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猕猴桃溃疡病防治药剂筛选及应用

2022-02-08 08:20江景勇潘仙鹏刘守平何玲玲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溃疡病杀菌剂病斑

江景勇,潘仙鹏,刘守平,何玲玲

(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临海 317000)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由丁香假单孢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 [Pseudomonas syringaepv. actinidiae(PSA)]引起的毁灭性病害[1]。在新西兰、意大利等世界猕猴桃主产区及我国的陕西、四川等主产区都有发生,并且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近年来,台州的猕猴桃尤其是红阳猕猴桃的栽培面积快速扩大,但溃疡病的发生日趋严重,个别果园甚至毁园,这给台州猕猴桃产业带来了巨大威胁。在生产中由于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药剂种类繁多,防治效果差异较大且不明确,加上防治方法缺乏科学依据,导致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效果不理想。虽然在猕猴桃溃疡病病菌对不同杀菌剂敏感性测定及防治方面已有研究报道,但由于猕猴桃溃疡病病菌的多样性,致病力和基因型的差异性[3]以及各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尽相同等原因,药剂的防治效果出现较大差异,相同成分的药剂在不同地区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抑菌力,例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在贵州和陕西[4-5]、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在重庆和陕西[5-6]对猕猴桃溃疡病病菌的抑菌性试验表现出了相反的结果。为此,笔者针对台州地区的猕猴桃溃疡病病菌和当地气候条件,采用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开展了猕猴桃溃疡病高效低毒防病药剂的筛选,以期为台州猕猴桃溃疡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菌株与猕猴桃品种 供试猕猴桃溃疡病菌株为2018年自台州红阳猕猴桃溃疡病发病园重病植株上分离的菌株,经鉴定为猕猴桃溃疡病病菌。供试猕猴桃品种为红阳猕猴桃,选择位于台州市天台县的5 a龄果园中溃疡病发病较严重的植株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猕猴桃的栽培株行距为2 m×3 m。

1.1.2 供试药剂 通过产地调查与文献查阅,综合有关参考文献后选择32种药剂(见表1)作为供试药剂,其中有抗生素类杀菌剂6种、生物药剂2种、无机杀菌剂4种、有机杀菌剂14种,植物源杀菌剂6种。

表1 供试药剂的含量及剂型、类型及其生产厂家

1.1.3 培养基 选用NA培养基,其配方为牛肉膏3.0 g、蛋白胨10.0 g、NaCl 5.0 g、琼脂15.0 g,加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pH值7.0~7.2,121℃湿热灭菌20 min。

1.2 试验方法

1.2.1 室内抑菌试验 采用平板纸药碟测定法[7],先将供试菌株在NA平板培养基上活化24 h,再接种于NA斜面培养基上培养72 h,然后在试管中加入10 mL无菌水,用无菌接种环刮下菌苔制成菌悬液备用。在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中倒入10 mL融化的固体NA培养基,摇匀后制成平板,再取100 μL菌悬液均匀涂布在冷却的NA平板上。将各供试药剂按用药指导说明推荐最大浓度用无菌水配制成药液(表2),分别将直径为6 mm的灭菌滤纸片置于各药液中浸泡30 s后取出,50℃恒温干燥后将干燥纸片转移到含菌平板上,每个培养皿对角排放4片吸附同一药液的纸碟,以无菌水浸泡的滤纸片为对照(CK),在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 h后观察滤纸片周围的抑菌现象,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抑菌圈直径,减去滤纸片直径后算出每个培养皿4个抑菌圈的平均直径净增值。

1.2.2 田间药效试验 (1)涂抹防治试验。根据室内抑菌试验的筛选结果,选用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铜高尚)、0.3%四霉素水剂、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3 000亿CFU/g荧光假单胞杆菌粉剂和噻霉酮5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表3)。噻霉酮选用1.6%噻霉酮膏剂,其他4种药剂稀释成20倍液,直接涂抹猕猴桃枝干病斑或在病斑处用刀纵刻1~3条刻痕(深至韧皮部)后再涂抹药剂,涂药后再涂一层黄油防止雨水冲刷,以涂抹清水为对照(CK),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8株。于2019年2月上旬开始涂药。2个月后观察记录病斑的愈合率并计算防效。(2)喷雾防治试验。2019年2月、2020年3月,进行喷雾防治溃疡病试验。选用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铜高尚)、0.3%四霉素水剂、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3 000亿CFU/g荧光假单胞杆菌粉剂和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按表4稀释倍数进行试验,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分别从2019年2月中下旬和2020年3月上旬开始喷施药液,每隔7 d喷药1次,连续喷2次,每株喷药量0.3 kg,每处理10株,末次喷药后15 d调查防治效果。

1.3 病害调查方法

猕猴桃溃疡病分级标准参考张锋等[8]的方法,0级,无病;1级,0~5%以下枝条、叶片发病,主干未见病斑;2级,5%~20%枝条发病或萎蔫死亡,主干有少量病斑;3级,20%~50%枝条发病或萎蔫死亡,主干病斑绕茎1/4~1/2;4级,50%~80%枝条发病或萎蔫死亡,主干病斑绕茎1/2~3/4;5级,80%以上枝条发病或萎蔫死亡,主干病斑绕茎大于3/4或者全株死亡。根据猕猴桃溃疡病的分级标准,按照试验方法分别统计施药前后溃疡病的各级发病数,再分别按公式(1)、(2)和(3)计算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和病斑愈合率。

式中,CK0为药前对照区病情指数,CK1为药后对照区病情指数,pt0为药前处理区病情指数,pt1为药后处理区病情指数。

1.4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DPS 20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杀菌剂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菌效果

根据各种杀菌剂对溃疡病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净增值大小结果(见表2),32种杀菌剂对猕猴桃溃疡病病菌的抑菌力有显著性差异。各杀菌剂中对溃疡病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净增值大小平均在25 mm以上的有溴硝醇、四霉素和氯溴异氰尿酸3种,其中四霉素和氯溴异氰尿酸的抑菌圈净增值都在40 mm以上,表现出较强的抑菌力和扩散能力;抑菌圈净增值为15~25 mm的杀菌剂有荧光假单胞杆菌和蜡质芽孢杆菌2个生物药剂;抑菌圈净增值为9~15 mm的杀菌剂有噻霉酮、辛菌胺醋酸盐、琥胶肥酸铜、氧化亚铜、碱式硫酸铜、腐皮康和腐必清7种;其他20种杀菌剂的抑菌力较低,抑菌圈净增值平均在9 mm以下。

表2 各种杀菌剂的使用浓度及其抑菌圈直径净增值

2.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2.2.1 不同杀菌剂涂抹的田间防治效果 5种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3)表明:以0.3%四霉素水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为70.3%,其次是1.6%噻霉酮膏剂、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和3 000亿CFU/g荧光假单胞杆菌粉剂,其平均防效分别为59.4%、67.9%和60.1%,但这4种杀菌剂的防效没有显著性差异,而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仅为43.8%,显著低于上述4种杀菌剂。

表3 5种杀菌剂涂抹对猕猴桃枝条溃疡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2.2.2 不同杀菌剂喷雾的田间防治效果 由表4可知,2019年的防治效果较差,5种杀菌剂的防效均在50%以下,但0.3%四霉素水剂和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的防效显著高于其他3种种杀菌;2020年的防治效果较好,只有3 000亿CFU/g荧光假单胞杆菌粉剂的防效低于50%,为36.8%,显著低于其他杀菌剂,0.3%四霉素水剂、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和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的防效都达到65%以上,分别为71.3%、66.2%和65.1%,显著高于其他杀菌剂,但这3种杀菌剂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019年的防治效果较差可能与当年的发病程度和气候条件有关,试验时台州地区多雨,且正值猕猴桃溃疡病集中发病期,过多的雨水和较低的温度可能影响了药剂的防治效果。

表4 5种杀菌剂喷雾对猕猴桃溃疡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3 讨 论

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相同药剂的防治效果可能存在差异,有研究表明,硫酸链霉素[8-10]和乙蒜素[11]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而笔者的试验结果与焦红红[12]的研究结果均表明硫酸链霉素和乙蒜素没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笔者的试验结果表明,用0.3%四霉素水剂涂干和喷雾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效果都较好,这与胡荣平等[11]和阳廷密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

根据该试验结果结合生产实践,建议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时先使用石硫合剂冬季清园并进行涂白,2月中下旬开始喷施四霉素、碱式硫酸铜或噻霉酮等杀菌剂进行防治,也可选择溴硝醇、荧光假单胞杆菌、琥胶肥酸铜等杀菌剂交替使用,间隔10 d喷1次,连喷2~3次;结合喷雾防治在1月下旬到2月上旬可用20倍四霉素或噻霉酮、碱式硫酸铜等药剂涂抹枝干病斑。

猜你喜欢
溃疡病杀菌剂病斑
QoI类杀菌剂环境风险浅析
新颖杀菌剂Picarbutrazox合成方法概述
核桃叶斑病发生动态及病情扩展进程研究初报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猕猴桃溃疡病致病根源及防控对策
北方杨树枝干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
杀菌剂灌根注意事项
夏季嫁接猕猴桃注意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