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2022-02-09 00:29修宏方冯德军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初心使命中共党史理想信念

修宏方 冯德军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诞辰百年之际,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习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百年党史,有助于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践行初心与使命的历史,初心与使命激励砥砺前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走好新时期长征路的宝贵财富,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历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

[关键词]中共党史;初心使命;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2)01-0010-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和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1]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历史、反思历史,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和反思历史是我们党从自身的历史中不断汲取前进动力的重要源泉。在建党百年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践行初心与使命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学习和反思党史,在系统学习党史的基础上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就是不断践行初心和使命的过程。

(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人民利益要求具有一致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界定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体现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阶级性,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理论概括。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释的,“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2]。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初心使命和人民利益是一致的,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之际,从诞生之日起就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以坚定的责任担当在实践中起着“最坚决、始终起推动作用”,带领中国人民跨沟过坎,征服各种困难与挑战,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进程,以党自身的百年党史感悟初心使命,以百年成就践行初心使命。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利益要求的历史

回顾历史,可歌可泣。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时代要求、基本国情和群众利益要求,同人民一道砥砺前行。在回答时代提出的课题中,确立自己在实践中的任务。随着时代的演变和国情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中承担的时代任务不断演进,以接续完成历史任务来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带领人民群众继续创造美好生活。

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的是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资本主义列强视中国为 “待宰的肥羊”,“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3]。在成立之初中华民族就以实现民族解放为己任,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面对势力强大的敌人对革命事业的残酷镇压,不付出極大的牺牲就不能换来革命的成功,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初心和使命而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据统计,为了建立新中国,共有2100多万革命者捐躯,全国有名可查的和其家属受到优抚待遇的烈士有370多万人。据1945年党的七大时的初步统计,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时期,战场上牺牲的共产党员32万多人。正是胸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了实践中的坚定行动,带领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站起来的目标,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积贫积弱的命运,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着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并为富起来、强起来奠定了制度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以及没有成功模式可以借鉴,特别是自身经验短缺,带领人民在实践中艰辛探索,邓小平曾生动地比喻为“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中虽历经“文化大革命”这样重大的挫折,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待,实施改革开放,最终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变革实践使我们顶住了苏东剧变带来的剧烈冲击,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中华民族在21世纪焕发出了新的蓬勃生机,习近平同志总结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探索一条正确的道路不易,需要我们增强沿着自主探索的道路不断前进的自觉性,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篇章,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三)学习百年历史以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百年历程,百年奋斗。我们学习党史,从中能够领悟出中国共产党不断践行初心与使命的责任担当,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学者郑永年认为“负有使命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政党的一个重要区别,对中国共产党认同的政治基础,就是看有没有实现这个使命,具体来说就是向老百姓承诺的要做的事情,对中华民族所承担的责任。正是这份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无论遇到何种挫折和磨难都始终初心不改、信念不衰。以长征为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面对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以及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和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红军付出了残酷的代价,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中国共产党和其领导的部队以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牺牲精神征服了一切艰难险阻,完成了理想信念的远征。保持初心使命就拥有了前行的动力,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前列,把民族复兴的壮丽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以百年的伟大成就铸就人民群众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信心,中国人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这么近。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经历了个别国家对中国的遏制,新冠疫情的冲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依然保持经济健康发展,成为唯一保持经济正增长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GDP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的政治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学习党史就会从内心深刻体悟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不断增强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历史回顾中得出结论: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百年历史创造了令世界震动的奇迹,也必定会在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再次创造出“中国奇迹”。总之,学习和掌握党史有助于我们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面向未来:百年历史经验是走好新时期长征路宝贵的财富

回顾历史、学习历史、掌握历史不是为了躺在原来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为了从对历史的睿智思考中更好地走好未来的路。“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4]。正所谓“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一)总结历史经验的目的是走好未来的路

中国共产党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已经被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所证实。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改革和建设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使中国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那么,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征程,肩负新使命,我们要时刻记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学习党史、国史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百年历程,峥嵘岁月,我们为党的光辉历程而骄傲,更要从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追寻历史经验。百年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历史中总结的经验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宝贵财富,有助于我们回答好时代提出的答卷。

我们从党的历史学习中逐步深化规律认识,如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自觉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处理好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中国国情,自主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依靠人民创造伟业,实现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的有机统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要勇于自我革命,时刻注意保持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的初心,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坚决清除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因素,保证党走在时代前列。这些经验是我们坚持的原则,科学的原则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基础。历史进程不断向前延伸,需要我们逐步积累历史经验推进伟大事业。

(二)正确总结经验的前提是坚持科学的方法

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正确分析历史、总结历史必须坚持科学的党史观,要用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方法去看待历史,要看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就是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我们也要把历史与现实贯穿起来分析,不能任意地离断历史。以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为例,习近平指出这两个时期“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因此,“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5]。从历史的贯穿中就会看清楚承接关系。善于从具体历史事件中探究其中的必然性,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科学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为我们科学认识党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坚持科学的方法分析历史,才能获得对历史发展规律性的认识。规律性即必然性,人只有在认识必然性的基础上才有自由的活动。人只有认识了必然,掌握了规律,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制定合理的方案,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只有科学总结历史规律,只有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并且切实指导实践,才能走好未来的路。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前进的征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还会有许多“腊子口”“娄山关”需要征服,我们需要准备好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继续保持我们党成立时的那份初心使命。从百年党史中总结历史经验,从党史中深刻反思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这“三大规律”,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我们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

三、正本清源:自觉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的冲击

历史虽已是过往不可改变,但是历史可以作为客体被评价,因为由于主体的不同对历史的评价必然存在差别,会有历史观科学与错误的根本区别。对百年党史的认识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关系到对党的历史的正确与客觀的评价,还关系到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因此,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同时,必须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

(一)认清在党史问题上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与危害

事非经历不知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新道路、开创新事业,在中国探索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都是艰辛的探索,探索就有可能出现失误和挫折。作为共产党人来说必须有应对和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列宁曾指出:“我们准备忍受几千个困难,准备几千次尝试,而且,我们在作了一千次尝试以后,准备去做一千零一次尝试。”[6]应该客观地思考失误的问题,既然建设社会主义是个长期探索和试验的过程,就既会有成功又有失误。那种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如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我们采取了一些脱离实际,超越发展阶段的政策和措施,导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遭受严重挫折。一些思潮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坚持唯意志论,别有用心地在历史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故意颠倒黑白,任意碎片化地剖析历史,主观地评判历史,夸大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否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肆意地歪曲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消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共产党的先进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客观认识和评价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因此,历史虚无主义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立场问题。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对有些人刻意抹黑我们的英雄人物、歪曲我们党的光辉历史的行为,要引起高度警觉,关键时刻要敢于发声、敢于亮剑。

(二)以科学的历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的探索史和奋斗史,毋庸置疑的是确实出现过一些失误和挫折,但关键是党面对自己错误的科学态度。列宁指出:“一个政党要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7]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经济社会危机时,列宁经过深入反思,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社会实际,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因符合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实际而采取的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政策,效果异常明显。邓小平曾给予列宁以高度评价,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8]。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对错误采取郑重态度的标准:“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9]111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在引领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自我革命,在革命和建设遭受挫折的关键时期总是能够重新奋起,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遵义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重新引领事业前进。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9]112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经验和教训,无论是经验和教训都是现实的宝贵财富,注意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包括中国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教训,以及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训,特别是苏东剧变的教训。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其中的重要教训之一,苏东剧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10],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崩溃开始的,这是前车之鉴。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我们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西方“唱衰中国”的论调甚嚣尘上的情况下,不仅顶住了压力,反而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综合国力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11]。我们应学习党史,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历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历史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远;但历史、现实和未来是贯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学习历史和掌握历史总会给我们以启迪。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中也强调,“我们根本没有想到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目的是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积累经验,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初心使命,把人民群众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7(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5.

[4]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3.

[5]習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2.

[6]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79.

[7]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7.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3.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7.

[1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责任编辑:王玉倩

猜你喜欢
初心使命中共党史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解
勇于自我革命的底气何在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研究
社长/总编荐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