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作业设计研究

2022-02-11 04:43
考试周刊 2022年46期
关键词:一致性课程标准作业

季 虹

一、 引言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会依照经验和教材进行作业设计,《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提出则改变了这一局面,强化了教学评一致性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的力度,但教师在开展单元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教学评一致性贯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基于此,有必要对其展开更为深层次的探究。

二、 教学评一致性及其与单元作业之间的联系

(一)教学评一致性概述

教学评一致性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阶段,从备课、授课以及评价三方面着手重点关注“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则需要重点关注“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样去,有什么资源”以及“我真的到那里了吗”的问题。而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下,教师应当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制定的学习目标,并灵活使用教材等资源展开教学,进而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实施评价。

(二)教学评一致性实施现状

在正式开展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大多会基于经验、教科书以及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经验和教科书是比较常见的参考依据,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度有全面的了解,前者教师完全凭借自身经验进行确定,在此基础上实施评价,整体呈现出相对较强的主观性,但教师经验相对当前新课程标准来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进而导致教师教学难以跟上时代步伐,影响教学质量。而后者以教科书为参考,主要是根据书中已有的内容进行教学,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教师陷入“只会教书”的怪圈,教师对自己为什么讲没有进一步的了解,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任务要求,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导致教师教学效率难以进一步提升。

(三)教学评一致性与单元作业设计之间的联系

教学评的一致性本质上便是目标的一致性,所以教学评一致性同单元作业设计之间的关联重点便在于立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方向进行单元作业设计,以充分发挥出单元作业设计在课堂教学巩固(教)、学生知识评价(学)、学生作业评价(评)几方面的作用。

“教”——早在作业设计初期,教师应当认识到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引入新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利用作业实现知识巩固,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等资源中所体现的知识点,在自主迁移中展开学习,真正做到因需而教。

“学”——单元作业设计应当适当融入拓展类知识,促使学生发散自身思维,在现有知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知识面的扩展,并在这一环节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深度思考和自主思考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尝试性地探索新的知识点,为后续生物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评”——评价是单元作业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应当突出展现出其评价功能,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目标,充分融合前两个环节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评价明确了解当前自己在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在后续学习中进行有效调整。

三、 初中生物教学评一致性下的单元作业设计方法

(一)优化作业设计思路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下,初中生物教学在进行单元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作业设计思路进行优化。

1. 注重知识系统性

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优化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学习单元展开科学设置。这种按照单元设计作业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整合,在学生知识网络的建构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单元作业设计还应当针对学生现有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展开预评估工作,进而为其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素养,更好地接受各种新知识,强化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

2. 提升手段多样性

在作业设计时应当注重其手段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目前来看,初中生物教师所采用的作业形式以书面作业为主,然而初中生身心发展相对活跃,这种固定的书面作业会限制学生作业完成的思路和兴趣,进而对其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面临抽象性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往往要深入参与到其中自主观察和动手,进而对其产生更为多维度的认识和解读。此外,教师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作业设计,此举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分工合作和团队协作的意识,进而在班级中构建更加优质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助力。

3. 保障作业层次性

初中生物课程的各个单元之间有一定的层次性,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往往需要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这也是其教材内容的重要特点之一。所以在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也应当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优化过渡的原则,充分根据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掌握状况对作业进行及时删减或调整,更好地与学生的作业个性化需求相适应,促使学生在作业完成阶段对知识有更加全方位的掌控,实现平稳进阶的目标,真正将知识内化于心,形成高阶思维能力。

(二)合理设定作业目标

1. 基于课程标准

针对初中生物课程而言,课程标准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其可以为学科教学提供方向性的指引,也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基础性要求之一。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坚持素养导向,要求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建立是教材编写、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工作实施的基础,在课程标准中充分阐述了初中生物课程理念以及设计思路,并按照相应的主题科学划分了相应的课程内容,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因此,教师需要在充分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展开单元作业设计工作,为目标的科学性提供充分的保障。

2. 基于教材内容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都要立足于教材内容,教材是众多专家学者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专门编写的文本,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正式开展单元作业设计工作之前应当对教材编排所具有的逻辑关系进行精准把控,并基于各知识点对其作业类型进行确定,充分考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接受程度,切实发挥出单元作业目标设计的指导性作用。以“态度责任”这一目标为例,教师便可以联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植物保护的内容针对性地开展作业设计,以实现对学生保护环境意识和行为的培养,这也能够同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相契合。

3. 基于学生学情

初中阶段生物课程的作业设计应当时刻围绕着学生这一主体,作业设计的根本目的并非仅仅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是要将促进学生发展作为目标,在全面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进行作业设计,以保障其内容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初中生对外界有着诸多好奇,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初中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接受广泛接收的外界信息,所以作业设计还应当重点关注对学生知识鉴别和筛选能力的培养。在单元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已有知识经验,合理把控单元作业目标设计的难度,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还应当融入提升性的目标,以对学生展开自主作业和学习起到一定的推动性作用。

(三)科学确定作业类型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当下学生作业主要是以知识性为主的书面作业形式,但这种形式过于单一,尽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但因为其比较枯燥,所以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滋生厌烦心理,逐渐失去完成作业的兴趣,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抵触生物知识学习。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单元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各个知识点自身的特点,从促进学生“学”这一角度出发,提升其作业完成形式的多样性,除基础的文本性作业以外,还可以适当向调查性、探究性以及操作性几个方面扩展,以对学生各种素养进行全方位的考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针对性地提升某方面的知识能力,对知识点产生更加全方面、多维度的解读。

(四)科学安排作业量和时间

在双减政策不断实施的背景下,为了满足当前教育领域对学生减负的要求,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作业完成数量的控制,将书面作业的时间控制在90分钟以内,教师以往大多是根据学生学情合理估计作业数量进而对作业进行确定,或者会以成绩较高的学生为标准来设置作业,这便对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导致其因为作业难以高效完成而降低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最终造成恶性循环,制约其生物学习水平的提升。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作业数量同学生素质能力的形成并没有特别紧密的直接关系,所以教师在单元作业设计阶段应当加强对生物学科重要概念的掌握,而并非单纯要求学生一味完成大量的文本性作业来实现对知识的反复记忆。

(五)合理实施作业评价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所开展的单元作业设计将重点放在学生整体发展层面,在实施作业评价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作业本身所具有的指导、生成、互动功能。其指导工作主要体现在,教师在获取学生作业成果后对其中所呈现出的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指导,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升其学习效果。而生成功能则在于,学生在教师全方位分析和反馈自己作业的基础上生成更好的学习态度、知识水平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从作业互动功能的角度来看,作业作为一种媒介可以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载体,教师能够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看待问题的思路和角度,进而将其评价反馈在作业上与学生进行想法的交流。借此机会,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正面的评价,鼓励学生建立乐观自信的学习态度,进而为其后续不断自主探究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初中生物教学评一致性下的单元作业设计实践分析——以《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为例

(一)“教”——确定总体目标,巩固教师教学成果

1. 基于课程标准

教师应当从大概念着眼,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织,提升知识的结构化水平,基于大概念的核心内容,依照课程标准全面搭建网络化的概念体系,进而按照由小到大的次序逐步推进。以“植物的生活”为例,其中包含这一概念,“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并维持碳氧平衡。”其核心内容便是“可以制造有机物”,所以在设立总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围绕着“有机物的制造”这一要点,实现对各种概念的联系与组合,方便学生更好地进行概念的建构与理解。

2. 梳理教材内容

本单元总共涉及六个章节,其中内容较多,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其进行细化梳理,进而将其划分成三个部分。

首先是介绍生物圈中包括哪些绿色植物,这一部分属于基础内容,主要是分析植物的发展进化,详细阐述其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其次便是详细介绍被子植物,该部分集中分析了被子植物这一广泛存在于生物圈中的植物,按照时间顺序呈现植物生长发育情况,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生命的神奇之处。最后则是在前两个部分基础上的延伸,让学生了解水循环、有机物制造以及碳氧平衡等知识点,这可以促使学生对生物圈中绿色植物所处地位和重要意义有更为深入的了解。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工作,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融入素质教育的内容,立足于课程标准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升华。

3.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实践已经对部分生物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从微观层面上对绿色植物有了大致的认识,这为这一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正式开展单元作业目标设计工作之前,需要从本单元教学内容出发,对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展开充分的分析工作,进而实现该单元教学目标的科学确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需要对生物圈中所存在的绿色植物的各个类群及其主要特征有全面的了解,能够详细说明被子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及其生长过程,准确说明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绿色植物所处的地位与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学生需要对在光合作用影响下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机理进行详细说明,并用自己的语言阐明绿色植物在呼吸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化以及其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所起到的作用。在完成上述基础性的目标设定之后,教师便应当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等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同人类生存之间的密切联系,继而形成对大自然的情感和生态保护的意识与观念。

4. 确定作业目标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下,教师应当从具体的教学目标出发对学生学习情况展开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明确学生学习阶段所存在的薄弱点,进而在作业中进行优化、调整、补充。教师应当对各种资源展开优化整合,提升各类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单元作业设计成效,让学生在作业完成阶段既能够对所学课堂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达到锻炼其思维能力的效果,真正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教学评一致性导向的初中生物教学最终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科学有效地进行作业目标设置则能够为后续作业内容质量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根据上述要求,笔者将该单元作业目标定位为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应当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绿色植物类群及其生活环境、结构特点以及主要形态进行完整正确的表述,并准确认识到其中的生命观念。在教师指引下立足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层面,对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种子进行解剖和观察,在此基础上准确表达出种子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结构。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文本、视频和图片等资料,或在自主动手种植的过程中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结合进化和适应这一知识点对被子植物生长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准确描述。学生在作业完成阶段需要结合稳态和平衡的内容对在水循环中绿色植物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正确表述。基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和各种资料对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制造有机物的过程进行准确阐明,同时还要基于稳态与平衡视角正确认识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整体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二)“学”——丰富作业类型,促进学生学习拓展

教师需要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在“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样去,有什么资源”以及“我真的到那里了吗”等方面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充分考虑教学评一致性导向,灵活使用原创、改编和重组等形式针对单元作业展开设计,呈现出多样化的作业类型,确保学生在完成单元作业的过程中体现出较强的可操作性,基于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合理安排单元作业时间和相关内容。

1. 习题类

针对初中阶段的生物单元作业而言,书面类型的作业是其中占比较大的部分,而习题类更是其中比较常见并且应用时间最久的一种,学生需要采用纸、笔的形式进行作业,进而提交给教师,教师再对其进行批改和反馈。教师在设计习题作业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其能够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几方面着手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

例题如下:

下图A、B、C、D表示四粒度过休眠期且胚是活的玉米粒,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阴影部分),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哪些玉米粒可能萌发?哪些玉米粒可能不会萌发?请简要说明理由。

该题所考查的知识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的基础性知识,学生在了解植物种子结构和异同点的同时还需要对种子萌发条件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学生对本题的作答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情况,进而适时给予点拨,可以起到巩固教师教学成果的作用。为了充分提升书面习题作业的应用成效,更好地应对其负担重题目过难等问题,教师需要加强对作业量和作业时间的合理控制,有效迎合当前双减政策为学生减负,重点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2. 整理类

除了习题类的作业以外,教师还应当为学生布置书面整理类的作业,这种作业形式可以帮助其系统化地进行生物知识学习。整理类作业包括思维导图、笔记以及错题集等,此类作业大多是在完成某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之后布置,其呈现出突出的阶段性特点,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课堂中的笔记进行统一整理,并借此机会回顾各种所学知识,系统化地查漏补缺。与此同时,基于整个大单元所构建的思维导图还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更加细化的梳理工作,在整理过程中搭建起科学完整的知识网络,促进其科学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不断巩固和总结的过程中达到强化知识记忆和理解的效果。

学生在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单元进行系统梳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查漏补缺,还能够加深对各种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而教师则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化的思维导图(图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自己思维导图中存在的问题,继而进行优化调整。

图1 教师思维导图

3. 实践类

在设计书面类单元作业的同时,教师还应当适当增加实践类作业的比重,实践类作业有着相对较广的范围,并且形式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具体包括社会考察实践、实验操作以及模型制作等多种类型。此类作业设计既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还可以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此同时,由于生物学本身就属于实验类学科,所以若想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则势必要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相关实验活动当中获得相应的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布置“发豆芽”的实践活动,豆芽作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对豆芽的来源和形成过程了解不充分,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知识,在家中利用有限条件发豆芽,并在实践过程中实时动态地对从黄豆变成豆芽的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形成一个完整的笔记。学生在完成“种子萌发条件”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之后便已经对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学生并未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发豆芽”这一实践活动虽看上去比较简单,但却能够使得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形成客观体验,进而实现对课堂内容的再加工,以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此举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效果。

(三)“评”——作业评价设计,发挥评价指导作用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教师应当根据所设计作业类型的不同对其作业评价的设计方式进行区分,以保障评价的真实性、客观性和针对性。以书面习题类的作业为例,学生对习题的完成情况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对习题类作业进行批改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有着较高错误率问题的统计和总结工作,进而在后续课堂中体现出这一部分评价的成果,针对普遍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由于班级中不同的学生在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为了保障作业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应当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以上文“发豆芽”这一实践活动作业为例,针对那些学习中下游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评价标准,让学生以掌握“发豆芽”原理为主,并能够尝试性地动手操作。而针对那些学习水平较高,并且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同学,则应当提高标准,让其在能够明确原理的同时,还能够成功发出豆芽。这种分层评价的方式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保护低层次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为高层次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对教学评一致性导向的单元作业设计而言,目标设计是其中至关重要的核心部分,有着统领全局的作用,教师应当在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对作业目标进行设定,参考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布置作业,此举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物作业的实效性,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立足于当下的课程标准,严格落实教学评一致性要求,切实提升作业布置成效。

猜你喜欢
一致性课程标准作业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作业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