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演进、经验启示与实践路径

2022-02-09 10:43郝志强杨浈浈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郝志强 杨浈浈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砥砺奋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着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百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深刻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对新征程上推进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部署。因此在新征程上要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奇迹,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统筹发展与安全,,这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2)01-0023-06

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在党的带领下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2]。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式现代化同人类文明新形态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突出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另辟蹊径,找到了一条人类走向现代化的独特道路,意义十分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将顶层设计与具体谋划相统一,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对新征程上推进现代化建设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和把握,作出了精心的战略部署,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开启了实现现代化的新篇章。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同时也肩负着推进现代化进而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担。百年来,在一代代共产党人拼搏进取、接续奋斗中,我们夺取了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称《决议》)中指出,我们“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過的工业化历程”[3],甚至在一些领域还有所超越与突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衰败状况彻底扭转,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彻底改变,当前中华民族复兴不可逆转,中华民族正向“强起来”迈进。

(一)第一阶段: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思想准备期(1921—1949年)

鸦片战争揭开了我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从这个时候起,为了能够改变中国的命运,同西方一样实现现代化,我国开始不断探索、反复努力。以“中体西用”“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最终以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告终。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维新运动也在戊戌变法后宣告失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因革命不彻底没能带领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军阀割据混战、帝国主义侵略使得旧中国破败不堪。党的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4],这也是我们进行现代化探索的最基本的条件。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将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职责使命。在革命时期,我们党在对敌作战的同时也对中国的现代化进行积极思考。毛泽东曾强调“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要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强调,当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后,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发展我国工业化,要尽最大努力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重申了要使我国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提出使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地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革命战争时期,现代化作为一个目标存在,现代化的军事工业、装备的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等表述已经零星出现在党的文献中,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准备。

(二)第二阶段: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全新探索期(1949—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在这样一个崭新的国家真正开始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标志着我们摸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真正起步。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指出现代化的目标是在1953年,指出要实现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随着“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的工业化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4]。在党的八大上,毛泽东指出通过两个步骤实现工业化,即先用15年使我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再用50年到100年实现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在第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结合我国建设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对“四个现代化”重新进行定义,并强调要在20世纪末得以实现。

(三)第三阶段: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开展期(1978—2012年)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我们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成为我们党首要的任务,揭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篇章。1979年,邓小平在接见外国代表团时首次使用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这一提法,他强调我们所讲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用来解释我国要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不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意志,也彰显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具有的中国特色。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战略,为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路线图”,使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更加明确。

步入21世纪后,党带领人民一如既往地接续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第一次将社会建设纳入“四位一体”总布局,同时指出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政治民主不断推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总体步入小康并逐步迈向全面小康,“展现新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4],中国式现代化硕果累累,越来越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第四阶段: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开启新征程(2012—至今)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体人民继续砥砺奋进。通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我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了诸多成就与变革,使得中国式现代化踏上了新征程。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在结合治国理政经验的基础上,对实现现代化有了更加准确地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了“两步走”的时间表,第一步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二步是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而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们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4],我国发展踏上新的征程,实现现代化是大势所趋,我们党和人民也更加有信心,全党全国人民正朝着现代化的目标阔步前行。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启示

百年来我们党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基因,挖掘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找到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通往现代化的道路,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规律由表及里不断深化,总结出一系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独立自主

《决议》指出:“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3]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在自己脚上才知道。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强大起来,要想实现振兴与崛起,都要坚持独立自主,决不能“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当然也不能寄希望于外部势力,因为依靠外部势力不仅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反而会沦为别人的附庸,受他人操控,丧失独立自主的话语权。当前,世界上有部分国家因为全盘学习借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以及现代化经验而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状况,这从侧面反映出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模式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实现现代化不是某些国家才有的“专属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根据各自国家的实际情况才能找到顺畅的、高效的现代化之路。对于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必须要有科学认知,不是走封闭僵化老路的“母版”,不是全盘接受西方经验的“翻版”,不是直接套用马列主义的“模板”,也不是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再版”,而是基于我们自身发展实践要求的“量身定制版”。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我们才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3]。

(二)把握正确方向

《决议》指出,“党坚持改革正确方向”“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系统性”[3]。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世界上各国要实现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现代化水平,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现代化,它具有共性的特征。但是由于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丰富多彩的,各国在文化、传统、习俗、历史发展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现代化也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各国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选择、遇到的难题等方面不尽相同。因此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把握正确的方向。我们党百年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为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导,使其可以大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方向性指导,他提出新征程上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但这个全面现代化是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现代化,是彰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必须要覆盖14亿多人口,要体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实现“五位一体”协调发展,要走和平发展道路,现代化建设必须实现“系统性重构、整体性重构”[3],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也凸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三)选择正确道路

《决议》指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3]道路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事业的兴衰成败。近代以来各界仁人志士都在积极探索能够使国家摆脱侵略、实现独立解放的道路,但均以失败告终,根源是因为没能正确分析国情,不能结合实际找出实现自己目标的正确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必须把握住基本国情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道路。纵观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在实现振兴的过程中,都找到了一条符合自己国家实际、自己民族实际的正确道路。道路问题关乎党的成败,也关乎国家兴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走向胜利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历史与实践都充分显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成功,归根到底是由于选择了正确道路,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四)发挥制度优势

《决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3],足见制度优势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我们想要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水平,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跻身于现代化强国行列,必须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推进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制度根基;通过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生产力实现了极大发展,当前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就是在党的带领下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的必然结果,就是因为我们有着党的领导这个最大的制度优势,就是因为我们在社会主义这一优越的制度下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五)坚持胸怀天下

《决议》指出:“大道之行,天下為公。”[3]人类社会是一个命运共同、利益相连的共同体,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3],能够统筹世界的发展与我国自身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成就不仅使全体中国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也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眼球,为它们实现国家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和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成功,靠的并不是威胁他人、制造混乱动荡甚至引发战争,而是靠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自身发展带动世界发展,将自身发展的有益经验主动分享给世界各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命运与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这也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价值理念,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广阔胸怀。

三、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路径

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充分运用我们党成功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党全国人民长期坚持的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也被称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2]因此在新征程上,为了能够使中国式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必须坚持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一)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决议》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奇迹的坚强领导力量和根本保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领导国家建设的力量落在我们党的身上,我们党也不负众望,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进行了改革开放这一新时期的伟大革命,夺取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切表明,党的领导就是中国最大的特色,就是中国最大的国情,这是我们从历史中得出来的,不是效仿别人的翻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这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更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现代化事业的各个方面,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政治定力,“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3]。

(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决议》强调:“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3]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百年来不懈奋斗的起始点和落脚点,突出展现了党的宗旨意识,赋予了为民服务新时代的内涵,是我们党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期盼的集中体现。“我们党正是来自人民、学习人民、依靠人民”[5]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力量。新征程上要奪取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3],通过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推动现代化提供力量支撑和强大动力,要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成果由全体人民评价和享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作为实现现代化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努力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与人民幸福的实现有机衔接在一起。

(三)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

《决议》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3]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如此辉煌灿烂,都是得益于改革开放,也正是在改革开放这一大胆的尝试下,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实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随之铺天盖地地展开。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我们创造了诸多奇迹,尤其在步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更加自信、中国人民更加幸福、中国发展熠熠生辉、中华民族昂扬屹立,中国式现代化也越来越彰显生机。改革开放决定了当代中国的命运,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3],以期使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出更大成就。

(四)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决议》强调:“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3]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建设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服务”[6],中国共产党作为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发挥表率作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3],才能获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爱戴,因此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以来,深入挖掘我们党历史上治党的有益经验,结合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新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多党建新话语,譬如“打虎”“拍蝇”“猎狐”等,同时创新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譬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21年正值党的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实现我们党的自我净化,提升我们管党治党能力,同时也夯实了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在对《决议》进行说明时指出,“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因此,在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我们走在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

(五)必须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

《决议》强调:“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3]当前,我国发展踏上新征程,我们有着新目标,要实现新梦想。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踏上新征程,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新的艰难险阻,必须居安思危,提升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统筹发展与安全,在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确保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创新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内发展趋势做出深刻判断,同时对世界百年大变局带给我国发展不可预测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强调在新征程上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证”[3]。为此,我们在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一方面要下好防范各种危险的“先手棋”,另一方面要提升我们有效应对挑战的各种能力和手段,不打无准备之战,要掌握战略主动权,化危为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安全保障。

(六)必须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决议》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3]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功,证明了实现现代化并非只能走西方国家走过的那条道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可以实现现代化,而且可以走得更加好、更加成功。当前,现代化国家大体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走出了一条西方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终结了西方现代化的独家话语权,也使中华文明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眼中,创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封闭僵化也不改旗易帜,将中华优秀文明同世界各国推进现代化的有益经验结合起来,实现了“弯道超车”,使中华文明成功走向现代化。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进人类文明有益交流,将西方国家现代化成功经验“引进来”,同时让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走出去”,“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3],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人类文明现代化走深走远。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已经绘就。《决议》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3]当前,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正昂首阔步地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朝着既定目标前行,我们“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充满期待”[7]。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的精神旗帜,是凝结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底气。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用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定力、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拼搏精神,必定能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3]。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2]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1-11-12(1).

[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1).

[4]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1-11-12(2).

[5]陈学璞.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创造奇迹——学习百年党史[J].传承,2021(2):15-19.

[6]李雪峰.百年党的建设的显著特点与宝贵经验述略[J].传承,2021(2):20-25.

[7]齐卫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J].江汉论坛,2021(9):20-26.

责任编辑:籍雪梅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静安区人大代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摄影作品选登
领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
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
曲青山:从三个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