有時会把粮食在家里存放一段时间,待价出手,以图卖个好价钱,有个好收益。然而,往往由于仓容不足或者储存设备简陋等原因,受虫害、鼠害等影响较大,加之保管知识和技术缺乏、运输落后等原因,常常在出售前就造成较大的损失;也有的因没有能力及时处理水分偏高等难题,导致粮食发热而霉变、腐烂,最后甚至连作饲料原料也不合格,这个环节的损失,不比餐饮环节的“舌尖上浪费”少。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成后,可以利用自身的仓储、设备和保管知识等优势,及时为粮农或贸易商提供各类服务,使新收获的粮食得到及时处理和妥善保管,减少粮食在收割、仓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中的各种损耗。

(三)改进粮农议价环境

以前,每当粮食收割起田以后,许多粮农因新收获的粮食杂质率和含水率偏高,但却没有能力及时、妥善处理,干脆在田头直接贱卖了事,议价能力无从谈起,导致粮食丰产不丰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通过向农民提供各类服务,为粮农卖上好价格创造了有利条件和环境,也极大地增强了粮农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有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还及时向农民传递市场供求信息,通过帮助疏通交易渠道,来改进粮农议价环境,帮助提高议价能力和话语权,带动持续增收致富。

二、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现状

(一)服务功能多样

目前,各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在盘活现有闲置资产的同时,普遍可实行有偿为种粮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南通市还增加了“代检测”,实现了“六代”服务,而通州区部分服务中心还增加了“代运输”,基本上只收成本费,实现了“七代”服务。

(二)建设主体多元

建设主体一般包括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也有的地方利用当地供销部门现有资产和土地,探索把供销合作社作为建设主体,或者粮食与供销部门联合建设,也有的地方粮食部门吸收民间资本单独建设等形式。2019年,探索形成了以南通地储库为代表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独立建设和南通季和米业为代表的民营粮油加工企业独立建设两种模式,为全国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作了探索;在通州区,有3家建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内,1家建在大米加工企业内。

(三)运营成效显著

近年来,南通市共投入6000多万元,建成16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先后为1000余户种粮大户直接提供粮食产后服务;通州区4家产后服务中心建成后,“七代”服务也取得显著成效,仅2020年,清理烘干小麦、稻谷2.5万吨,为10个主要镇(区、园、街道)粮农减损粮食200多吨,同时,也为这些企业增加了新的经营和业务、提供了新的盈利渠道和能力。

三、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覆盖范围有待扩大

由于国家实施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工程项目是以县域为单位,各种性质单位实行自愿申报,有些产粮大县的粮食主产乡镇因种种原因没有一家申报,造成区域空白,使布局区域不均衡,导致县域内的部分地域不能全面覆盖,还有盲点,不能全面、彻底解决重点种粮大户产后社会化服务的难题。因此,光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还不够,尤其是有些不是产粮大县,其中的产粮大镇(现在的镇一般都是以前两三个,甚至四五个镇合并,粮食产量巨大),受资金、土地、人员等限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还是空白,给当地部分粮农带来不便。

(二)服务能力有待增强

在已建的众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中,有的由于缺乏仓储专业人员和知识更新缓慢等原因,只能满足普通的浅层次“五代”服务,在深层次“五代”服务以及其他领域,还缺乏经验和创新,有待进一步拓宽;人员紧张是服务中心普遍存在的难题,在两季粮食收购期间,服务中心业务繁忙,普遍缺乏服务人员,虽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常年拥有专业人员,情况稍微好些,但是,收购季节业务繁忙,从事各方面的产后服务同样囿于人力有限,使服务能力大打折扣。

(三)设备利用有待提高

一方面夏秋两季粮食收割时节,一旦遇到连日阴雨或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赤霉病等病虫害,服务中心的烘干、清理等服务应接不暇,有时甚至预约也来不及;另一方面,一旦收割时节,遇到老天帮忙,粮食质量上乘,并很快可以入库,服务中心又显得特别清闲,致使门前冷落鞍马稀,无形中造成设备、土地、厂房和资金的浪费,服务中心的设备利用似冰火两重天。但是,不管是否遇到各种灾害,一旦两季粮食收购结束,许多设备大多开始闲置,一旦维护不到位,极易生锈损坏,给来年正常运转埋下了隐患。

四、高质量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路径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应坚持布局合理、需求匹配、功能完善、运行规范、服务优质,实现高质量为农服务,这也是建设的关键点、着眼点和立足点。

(一)科学规划

1. 合理布局,向重点粮区倾斜。合理布局是高质量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前提,在考虑现有粮食流通领域中的土地、房屋等现有资源的同时,要统筹规划。一般应结合不同主体的实际情况,以当地粮食生产的集中度、总产量、服务功能的辐射半径等,作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布局的重要依据和原则。同时,还要兼顾考虑当地交通运输条件的优劣、电力供应半径的大小、产业集聚效应的强弱、市场繁荣程度的高低等实际情况,组织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后实施,最好结合“十四五”农业和粮食规划进行布局,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区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粮食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产粮大镇,或者几个连片镇全覆盖,也可以打破市(县)区域界限,统筹规划,打造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全覆盖升级版,基本满足当地粮食产后服务之需。

2. 合理设置,选亟需服务内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建设的服务中心应该着重在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销售和代检测等方面提供服务,至于代加工等方面,应因企而异。目前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绝大多数以储备、购销为主业,粮食加工很少涉及,加上人员少,代加工还是要慎重,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最好还是让加工企业建设的服务中心去实施。同时,要未雨绸缪,为今后功能扩容和创新服务留有一定空间和余地。总之,千万不要为了片面追求面面俱到的业绩搞一刀切,甚至打肿脸充胖子,成为形象工程,最后成为摆设,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3. 合理整合,与合适主体合作。整合粮食流通领域的现有资源,是减少建设成本、提升建设速度和服务水平的捷径之一。但是,在建设主体选择上要合理、合适,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国有与民营一视同仁,坚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满足条件的申报主体中,选择经营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资产优质、有积极性的最合适的建设主体作为合作对象,与农业农村部门联手建设,以社会化、市场化运作为主。同时,应该明确服务中心建成以后,必须坚持服务5年或以上,也可以根据种粮大户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作为参考,确定运营服务时间,确保国家投入资金发挥作用。另外,现在许多村都建有粮食烘干中心,以通州区为例,全区12个产粮大镇中,建有烘干中心100多个,拥有近500台套各类烘干机,装机容量6200多吨,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最好能充分选择这些存量资源作为主体进行集成,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和土地等的浪费。

(二)科学建设

科学规划并确定好服务方向、内容和目标后,如何科学实施项目建设,实现高质量服务,是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的关键。

1. 要齐步也要分步。全面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既要设置必要的内容,保证必要的服务功能,也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需求导向,合理设置与当地粮食种植相适宜、与粮农需求相匹配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做到科学选择项目规模、合理配置设备数量、精心设置服务内容。就每家产后服务中心而言,对清理、干燥、储存和常规检测等必要的功能和设施,可以统一建设到位,对于耗资大、要求高、占地多的设施,可以采取先易后难、先少后多(投资的多少)办法,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分步添置,比如,对于水分、杂质、呕吐毒素等常规性检测,必须一步到位,对于相对复杂的检测,可以根据每年粮食收购的实际需要,逐步添置,使服务功能逐步完善,不必片面追求所有功能都一步到位。

2. 要分工也要合作。除了常见的服务功能以外,就每个市(县、区)而言,有些功能不妨以县(市、区)为单元,各服务中心分别重点实施,且各具特色,有的以检测为特色,有的以运输为特色,有的以加工为特色,有的以烘干为特色。也可以由粮食和物资储备行政部门或者粮油商会(学会)牵头,成立县(市、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联盟,打造服务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即各服务中心之间通过多种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发挥各自的长处,互相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平时既独立服务,又互相补充,做到既分工也合作,并在面上形成强有力的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粮农多元服务之需求,实现合作共赢。

3. 要广度也要高度。每个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并非越高端越好,以检测为例,平时很少用得到,而且耗资相对较大的高精尖项目,可以考虑在个别或者重点服务中心设置,使服务功能既有广度又有高度,且有利于节省开支。也可以根据区域大小,考虑实行全市、全县(市、区)一盘棋,比如一个市,或者临近几个市的产后服务中心中,建成一个具有国家级资质检测机构,一个产粮大县(市、区)最多建成一个省级资质检测机构就够了,其他只要达到基本的检测要求即可,没有必要每个产后服务中心的检测水平和能力都达到省级以上资质水平。如,在通州区,4个产后服务中心建成以后,选择了江苏省刘桥粮食储备直属库有限公司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另外投入200多万元,建立了粮食检测站,为全区种粮大户提供检测服务,其他产后服务中心就不一定都建设同样规模的检测系统,只要有一般质量指标和主要食品安全指标等检测功能就足够了。

4. 要传统也要创新。建成后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市场形势,既要巩固传统服务内容,也要创新服务项目。在提供传统储粮技术等服务的同时,加大对新型储粮技术研发等的投入,尤其加大生态储粮技术、绿色(生物)杀虫剂、节能干燥技术、信息监测监控技术的运用,如推广低温储粮、充氮气调等绿色储粮新技术。加快信息化融合发展,推进智慧中心建设。充分利用“5G+北斗”,依托国家或省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与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现有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动态信息网,不断开发手机APP,通过“云服务”为农户提供各种技术支持,满足粮农多样化需求。粮农通过APP,可以了解收购情况,便于随时选择出售时间;可以了解一系列科学保粮知识,及时、科学地开展防鼠、防虫和防潮等工作;可以了解市场粮食供求、价格等行情,便于及时出售手中的糧食;可以了解国家粮食生产、收购政策,便于选择种植规模、品种等等,做到管理、服务和营运都能智能化。

(三)科学运营

一切项目建设都是为今后科学、长效营运服务的,因此既要重视项目建设,更要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长远运营管理,这是当前和今后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课题。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应会同农业农村、市场监督、财政等部门,不断规范产后服务中心的服务行为,帮助完善运行机制,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全面建设有服务平台、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价格、服务承诺“六有”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确保运行高质量。

1. 规范服务,合理收费。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应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本着平等、自愿、诚实、守信原则,展开服务,同时要建章立制,统一服务公约或者有偿服务办法,做到行为规范、收费合理、服务诚信。目前,各服务中心普遍缺乏统一合理的规范和标准,如何做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价位亟需明确,过高粮农不愿,过低服务中心面临亏本。比如烘干,目前通州区骑岸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根据国家托市收购标准,以及烘干设备性能和烘干成本,与种粮大户共同协商,制订了统一的收费标准,并公开对外公布,让广大种粮大户和粮农心中有数,受到广泛好评。另外,对于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应开通绿色通道,对如何提供优先或优惠服务,也需明确,同时如何严禁利用各种方式变相扩大收费范围或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也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南通市在强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硬件建设的同时,研究制定了运营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完善了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服务制度、服务流程、服务内容和粮食质量标准等运行机制,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和推广。

2. 转型升级,功能延伸。加大设备的改良投入和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高运营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比如,目前的烘干业务,为了确保环保,已经很少使用传统的燃煤或者包括秸秆、稻壳等干材热风炉作为烘干热源,大多数采取电加热、燃气加热等形式进行烘干,有的甚至重新启用燃油加热,尽管速度较快,但是成本相对较高,亟需改造升级。烘干设备一年一般仅工作两三个月,有时赶上天气好的年景,烘干等设备甚至很少开启,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闲置“睡眠”和“摆设”状态,不仅造成浪费,也容易使设备生锈,为提高烘干设备利用率,可科学合理地增加烘干品种、拓宽经营业务,比如,在粮食收购开始前、入库结束后,可为葡萄、枸杞、茶叶、烟草、花草、核桃、柿子以及中草药等客户提供烘干服务,不仅提高设备利用率,也可增加收入。总之,通过科学、合理、充分利用设备,提高利用率,减少闲置时间,才能提高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生存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围绕“良田、良种、良机、良技”等关键点,在现有烘干、检测等“刚需”基础上,把服务范围扩展到提供市场信息服务,以及提供种子和化肥等农资,甚至延伸到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发展“粮食银行”、推广订单农业等领域,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和设备利用率。

3. 积极扶持,促进发展。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每年应邀请当地科技、财政、农业农村、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生态环境和电力等部门,深入产后服务中心,了解运营发展情况,尤其在安全生产、粮食检测、环境保护、经济运作、服务质量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有些服务可以采用政府购买、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服务中心为粮农提供服务。对于农机补贴、用油补贴,应该享受种粮大户同样的补贴待遇;在用电方面,应享受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的优惠;对烘干机等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的、信息化建设投入的,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能力;在农闲时节,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粮食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服务中心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更高质量发展。

结 语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犹如妇产科医院,把粮食像新生儿那样保护好、服务好,并安全入库、顺利进入流通市场,是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初心和使命,在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保护好我们的“孩子”——粮食,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R].2019-10-14.

[2]突出特色 创新管理 有序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J].中国粮食经济,2019(40).

[3]王立彬,我国粮食产后损失将近“一年一个吉林”[N].新华每日电讯,2020-8-28(05).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发改委、江苏省南通市发改委)

作者简介:凌华(1967),糧食行政管理,兼任通州区粮油商会秘书长,主要从事粮食新闻信息宣传工作。

猜你喜欢
作用现状问题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