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芋婶当官》:别开生面的乡村生活轻喜剧

2022-02-09 06:13徐子方
剧影月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淮海戏山芋当官

■徐子方

沭阳县淮海剧团推出的大型现代淮海戏《山芋婶当官》(原名《胖婶当官》),作为江苏艺术基金2016 年资助项目,首演以来已有数年,其间入选2018年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舞台剧目,荣获江苏省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四届江苏省文华奖,可谓反响热烈,值得进一步理论总结,促进提升。

《山芋婶当官》取材于苏北农村一个普通村民小组家长里短的日常生活,着力塑造的是一个同样普通的农村妇女形象,她拥有一门烤山芋的好手艺而被称为山芋婶。这位山芋婶命运还不好,中年守寡,丈夫作为前任村民小组长不幸意外身故。丈夫生前上了酒厂厂长梅德的当欠下了村民10万元山芋款,夫债妻还,山芋婶面对精神、家庭的双重压力,可谓处境艰难。然而山芋婶并未就此一蹶不振,在她的小学同学,现任村委会主任梁仓的动员和鼓励下,她当上了村民小组长,下决心和村民一道讨还欠款,闯出致富新路。剧作通过她勇闯酒厂新产品发布会,争取副县长的同情和支持,迫使老赖厂长偿还欠款,同时发动村里妇女开起了烤山芋专卖店,由个人致富转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她还为全县失聪儿童捐资助学,巧妙调解梁仓和妻子王玉花的家庭纠纷,做自私和闹不团结的村民咪咪婶的思想转变工作。更难得的是当青年大学生麦苗从城里返乡创业时,山芋婶果断交班卸任,乡村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未来。剧作在新成立的柴米河薯业公司开业庆典的喜庆气氛中结束。

近年来,反映新时代农村建设是地方戏的主旋律之一,带领村民致富的戏并不罕见,此剧在题材内容方面的最大特点便是更加突出地方特色。和稻田纵横的江南不同,旱作尤其是山芋是传统苏北地区最具特色的农作物。尽管上个世纪开始苏北地区也大规模引进了水稻栽种,但始终未能彻底改变山芋、大豆、玉米等旱作的传统。在故事情节的设定上,编剧巧花心思,从女主人公的名号到共同致富的手段,围绕山芋做足了文章。人们经常用“接地气”形容文艺作品贴近生活,就这一点而言,《山芋婶当官》的创意抓得很准,为观众传递出浓浓的乡土气息。

人物塑造方面,山芋婶以其泼辣、能干和善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编剧不是依靠说教,而是通过生动具体的典型场面安排完成了人物性格的塑造。“庆典讨债”一场,山芋婶机智混入酒厂新产品发布会,当众揭发厂长梅德大搞庆典仪式却恶意拖欠农民十万元山芋款的事实,赢得在场的乔县长支持,充分展示了女主人公泼辣、能干的一面,而她同时肯定“酒是好酒”,唱出“酒厂酿出好酒一批批”,透出她的善良和公正。这和后来她自己并不富裕却为全县失聪儿童捐资助学一万元,构成了一条完整的性格逻辑线。作品中其他人物,包括始终支持山芋婶的村委会主任梁仓、志在新农村建设的青年大学生麦苗以及关心农民主持公道的乔县长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即使是有缺点的人物,包括虽有事业心却拖欠农民山芋款的酒厂厂长梅德、贪嘴自私的村民咪咪婶,以及无端吃醋给丈夫和村里工作制造麻烦的王玉花,塑造得都较为成功,剧作为“替夫还债”的传统美德赋予了新时代的崭新色彩,充满生活情趣和强烈的现实感是此剧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戏剧的生命在舞台,《山芋婶当官》在舞台表演方面同样展示了自己的特色。首先是实力强劲的演出团队。《山芋婶当官》会聚了刘素琴、魏佳宁、王美娟、许晴等省内外知名的淮海戏演员,其中山芋婶的扮演者刘素琴是国家二级演员,从艺40 多年,曾在多部大型古装戏和现代戏中担任重要角色,并随淮安文化代表团到韩国、中国香港等地演出。刘素琴这次在剧中饰演山芋婶,把女主人公勇闯发布会、捐款过程犹豫难决、调解梁仓夫妻矛盾等场景展现得酣畅淋漓。对不同心境下的“山芋婶”拿捏得很到位。剧中另一位主要角色梁仓的扮演者魏佳宁更是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淮海戏非遗传人,梅花奖获得者。此次他在剧中甘当绿叶,饰演村委会主任梁仓,将这位始终支持山芋婶的乡村基层干部精明能干却又幽默风趣、随性洒脱的性格特征展示得淋漓尽致。其他演员也各有亮点。尤其是沭阳本土演员许晴更是全戏的搞笑担当,把一个爱酒如命、促狭自私,本质上却不失淳朴善良的“咪咪婶”演得活灵活现。

在舞美和服装造型上,《山芋婶当官》也花了一番心血。据媒体报道:“沭阳县淮海剧团演出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美娟告诉记者,剧中所有的服装都是按照时代特色为演员量身定做,特别是女主角‘山芋婶’,服装师参考了真正农村卖山芋的妇女穿的衣服,进行了一些艺术加工。”具体来说,《山芋婶当官》的舞台服装服从作品的喜剧总格调,以亮色为主,冷暖相间,对比鲜明。“山芋婶”、麦苗的服装选用明黄、大红和白黄相间,印满各色牡丹的围裙十分契合“山芋婶”的泼辣、善良、机智果敢,纯白上衣配鹅黄长裤也和麦苗的青春靓丽、充满活力的人物形象相得益彰。相比较而言,梁仓、乔县长的服饰则选用亮蓝、浅灰,同样契合领导干部的稳重和气度,既接地气,又具有舞台美感,形成了正面、喜庆的色彩效果。

《山芋婶当官》的舞美设计也极具地方特色,背景采用风光招贴画的简约形式,勾画苏北地区常见的白墙黑瓦民宅,楼房平房鳞次栉比,水田树木,错落有致,与剧情内容、人物形象相互映衬,令观众如临其境。作品同时善用灯光效果,幕起幕落间灯光的变化与跌宕起伏的情感波澜、娓娓道来的曲折叙事做到两两相衬,再加上演员们对舞台调度的精准掌控与精湛的表演,使这场乡土故事近乎完美呈现。

此剧舞台语言给人最深的印象是高度的生活化。前面说过,《山芋婶当官》表现的是苏北农村生活,淮海戏属于典型的乡土剧种,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决定了舞台语言的艺术定位。显而易见,作品的唱腔设计并不追求四平八稳,而是在注重传承的同时注意契合当代农村的生活节奏。观众在沉浸于【好风光】【东方调】等耳熟能详的淮海戏曲调之余,同时也会被儿歌“我是田间小山芋”等新曲所打动。道白方面,作品尤其注重语言与角色的地域和身份的贴合。诸如“鬼画符”“麻子不多点子多”“咸菜渎豆腐——有盐(言)在先”“倒头”“死鬼”“架架势”“会做邻居两头瞒,不会做邻居两头盘”等大量的乡言俚语的融入,与淮海戏音乐语言特有的苏北文化色彩相得益彰,整部作品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地域特色。

从戏剧美学角度衡量,《山芋婶当官》属于典型的乡村生活轻喜剧。一般来说,轻喜剧是指那些喜剧味不是很浓但会让你倍感轻松和温馨的戏剧作品,剧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情节,但气氛并不沉重。所谓“有矛盾而不必尖锐,有冲突而不必激烈,有讽刺而不必辛辣,有歌颂而调子不必过高。”而这正是《山芋婶当官》别具一格的美学特色。从前述分析不难看出,该剧并不专注于强烈的讽刺和夸张,也不追求过于深奥的理论说教,只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小浪花,让观众在轻松欣赏的过程中情感得到陶冶。剧中主要人物山芋婶、梁仓以及新生代麦苗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大上英雄形象,只是平平常常的普通人,正是他们的平凡朴实构成了全剧的正能量。即使与他们产生矛盾冲突的梅德、咪咪婶、王玉花等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反面人物。他们身上也有缺点,但这些缺点说不上是丑陋的,他们有可笑的一面,但本性却是善良正直的。他们的存在使得生活更加多姿,剧情更加真实和丰满。戏剧主人公在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解决过程中完成了性格塑造,推进了剧情发展,舞台形象得以确立。一句话,剧中所有人物皆为构成艺术万花筒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借用一位评论家的语言,此剧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轻松有趣,抒情隐喻”。

当然,任何艺术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淮海戏《山芋婶当官》同样存在着可以进一步打磨和改进的地方。首先,故事情节和场面的某些细节安排,时代感和逻辑性上有所欠缺。比如说王玉花和主人公之间的矛盾冲突起因于“第三者插足”的误解,生活中不是不可能,但显得陈旧老套,缺乏新意。第五场咪咪婶在“山芋婶烤山芋专卖店”开业当天为王玉花出头闹事,时机和地点选择都不错,处理好了也是戏剧冲突的艺术亮点,然而“毒山芋”事件的爆发却违背了生活逻辑,因为山芋再怎么变质也不可能吃了一口就“嘴歪眼斜手爪瘪”“七孔就要流鲜血”。第七场梁仓夫妇吵架乃至凳子乱舞打中劝架的山芋婶似乎也太过火。类似情况还可以举出一些。喜剧当然需要夸张,但夸张必须符合生活基本规律。其次,人物塑造应该注意发展中的铺垫和平衡。如作为新生代的麦苗,代表着未来新农村建设的希望,从上场时为老赖厂长新产品发布会主持人到“柴米河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第九村民小组长”的角色转换显得过于仓促,缺乏应有的照应。此外,酒厂厂长梅德的定位和转变也显得粗糙和生硬,戏份应该有所强化等。当然,这些都是前进中的不足,为任何艺术发展所难免。关键是要认真总结所有正反面经验,不断打磨,才能继续提高。

猜你喜欢
淮海戏山芋当官
淮海戏表演艺术及传承分析
敬 佛
山芋飘香的春天
茶文化背景下淮海戏唱腔艺术的传承研究
山芋飘香思绪浓
挖山芋
淮海戏的保护与传承探讨
席子好厉害的
——吃饭、当官都和席子有关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等文中引用
山芋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