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体育新闻报道应该如何克服困境

2022-02-08 21:35邓方佳
新闻传播 2022年6期
关键词:北京日报体育新闻体育赛事

邓方佳

(北京日报社 北京 100000)

尽管离新冠肺炎疫情最初暴发已过去两年,但疫情对体育赛事的影响至今犹在,国内外仍有大批赛事取消、延期等,体育新闻采访也仍然面临诸多限制。不过体育新闻报道在经历了疫情初期的“阵痛”后,如今已经找到了疫情期间体育报道的节奏。

一、疫情如何影响体育报道

2020年1月30日,中国足协发布公告称,受疫情影响自即日起延期开始2020 赛季全国各级各类足球赛事。这也就意味着,原本定于当年2月下旬开赛的中超联赛延期举行。尤其,2020 赛季中国足协针对职业联赛制定了“工资帽”“限薪令”等一系列政策,当赛季中超联赛备受关注。

2020年1月,还有激战正酣的CBA联赛宣布暂停。作为国内最高水平职业篮球赛事,CBA同样是体育报道中的重要新闻源。疫情初期,国内最受关注的两项大型职业体育赛事停摆,它们一直都是体育报道当中的“主力”新闻源。新闻源缺失,对疫情初期体育新闻报道的影响最直接。

2020年1月29日,2019/2020 赛季国际雪联高山滑雪世界杯延庆站比赛宣布取消。作为2022 北京冬奥会的首场测试赛,高山滑雪世界杯延庆站比赛极具新闻价值,全世界的观众都希望通过媒体去了解北京冬奥会的比赛场馆、赛事筹备等一系列情况。但比赛取消,对赛事和场地相关的体育报道无奈只能搁置。除职业赛事外,许多国内业余体育赛事、全民健身体育赛事、青少年体育赛事都宣布延期或取消。

国际体育赛事也随着疫情发展逐渐按下暂停键。2020年3月12日,当赛季NBA 宣布暂停。2020年3月13日,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宣布暂停,此后欧洲其他国家的职业足球联赛及欧冠联赛等都相继宣布延期举行。2020年3月17日,欧足联宣布2020年欧洲杯足球赛延期一年举行。一周后,国际奥委会联合东京奥组委宣布东京奥运会将延期一年举行。

2020年初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世界范围内的体育赛事相继停摆,体育报道赖以生存的新闻源几乎被腰斩。在此情况下,缺少新闻源的体育报道却不能暂停或延期。

其次,报道存在同质化现象。在疫情期间新闻源缺少、记者出行受限的情况下,体育报道机构的内容多有重复的确不可避免。例如,在2020年3月21日,西甲西班牙队员——中国足球运动员武磊通过视频证实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作为欧洲五大联赛内唯一一名中国运动员,武磊的一举一动都在国内受到极大关注,所以在武磊通过视频证实了确诊感染的消息后,国内几乎所有体育媒体都转发了这条视频。一时间,武磊的这段视频遍布网络,显得非常重复。

第三,线下采访受阻,线上沟通难度大。2020年3月,WBA 羽量级世界拳王徐灿确定将在当年夏天与英国职业拳击手乔什·沃灵顿进行一场拳王统一战。笔者针对这一新闻原本打算对徐灿进行采访,但受疫情影响笔者无法进行面对面采访,最终的采访只能以电话形式完成。在此情况下,尽管笔者制定了详细的采访提纲,但受制于时间、信号等原因,这次采访不太顺利,笔者原本想要实现的对现场氛围、徐灿神态变化、徐灿性格等方面的描述都没能完成,最终的结果是这篇稿件显得“干巴巴”。除笔者外,疫情期间很难完成线下采访是体育报道从业者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采访限制增加的典型案例还可列举出2021年陕西全运会、2021年下半年“相约北京”系列冬奥测试赛上。面对这两项重大体育新闻报道,记者尽管能够去到现场采访,但都无法与运动员面对面进行接触,采访受到很大的阻碍。尤其在冬奥测试赛上,出现了媒体被“圈在”一块特定区域采访,无法进入赛场、无法见到运动员的情况,这都给采访增加了许多难度。

二、这些优秀经验值得借鉴

在经历了疫情影响初期的“阵痛”后,各家体育媒体也都立足自身、发挥各自优势,创作出一系列疫情下的精品体育报道。

央视体育频道作为电视媒体,在疫情期间失去体育赛事资源的情况下,多措并举及时调整播出策略。疫情初期,充分利用国外体育赛事仍在举办的条件,增加了国外赛事转播数量。疫情中期,世界范围内体育赛季几乎停摆,央视体育频道选择进行重播经典赛事,如国际足球经典对决、历届奥运经典赛事等。央视还在转播经典赛事的基础上,开设了一档名为《经典永流传》的节目,韩乔生为主持人,节目邀请到了那些经典赛事中的当事人,通过赛事+回忆的形式,剖析当年的细节,解密许多过去不为人知的小秘密,深得观众喜爱。这种做法让老体育迷重温了一回旧日激情,也让新体育迷了解了丰富的体育历史。

疫情后期,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国内一些封闭性赛事逐渐开展。例如中国跳水队举办了一场“中国跳水冠军达标赛”,央视体育抓住这个机会,在工作人员无法到场的情况下,由中国跳水队内部完成转播、采访工作。国际赛场中,在世界范围内足球联赛都停摆的情况下,白俄罗斯足球超级联赛率先开幕,央视体育频道也及时跟进,抓住这“硕果仅存”的体育赛事资源进行了详细报道。

《北京日报》在疫情期间同样积极求变,创作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在疫情初期,《北京日报》快速反应,设置了“居家健身、抗击疫情”的专题,通过对专业体育运动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奥运冠军等人的采访,为读者制定了从饮食到居家运动方法的全方位计划。《北京日报》还利用新产品“北京日报客户端”的视频优势,刊播了一系列运动员的居家运动视频,更直观、更有系统性地进行线上指导。纸端《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在每日刊登居家建身系列稿件时,还附上配套的健身视频二维码,供读者线上线下同时“使用”。

除了居家健身系列,《北京日报》新媒体产品北京日报客户端还在疫情期间扩大视野,通过编译的方式,刊载了许多国际体育新闻以及国外优秀抗疫体育人的故事。北京日报客户端还通过关注电子竞技这一新兴电子体育领域的新闻,收获了不俗的关注度。电子竞技因其能在线上开展的优势,在疫情期间发展迅猛。

三、疫情下应该这么做

经过一年的延期,东京奥运会于2021年在做好充分防疫措施的情况下成功举办。这届大赛除了是运动员渴望已久的竞技舞台,也是体育媒体在疫情期间缺少赛事资源很长一段时间后迎来的一场体育报道盛宴。不过,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东京奥运会的媒体报道属于“闭环管理”,从世界各地奔赴东京的新闻记者只能往返于赛场、新闻中心、媒体村中,采访运动员需间隔2 米以上等,这些状况都对东京奥运会体育报道造成了很大的局限。

东京奥运会报道是疫情以来体育报道的一个缩影,无法自由活动、人与人之间线下交流受限。而且由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持续传播,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体育新闻报道都将处在上述的局限之内。

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新技术新平台进行体育报道,或许是破解疫情期间体育报道难题的钥匙。

(一)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

当今时代很多人都在互联网平台拥有社交账号,运动员也不例外。例如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许多运动员就在抖音平台都开设了账号,时常与粉丝交流。体育记者也可通过这类平台,尝试与运动员取得联系,在线下采访受阻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线上完成采访。

体育记者在报道如全民健身、平凡的体育人的故事却无法得到联系方式时,也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尝试寻找,往往会得到非常好的结果。

(二)找到热点,也要努力深挖

互联网时代,“热点”已经成为阅读量的代名词,体育报道也不例外,追逐热点,是当今体育报道想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选择的路。不过追逐热点之余,假新闻、网络抄袭、报道同质化、新闻源不明等问题也确实存在。

但体育报道不应因噎废食,而应在尊重事实的情况下肯下功夫、不放过细节、多方求证,努力深挖同一个热点事件中的不同角度,做到既追热点,又有深度。

(三)“拥抱”新型采访设备

东京奥运会期间,记者使用一种特制的长杆进行报道的画面屡见不鲜,这是疫情催生下出现的一种新型采访装备,大大缓解了记者与运动员之间距离较远不方便采访的窘境。除了采访长杆,《北京日报》记者在东京奥运会采访期间还使用了一款能够拍摄视频的电子眼镜,架在鼻梁上,眼睛所见即拍摄所得,大大解放了记者的双手,提高了采访效率。疫情之下,“拥抱”新型采访设备,也许能给未来的体育报道采访工作带来非常多的便利。■

猜你喜欢
北京日报体育新闻体育赛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体育新闻娱乐化发展研究——以《南方体育》为例
2020年7亿人每周至少锻炼1次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论博客体育新闻评论特征及功能
畅聊体育赛事
寄小读者的信
体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