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线上培训实施要点与优化策略

2022-02-09 00:31刘晓娟韩民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培训策略教师培训

刘晓娟 韩民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互联网与教师培训的深度融合,面对线上培训规模与数量的快速发展,其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成为教师培训研究的关注点。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统编三科教材中小学语文教师线上培训为例,分析中小学教师线上培训的困惑点、实施要点,并从需求调研、课程设置、课程形式、培训管理等方面,提出优化与改进策略,以期为中小学教师线上培训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线上培训;教师培训;培训策略

沈阳师范大学于2021年2~8月承接了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统编教材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任务。受疫情影响,培训通过线上同步方式进行,培训共计6天48学时,分为两个培训班,其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班参训教师98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班参训教师87人。培训委托方要求,培训结束后,参训教师在新学期能够使用统编教材进行正常授课。如何通过线上培训有效达成这一培训要求呢?

一、线上培训的特点及实施要点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线培训实施指南》指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以异步、同步、同步与异步相混合的方式开展在线培训”“通过专业设计、实施与评估提升在线培训成效”。教师培训是教师终身教育和专业发展的需要。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方面,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不能脱离教学实践,教师在线培训同样要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的这一特殊性。在兴安盟培训需求调研座谈会上,有数位参训教师代表表示:“我们已经参加了很多次培训,对教育理论、教改理念并不陌生,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如何将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实用性培训与指导。”由此可见,当下教师培训需重视实用性与实践性。这也意味着,线上培训对方案设计、课程方式、培训管理的要求要远远高于线下培训。为此,我们在认真分析线上培训优点、困惑点的基础上,提出中小学教师线上培训实施要点及优化对策,以“找准起点,提升培训针对性;把握特点,增强参与互动性;强化重点,凸显培训实践性”为遵循,开展线上培训设计与实施(见表1)。培训结束后,及时组织开展了学员满意度匿名测评。从测评结果来看,两个项目均得到了学员的高度认同,其中,小学语文教师对线上培训的满意率为100%,初中语文教師对线上培训的满意率为98.78%(见图1)。参训学员在培训后留言:“本次培训既接地气,又有实效,我们兴安盟的老师们都对培训竖起大拇指,感谢沈阳师范大学负责的领导和专家老师们!”

二、线上培训的优化与改进策略

(一)找准起点,精准定位培训目标

教师培训是否有效,首先体现在培训活动是否针对和满足培训需求。很多培训之所以效果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培训机构要么不重视需求调研,依据经验主观臆断培训需求;要么需求调研及分析不够科学,对参训者真正缺乏什么、缺到什么程度并不清楚。因此,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与分析是确保线上培训有效的先决条件。此环节需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1.培训需求调研

培训需求调研可以通过召开培训需求调研座谈会、深入参训者所在学校听课(时值寒假,入校听课改为观摩录像课)、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座谈会重点是全面了解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校长及参训代表各方对培训的需求和建议;听课和调查问卷重点是深入了解参训者的学科素养及教育教学现状、水平。此环节要注意做好调研提纲、调查问卷的设计及调研信息、数据的收集与汇总。

2.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分析参训者应该掌握什么,包括统编教材、课程改革的相关国家标准、政策要求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培训的期望与要求等;二是分析参训者目前的知识储备、教学能力水平的真实状况,明确参训者的现状和起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教师现状与标准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就是培训需求,即培训的重点。

3.培训目标定位

培训目标的精准定位需要以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比如,本次培训需求分析发现,参训者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古诗文的知识储备及教学经验、方法方面,基础比较薄弱,这是影响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使用统编教材的一个原因,也是本次培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与调研前的预想和判断完全不同,如果没有充分的需求调研与分析,培训很可能与实际需求南辕北辙。

基于培训需求精准定位培训目标(见表2),可以确保培训目标既与国家教育教学以及当地改革目标一致,促进教育及改革目标和战略的实现;同时又能做到培训目标和教师个人目标相结合。当培训目标和教师个人目标统一时,培训才可能获得教师的最大投入,这也是做好培训需求分析的价值所在。

(二)把握特点,精心设计培训方案

没有高质量的培训方案设计就没有高质量的培训效果。线上培训绝对不是找几个知名专家撑场面就可以办好的。教师作为成年人,在接受培训过程中,其知识形成具有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培训者需要在了解教师学习特点、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线上培训的特点及实施要点,对培训方案进行精心、专业的策划。

1.培训内容凸显实用性和实践性

教师需要的是“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是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培训。为强化线上培训的实践性、实用性,策划团队提出“专题讲座(教材分析)+教学录像课(微课)观摩+教学设计与指导”的方式,帮助参训者直观感受、理解统编教材各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满足参训者“实践观摩与指导”的培训需求;针对参训者普遍存在的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古诗文教学问题,设置专题培训模块,通过要点讲解、经验介绍、教学设计指导等,进行逐一突破与强化,帮助参训者有效解决实践困惑,形成适合工作实际的教学思路。

这样的内容安排,实现了学与用的有机结合。培训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参训教师对专家授课效果的满意度达到了100%,认为“很好”的占72.73%,认为“好”的占27.27%。

2.培训任务与考核成果清单化

任务清单化是指根据培训目标确定的一系列具体培训任务,可以说是培训的前驱。如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任务包括:每組1次说课展示,每人1份培训总结,每组每个单元1份教学设计、1次培训测试。任务清单要具体、明确、可执行,能够规范和指导培训的落实,使参训者的学习更有计划、更有抓手和更科学。

成果清单化是为参训者培训确定的一系列具体成果,可以说是培训的后驱。如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要求参训者在返岗实践中每人提交1份教学设计、1个教学录像课,通过评优,优秀的教学设计与课例将入选区域中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库。成果清单要有用、可用、有价值,能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推动教师全身心参与线上培训,使线上培训更加深入切实。

“任务前驱+成果后驱”实现了培训内容、形式、考核方式与培训目标之间的一致性,是提高教师线上培训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3.培训形式注重参与和互动

成人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内部,培训应充分调动教师的主体参与性。为了提升线上培训的参与度、互动性,策划团队在培训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首先,按照当地线下集中人数不能超过30人的疫情防控要求,兴安盟教育局按地域划分了7个中小学语文教师集中培训点,以化整为零的方式组织参训者进行集中在线培训,每个集中培训点都配备1名班主任负责考勤与组织管理,为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了条件。

其次,策划团队利用学员分点集中的有利因素,尝试了“授课专家线上讲座与指导+参训教师线下小组研讨(教学设计)”的混合式培训方式,使参训者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培训中来,避免单向传授的培训方式。

虽然授课专家不在培训现场,但参训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课例评析、教学设计研讨,然后分组汇报,专家进行在线点评指导。这种方式不但为参训者提供了交流分享、互动研讨的机会,也增加了授课教师与参训者间的互动。

此方式得到了学员的广泛认同,在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活动体验”调查选项中,对参与研讨的态度,85.86%的参训教师选择“积极参与”,14.14%的学员选择“参与”;认为研讨活动“很有必要”的学员占比为55.56%,认为“有必要”的学员占比为41.41%;认为参与研讨“很受启发”的学员占76.77%,认为“有些启发”的学员占23.23%。

实践证明,“专家线上授课指导+学员线下研讨交流”是提升线上培训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有效方式(见图2)。

(三)针对重点,精细管控培训实施

实施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计划阶段的意图,它直接关系到培训目标能否按计划实现。在某种程度上,培训实施阶段是决定培训质量的重要阶段。本次培训方案设计的“专家线上讲座与指导+学员线下研讨与汇报”的培训方式贯穿始终,是影响培训成效的关键,也是培训实施管理的重中之重。

1.按需遴选,把好备课关

教师培训中的核心是培训资源,而培训资源的核心载体是人,如何遴选培训教师、优化培训课程也是有效培训的关键环节。我们遵循“按需选择、按题备课”的原则,严格遴选在语文教学方面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入研究、能承担指导与引领任务的实践型导师。如在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项目中,特级教师、一线名师、优秀教研员占比达87%。为了让所有培训教师能准确了解参训者的起点和需求,按需备课,项目首席专家专门组织了一次线上集体备课活动,邀请兴安盟语文教研员及蒙语授课学校语文教师为培训教师介绍民族语言授课学校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培训需求,并通过播放参训者教学课例,让培训教师真实感知、准确把握参训者的现状和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课程。

2.监控过程,管好上课关

质量不是开始时一步形成的,也不是最后一步突然形成的,而是逐步形成的。“线上讲座与指导+线下研讨与汇报”的培训方式,对授课教师、参训者和培训管理者都是新的尝试和挑战,如何在“教”与“学”时空分隔的状态下有效互动,达成预设目标,培训管理至关重要。线上培训期间,管理团队全天全程在线,认真观察记录参训者的学习情况,收集参训者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将好的方式、内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后续的授课教师,让授课教师能准确把握学情、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实施,把“事后检查”为主的消极“把关”变为“事前控制”的积极“预防”。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学员认为专家授课满足预期的达100%,其中认为专家授课超出预期的占33.33%。

三、线上培训的反思与建议

培训实施过程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培训教学活动的质量监控更多基于培训管理者的观察及学员反馈的分析,缺乏数据支撑;培训过程中师生线上互动转换不便捷,影响参与积极性,互动体验不佳;个别教师返岗实践中培训应用与转化不理想等。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应用大数据技术,助力教师培训由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变

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培训过程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让培训团队基于数据全面了解、科学分析参训者的学习情况,如参训者在某一知识点停留的时长、反复次数、提问情况,下载了哪些学习资料等,从而为培训需求分析、课程定制、质量监控、项目评估等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助力线上培训不断走向专业化、科学化。

(二)应用新技术手段,优化教师线上培训的互动和体验功能

借助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成果,改进线上培训的形式和模块,优化线上培训功能。如发起多人连麦互动、音视频交互、文件共享、媒体播放等功能,构建教学过程闭环,增强教师与学员的互动体验;借助线上微格教学技术,通过远程监测参训者发出的反馈信息,让授课教师可以像在现场一样,对培训行为做出调整,提升在线互动的有效性。

(三)多方联动,促进教师培训效益最大化

培训解决的是“是否做”和“如何做”的问题,但“能不能做好”和“能不能做出效果”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培训后驱”中的成果清单就是为促进培训转化而设计的。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环境,如果能够在施展培训所学方面给参训者一定支持,对于培训实效性的发挥则非常关键。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培训效益最大化。

教学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一个生成性、建构性极强的师生协作过程。提升培训针对性、增强参与互动性、凸显培训实践性,是提升教师线上培训成效的实施要点;找准起点、把握特点、强化重点,是改进教师线上培训的优化策略。后疫情时代,如何基于网络特点、利用技术优势,实施专业化设计、科学化管理,让线上培训“科学教”“有效学”,仍需持续进行专业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苏经纬.线上线下同步培训教学环境下体验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以吉林省“国培计划(2020)”县级培训者团队研修项目(丰满区)为例[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21(3).

[2]程日庆.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干部培训模式创新探析[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

[3]高宏,王涛,李丰屹.线上培训模式研究及路径探索[J].农银学刊,2019(3).

[4]黄燕,张君.“四川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者培训”需求调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5]桑国元,王新宇.教师在线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价值及其构建[J].教师发展研究,2021(03).

[6]余新.影响教师培训有效性的五个基本环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7]李方.教师培训研究与评论(第1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刘晓娟,沈阳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高级教师。韩民,沈阳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正高级教师。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真实情境的培训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CB044。

猜你喜欢
培训策略教师培训
探讨应用意识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明确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能力构成 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策略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中小型企业员工培训策略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教师培训的策略研究
企业基层班组培训策略探讨
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培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