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

2022-02-09 00:31张东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中职

摘要: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职业技能特点。结合艺术类专业的特点,我校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从组织领导、意识形态、课堂教学、德育活动、评价机制等多维度,探索整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形成育人合力,全方位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格局。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职;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战场,应实现这一根本任务。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结合中职学校的特点。笔者所在的学校的是一所以美术艺术类专业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都是学校专业教学内容的宝贵资源,学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学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力量源泉。实践证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精髓融入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不仅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可以助推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一、中职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中职师生的文化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孕育的财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可以促进中职师生了解、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吸收、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利于使师生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不断提升文化底蕴。

(二)有利于增强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导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史长河中凝结的人文精华,也是华夏子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育人源泉。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中职学生接触到的信息不仅渠道广泛,而且内容鱼龙混杂,意识形态领域来自外部势力的各种渗透也从未停止,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要经受很多考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只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才能不断提高中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其坚定文化自信。

(三)有利于提升中职学生的道德修养

当前,受评价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在各级各类学校,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育人的现象普遍存在,教书育人的教育使命逐渐演化成为“教书重于育人”,所以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目前还是现行教育体制中的薄弱环节。然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远远大于其智力方面对人的影响,古往今来,能够名垂千古的伟人大多因为具有高尚的德行情操才被人们所推崇、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关于个人道德修养的故事、论述,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比如自强不息、见义勇为、敬老爱幼、崇德向善等精神,这些将成为引导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土壤。所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中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更有利于提升中职学生的道德修养。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要,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

(四)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职学校的生源大多是在中小学阶段不受重视的学生,或者是来自教育水平整体偏下的学校的学生,再或者是来自单亲家庭或某些方面的教育存在缺失的学生,部分学生在心理发育、思想观念上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成了中职教育一项重要的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仁爱共济、立己达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等内容蕴含着积极向上的人生哲理,把这些思想融入到中职育人过程中,将在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中职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

中职学校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可以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整体推进、协调做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职学校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要注意筛选适合中职教育的内容,将其合理地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中职阶段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深刻感悟、自觉传承方面。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为此,我校一方面成立了理论研究组,其成员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分管副校长及部门主要干部,主要职能是从理论层面上选取适合本校校情的文化内容,研究学校整体协调推进的实施方案,结合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好关。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学科及科研骨干力量,深入开展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教育教学研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工作做深、做实。

(二)与校园意识形态建设有机结合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在以文化的形式来熏陶和培养人,是“润物无声”的渗透,是把千百年来一直指引着中华民族发展的文化精髓一点点地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从而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意识形态建设有机结合不失为一条很好的路径。校园意识形态有很多重要的阵地,比如校园广播站、学生社团、校园文化墙、各种宣传栏、宣传横幅、校园网络平台等,要充分发挥这些阵地的重要作用。学校的德育、团委等部门应精心策划、合理布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来,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另一条重要路径,就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一方面,教务处等教学部门要多措并举,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可以通过教研、听评课等形式,在语文、思想政治、历史等公共基础课程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育人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校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引导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专业建设中,利用学校毕业作品设计展示会、各级大赛、文创市场等各种平台,鼓励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德育不可缺失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团委等部门要合理制订校园文化活动方案,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时机以及升旗、入党入团等仪式,开展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讲仁义、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观作为活动的核心指导思想。

(五)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各级各类学校都不应忽视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过程中,中职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径。学校可以利用纪念馆、博物馆、故居遗址、文物遗产等本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并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主题演讲、摄影展、绘画展等各种形式的比赛,来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除此,学校还要紧扣新时代主旋律,结合时事,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起到良好的活动育人的目的。

(六)建立健全评价考核机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效,重在考核评价。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一方面可以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工作的落实;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导整个工作的发展。所以,建立健全评价考核机制是整个融入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学校要研究制定科学的评价考核标准,构建健全的评价指导体系,从学校管理到教师素养、再到学生的文化素养,要多维度、全面地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学校要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纳入到督导评价范围,定期开展督导评估。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职学校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重要源泉,而中职教育全方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重要抓手。学校德育、教学等各部门整体协调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也更有利于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深、做实。

参考文献:

[1]商曉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0(12).

[2]洪涛.“立德树人”教学要素解析及专业融入路径探析[J],西部学刊,2020(11).

作者简介:张东,沈阳市轻工艺术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