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美丽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研究★

2022-02-11 10:17
山西建筑 2022年4期
关键词:汕尾特色旅游小镇

刘 琼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尾 516600)

0 引言

“美丽乡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核心任务之一。乡村中有着优美的山水和独特魅力的田园风光,与都市快节奏的人工景观意境形成鲜明对比;正是在这种需求下,短期游、乡村游进入游客的视野成为热点,逐渐促进小镇旅游业的发展。按照党的会议精神,结合汕尾乡镇历史遗产的深厚优势,按照“村”的理念,整合“村”资源,传播“村”形象,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业,运用科学发展战略,推动乡村振兴,为全区特色旅游发展铺路[1]。

1 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小镇提出的意义

2015年6月,由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正式实施,为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国家标准”,这对各地乡村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农村作为有机更新的生态共同体,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遵循生态文明的重要原则,营造良好的乡村风貌和环境,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改善和发展。

2 美丽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问题

汕尾美丽乡村特色旅游49个小镇影响力虽然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具体表现如下:

1)基础设施不完善。汕尾乡村中现存的优良民间风景文化资源,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然而没有根据游客实际需要在住房、交通、饮食等方面做深入的市场调研,这些设施条件相对“简单”,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旅游产业的发展。

2)美丽乡村旅游特色小镇意识淡薄。美丽乡村建设,科学方案是支撑。由于农家乐的宣传特色只是流向餐饮功能的表层形式,如:休闲、娱乐等功能没有进一步挖掘,时常游客知识暂时停留在“自然景观”层面去认识美丽乡村。

3)村镇宣传缺乏互联网+运营思路。宣传方式单一,不连贯。缺乏生活娱乐购物等多元化的乡村品牌体验项目,导致游客对美丽乡村认知差,知识短暂停留。在线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利了解乡村渠道来自于“新媒体”,其中大多数是“不了解”或“从未去过”,如图1所示。

3 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小镇构建原则

汕尾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基础良好,具有独特的“青山绿水”地理特征,在乡村建设中要遵循以下原则[3-6]:

1)尊重自然原则。

在尊重以本土自然资源文化作为土壤基础上进行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将其中元素进行提炼设计出让大众能够记得住的品牌,营造乡村独特的不同时代有不同风格的小镇印象。

2)适度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建设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也不是对资源的涸泽而渔;而是走经济发展与环境相融合之路。”在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中,要以自然承载力为限,在品牌、功能、文化、历史的基础上多方面共同建设形成一个系统工程,实现“产、城、人、文”的真正融合。

3)节约原则。

自然资源是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不是取之不尽的,在发展经济利益的同时,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做到物尽其用。老子指出“治人事天,莫如啬”鼓励人们树立节约资源的思想,选择具有潜力的地域文化中有限资源元素,在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中保证资源投入的有效性。

4 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经验

在实地市场调研中发现,由于社会资本的融入,汕尾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小镇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有的小镇旅游片区模式已经出现。

1)自然村产业园“西坑茶村”模式——政府出资为主导,村委会与企业共建。

“千年悠韵,西坑茶清醇”。西坑茶最大特色在于西坑三十几条自然村,几乎每村都有种茶,茶农技艺高超,经验丰富,基本实现施肥灌溉等作业模式。当地一些居民也可以利用像茶园类似的生态基地,周边种植符合生态服务链的花卉进行园艺设计,结合西坑茶园依托莲花山资源优势,开设部分民宿,吸引省内外游客,到西坑茶园观光旅游,挖掘本地民间文化特色的物产,让西坑人民在建设美丽乡村旅游小镇时发展生态经济,创造新的文化消费点,在“人文关怀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一种美的平等观、进行美丽家乡建设,守护美丽家乡,如图2所示。

2)旅游经济统筹“红海湾”模式——企业投资为主带领村民建设。

红湾经济开发区最大的特色是海洋资源丰富,素有“粤东黄金海岸”之称。惠州龙发投资公司投资东尾村乡村总体规划设计,将美丽乡村建设、滨海旅游发展纳入企业整体经营框架。目前,“红海湾”模式依托成熟的经营管理,充分挖掘其“红、绿、蓝、古”四大特色旅游资源(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滨海旅游、南岳古村)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住乡愁”的原色旅游模式的典型。如:红海湾的亚运会帆船比赛,利用自媒体的形式广泛宣传地域文化景观,邀请名人、达人参加地方活动,提升本地区在省市甚至国内外的影响力,如图3所示。

3)村民集体经济合作:“墩仔古寨”村模式——村民集结参与统一管理与规划。

水唇仔寨的围龙屋它是中国独特风格龟型居民建筑形式,有优越可以发掘的旅游资源;如围笼古寨、石门槛、神泉龙井五奇、举人炼武石等,据了解该景区以重点保护单位“墩仔古寨”为核心,以建筑和民间文化为灵魂,以传统村落和旅游为载体建成一个活化的动态“博物馆”把振兴乡镇中旅游和文化结合起来,如图4所示。

5 打造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小镇的对策

在汕尾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按照生态美学研究范畴:景观要素、生态要素和人文要素三者融入到一个高水准状态和谐发展中,这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7]。

5.1 按美的规律保护环境,注重生态化、科技型创新发展

汕尾地区的自然资源要按照美的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角度出发运用现代技术,注重保护当地原始地形地貌,保护自然特色,尽可能按照国家环境标准构建整体环境。对各类景观要从:保持乡土,突出特色,重点打造,尽量保留等方面进行梳理,整合也是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出发点;首先加大投入当地特色产业,将它们培育成行业中的佼佼者。其次特色小镇要将文化、旅游和社区三大功能积聚起来而不是简单随意的相加和生搬硬套。最后综合考虑乡村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综合价值的影响,合理有效地利用景观资源进行建设,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如图5所示)。例如: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融入到乡村旅游项目,让游客真正感受到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有利于吸引游客。

5.2 用美的理念发掘乡土历史,传承地域个性化文化

地域文化是当地居民劳动的结晶,是村里宝贵的历史宝藏之一。汕尾地区美丽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建设,通过融入“互联网+”的理念,结合乡村特色文化的保存、修复、建设和传承,规划建设中突出特色小镇的独特性,提升消费者对旅游特色小镇的认知。以河南推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为例,通过融合禅宗文化与少林功夫,并加入当地科技文化,形成可观的产业互动发展经济收益,即使远在海外也受到巨大的反响。知识经济时代,主题特色化鲜明的旅游产品与到位的旅游服务体系,不仅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而且会吸引更多的游客[8-9]。

5.3 用美的要求发展互动式、体验性特色产业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经营模式相对完善的小镇;游客在游玩中渴望能以主人公的角色参与一些旅游产品制作,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其中的精神乐趣。用现代科技相对独特的文化价值对汕尾地区特色产业进行包装重塑,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水田湖景观生态格局和优势产业发展园区,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传承乡村文化,提升审美品质,更好地满足现代旅游者的文化与精神求异的需求。

6 结语

“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旨在缩小城乡间的差距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它的影响力提升,需要通过重视旅游景观设计最大限度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进行设计,通过对乡村小镇景观环境的建设或许还能将当地历史人文的继承和发扬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汕尾特色旅游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汕尾开放大学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地域文化下的特色旅游商品设计研究
创意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磐安县维新乡溪下路村为例
特色旅游产品培育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美丽乡村视野下特色旅游村镇景观规划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汕尾发展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