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教育》:与你携手同行21载

2022-02-09 00:31戴正兴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辽宁语文课程语文课

戴正兴

一种刊物有了50年历史,确实值得庆贺与纪念。我就着秋日的暖阳,闻着窗外浓郁的桂花香,回忆与《辽宁教育》相识相守的往事。

印象:8大板块,20多个栏目,“总有一款适合你”

《辽宁教育》50年的历史,是一部改革与创新的历史,是一部发展与积淀的历史,它致力于学术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为理论和实践搭桥,帮助读者拓宽理论视野,提升科研品位。在“立德树人”语境下的《辽宁教育》不断走向创新,以新颖独特的栏目、纯真鲜活的内容赢得广大读者的潜心守望。

《辽宁教育》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脉搏,以“卷首”“关注”“理论”“视野”“教苑”“案例”“经验”“考试”8大板块,以及《本刊策划》《深度研究》《教学策略》《校本课程》《名师精品课》《我和我的学生》等20多个栏目,排兵布阵,呈现一幅动感生成而理性闪烁的课改景象。阅读《辽宁教育》,犹如走进文化广场,“总有一款适合你”。

打开每一期《辽宁教育》的首页,浮现在眼前的首先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卷首语》。为它撰写文章的有学养丰富的资深专家,有潜心课改的教坛新锐,一篇篇观点鲜明、说理入微的“千字美文”,让人爱不释手。它有三大特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二是关注教师发展的实践智慧,三是形式多样,有论文、随笔、故事、短论等。这些文章称小指大、从微知著,展现教育专家、名师的思想和研究成果,给读者分享精神大餐。

《本刊策划》是《辽宁教育》2012年改版后重点打造的栏目,体现了刊物贴近课改热点、聚焦教育看点、探寻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追求,显示出刊物探索、创新的品质。

《辽宁教育》所选择的专题,大致呈现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前瞩性。栏目致力于探讨当前教育教学的前沿问题,把握教育实践及变革的趋势,如“课改在乡村”“线上教育视角下的班级组织管理”等专题。二是实践性。如“校本课程 :传递丰富的教育意蕴”“解析名师工作室现象”“我心中的好课”等专题。三是普惠性。如“有效教学才能高效减负”“专业标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各学科试卷质量分析”等经过筛选、提炼的专题,无论是各级教研员还是各科教师都能从中受益。

课程改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面向未来,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历史起点,必然有新的矛盾与问题,同时也意味着有新的思想与平台。新课程改革,需要“行而论道”,感谢《辽宁教育》为读者设置《名家论课》《专家论教》等栏目,使我们有了理性求索的平台。

一种刊物的价值高低,关键在于它为读者做了些什么,《辽宁教育》用了50年的时光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一本杂志的发展往往与它的编辑密不可分,编辑的思想、理念、学识、抱负与格局,直接决定着这本杂志的学术水平与专业水准,这是我和《辽宁教育》21年交往最真切的感受。

结缘:21年坚守 ,37篇文章,真诚相伴不了情

岁月如歌。前后算来,我与《辽宁教育》交往不知不觉已有21年。作为一名语文教育研究者,从2000年至今,我在《辽宁教育》总共发表了37篇文章,主要涉及如下四方面的内容:

一类是课程改革的年度综述。回眸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一路同行,岁月难忘,留下一串串清晰的脚印,记载着我们在前进征程中一个个跨越、一次次超越,向着更稳、更实、更优的目标迈进,回望与盘点必将有一种不平常的深层思考。21年来,我坚持撰写年度述评,从1998年退休后开始,一直写到现在,一年也没中断。21年的年末盘点,我将语文课改历程及时梳理提升,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海量资讯,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发展态势做出准确判断。

一类是课标(大纲)的精神诠释。综观语文课改70年,我们面临许多宏大的命题:语文课改在哪里生成?又是怎样发展的?有哪些经验与教训值得总结?新一轮语文课改如何走向现代化、民族化、创新化的新时代?我们会从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变化中去探索。2000年,教育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将语文教育引向素质教育视野,把语文教学带向了一个新天地。我认真阅读,领会大纲的精神,以《小学语文“新大纲”学习30问》为题,撰文发表在《辽宁教育》2000年第12期上,这是我首次与《辽宁教育》相遇。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引来语文界热烈讨论,我写了《语文课程标准学习30问》,发表在《辽宁教育》2002年第4期。2011年语文课标重新修订颁布,我又写了两篇解读文章,一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将全面开启语文教学改革新征程》,刊于2012年第9期;另一篇《聚焦十大看点,读懂语文课标》,发表在2012年第12期。

一类是统编教材的深度解读。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考察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材的发展历程以及使用策略,有助于我们了解语文教材变革的全貌,强化教材意识,用教材教文育人。2016年统编语文教材问世,它以坚持“立德树人”为统领,开启了语文教材建设的新征程。我先后撰写了4篇解读统编语文教材的文章:《用辩证的思想、平和的心态善待语文教材的“变脸”》《语文教材的改革永远在路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教材建设之“魂”》《深度解读、精准实施:统编语文教材教学研究的热点》。

还有一类是热门话题的交流评论。话题具有大众化的基础,语文教学改革发展中的话题,不仅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所关切,也为教学理念研究者所关注。我就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些热点话题,撰写了9篇文章,如《双基:语文教学的本色》(2004年第5期)、《教案:共同面对的话题》(2005年第2期)、《语文课程改革在思辨和争鸣中寻求共识》(2013年第11期)等,刊于《辽宁教育》。21年,37篇文章,见证了我在《辽宁教育》平台上留下的一串串踏实、稳健的足迹,书写着我和《辽宁教育》结下的文缘与情缘。

致敬:一切过往皆序章,再续文缘不了情

21年来,正是《辽宁教育》编辑部的厚爱与信任,提升了我写稿的责任感。被信任是一种幸福,不辜负信任是一种责任。现在,我已退休多年,但我与《辽宁教育》的文缘一直延续着。

《辽宁教育》能得到众多老师的厚爱,是因为它有一批学识渊博、与时俱进、心有大爱、肩有担当的好编辑,为读者推送了数不胜数的好文章,使广大读者获得了足够丰富的精神营养。随着发稿数量的增加,我有幸熟识了刊物的主编,时至今日,我们从未谋面,但她那份待人接物的谦逊与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8年我的一本專著《小学语文课改40年研究》即将出版,序言请谁撰写呢?我第一想到主编;但又想到,主编那么忙,能否答应?我心里没底。当我将电话打过去时,还在开会的她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我的请求,欣然应允。我很开心,也很感动。这里,我要表达深深的谢意和敬意。

致敬《辽宁教育》,感恩《辽宁教育》给予我的厚爱。祝愿《辽宁教育》永葆青春,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辽宁语文课程语文课
语文课文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读辽宁 爱辽宁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人生哲理等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辽宁出版集团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