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超短波和动态干扰电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活动及疼痛情况的影响

2022-02-12 09:24马利辉郜浩凯张威
中医药信息 2022年1期
关键词:肩部肩周炎肩关节

马利辉,郜浩凯,张威

(1. 巩义市中医院,河南 巩义 451200;2. 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指肩关节产生退行性改变,肩关节周围关节囊、韧带、滑囊、肌腱和肌肉等组织产生炎症病变,从而诱发肩部活动障碍及疼痛,严重者可产生肌肉废用性萎缩,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3]。近年来,随着工作性质、生活及作息习惯发生改变,肩周炎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显示,45 岁以上50%~60%人群伴随不同程度肩周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4−6]。动态干扰电、超短波均为肩周炎常用物理疗法,可改善病灶处血流状态、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缓解患者疼痛。温针灸为中医外治疗法,具有温经活血止痛、舒筋散结之功,故本次研究旨在观察温针灸联合超短波和动态干扰电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缓解、肩关节活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1年9月于巩义市中医院和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90 例肩周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研究组中男性17 例,女性28 例;年龄(50.62±3.37)岁;病程(11.36±3.23)个月。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27例;年龄(50.49±3.21)岁;病程(11.13±3.5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巩义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1040718)。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新编实用骨科学》[7]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①病史:肩部有劳损史、外伤史或受寒、受潮史,或偏瘫史,或局部固定史。②症状:呈持续性疼痛,夜间疼痛更甚,严重者影响睡眠,怕冷,过度劳累、天气变化、阴雨天时肩部疼痛加重;肩部旋转、上举、外展受限,慢性及关节痉挛为主,急性期肌肉痉挛为主;日常活动受限,叉腰、举臂、束带、梳头、穿衣等困难。③体征:肌肉萎缩,冈下肌、冈上肌、三角肌萎缩,内旋、外旋、上举、外展活动受限,关节僵硬,肩部疼痛广泛。④X 线检查:结果多提示阴性,病程较久者可发现肱骨大结骨囊变、骨质疏松或大结节硬化等;关节镜检查或关节镜造影术检查可见肩关节囊缩小。

1.2.2 中医辨证标准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中风寒湿型的诊断标准。肩部串痛,肩部有沉重感,畏风畏寒,遇风痛增,得暖痛缓,苔薄白或腻,舌质淡,脉弦紧或弦滑。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无心、肝、脑、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无凝血系统功能异常;③伴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④年龄20~60 岁;⑤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伴肩峰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急性肩关节损伤、骨质疏松、肩关节结核患者;②神经系统疾病、颈椎病、痛性肌萎缩所致肩周疼痛者;③施术部位皮肤破溃、瘢痕或严重皮肤病者;④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⑤精神障碍,无法与人正常沟通者;⑥依从性差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采用超短波和动态干扰电治疗。超短波治疗仪(广州宏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DL-C),工作频率为40.68 MHz,波长为7.37 m,在肩部两边放置中号板状电极2个,与病灶处相隔3~4 cm,启动微热量,连续治疗15 min。动态干扰电治疗仪(广州康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LDG-2-A),4 个吸附电极为圆形,直径为6 cm,以最疼痛部位为中心,交叉放置4个电极,设置最大输出电流为50 mA,基础频率为(4 000±100)Hz,吸引压为−30~300 mm Hg,差频为0~100 Hz,连续治疗15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6周。

1.5.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选穴:合谷、气海、外关、手三里、天宗、肩贞、肩髃和肩髎,选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φ0.32 mm ×50 mm),消毒针具及皮肤,持针者中指、食指、拇指指腹持针柄,拇指内收进针,中指食指外展,肩髃直刺16~26 mm,外关、肩贞、合谷、手三里、肩髎直刺33~40 mm,气海直刺26~30 mm,天宗直刺16~30 mm,采用平补平泻法运针,得气后加隔薄纸板,选取3 cm 艾灸条,插于针柄处,点燃,每处灸2 炷,艾炷燃烧过程中若烫感难忍,可在相应区域放置硬纸片,减小火力。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6周。

1.6 观察指标

1.6.1 CM-CSF、CRP、β-EP、PGE2、SP水平

治疗前后分别抽取两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试剂盒由睿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M-CSF)、C-反应蛋白(CRP)、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水平。

1.6.2 Constant-Murley量表评分

采用Constant-Murley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此表包含关节活动度、疼痛、肌力和日常生活4 个维度。其中关节活动度包含关节内收、外展、后伸、前屈四项,总分40 分,分数越高,关节活动度越好;疼痛总分15 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肌力总分25 分,分数越高,肌力越好;日常生活总分20 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6.3 中医证候积分

患者肩部酸痛、伴沉重感、得温则疼痛减轻、遇风寒则疼痛加重症状的无、轻、中、重程度,依次计为0、2、4、6分。分值越高,临床症状越重。

1.6.4 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

采用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共有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及躯体疼痛等8个项目,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7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8]。痊愈:患者疼痛消失,肩部功能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0%;好转:患者疼痛、肿胀、瘀斑基本消失,肩部功能改善,但活动后仍有疼痛,9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5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50%。总有效率为痊愈率和好转率之和。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CSF、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M-CSF、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MCSF、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CM-CSF、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CM-CSF、CRP水平比较(±s,ng/L)

表1 两组患者CM-CSF、CRP水平比较(±s,n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 <0.05。

组别例数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CRP治疗前12.06±3.04 12.25±3.21 0.288 0.774 CM-CSF治疗前13.11±3.52 13.25±3.67 0.185 0.854治疗后8.32±2.03a 5.45±1.17a 8.217<0.001 45 45治疗后9.61±2.72a 5.14±1.64a 9.441<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β-EP、PGE2和S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β-EP、PGE2和S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GE2、SP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PGE2、S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β-EP 水平升高(P<0.05),研究组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β-EP、PGE2和SP水平比较(±s,ng/L,n=45)

表2 两组患者β-EP、PGE2和SP水平比较(±s,ng/L,n=4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 <0.05。

SP组别PGE2 β-EP治疗前132.03±20.61 131.58±20.19 0.105 0.917治疗后576.61±30.52a 528.14±25.14a 8.223<0.001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治疗后150.31±22.31a 199.16±25.14a 9.749<0.001治疗前91.56±20.54 90.15±20.12 0.329 0.743治疗后50.32±15.23a 33.45±10.14a 6.185<0.001治疗前735.11±56.92 732.85±55.17 0.191 0.849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 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关节活动度、肌力、疼痛和日常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活动度、肌力和日常生活评分升高(P<0.05),研究组关节活动度、肌力和日常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降低(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量表评分比较(±s,分,n=45)

表3 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量表评分比较(±s,分,n=4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 <0.05。

组别治疗后11.52±1.83 15.16±2.75 7.392<0.001关节活动度治疗前17.29±4.33 17.07±4.11 0.247 0.805治疗后23.12±5.03a 32.21±6.76a 7.237<0.001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肌力治疗前10.35±2.56 9.96±2.42 0.743 0.460治疗后15.75±4.05a 21.42±5.41a 5.628<0.001疼痛治疗前12.65±2.25 12.47±2.08 0.394 0.694治疗后8.35±1.85a 5.62±1.29a 8.120<0.001日常生活治疗前8.34±1.15 8.20±1.07 0.598 0.551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SF-36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者患者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研究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 评分升高(P<0.05),研究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SF-36评分比较(±s,分,n=45)

表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SF-36评分比较(±s,分,n=4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 <0.05。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17.81±4.16 18.18±4.43 0.408 0.683治疗后73.75±10.62a 81.95±13.93a 3.139 0.002治疗后13.49±3.54a 8.73±2.05a 7.806<0.001 SF-36评分治疗前64.51±9.31 64.05±9.18 0.236 0.814

2.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4.44%)(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上肢抬举困难、外展受限和肩关节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肩周炎病变的发生与环境、免疫、内脏疾病及肩部等因素有关,多伴随肩关节周围结构产生退行性改变,其发病基础是肩关节及周围组织损伤,早期病变主要为纤维细胞聚集、纤维组织及毛细血管增生,继而滑膜绒毛肥大、充血,关节腔内渗出浆液,并波及周围关节囊、滑膜,晚期伴随滑膜腔内渗出纤维素,肩部关节及周围组织产生粘连、慢性炎症和关节囊滑膜下层纤维化,致使肩关节活动障碍、疼痛。动态干扰电、超短波均为常见物理疗法,其中动态干扰电是通过给予病灶处中频电流及低频电流刺激,扩张病灶血管,改善血流循环,促进炎性物质渗出;超短波是采用冲击波刺激活血细胞,改善患者肩关节周围血液循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肩周炎属“痹症”范畴,多由患者素体虚弱、劳累过度,加上长期受湿、寒侵袭,寒湿互结,痹阻经络,致使气血凝滞不通,筋骨无以滋养发病[9]。治疗需祛湿散寒、通络止痛。本研究所选合谷穴属阳明大肠经,可祛风、通络止痛;气海属任脉,可益气通经;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可通经活络、活血止痛;手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可活血化瘀,是肩周炎常用穴位;天宗属手太阳小肠经,可行气、活血消肿,常用于肩膀酸痛;肩贞属手太阳小肠经,可舒筋利节,常用于寒痹、肩痛、手足麻木;肩髃属手阳明大肠经,可祛风通络、理气散结、疏经活络、通利关节;肩髎属手少阳三焦经,可祛风湿、通经络。同时于针尾给予诸穴艾炷灸加热,结合灸火热力及艾草温通性,加强温热刺激,达到扶阳驱寒、疏通经络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草燃烧后可产生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质,该物质附着于皮肤,通过炙热作用,产生温经通脉、散寒祛湿、调节经气的作用;艾灸的温热刺激可透达肌层深部,与针灸刺激相结合,促进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解除组织粘连,从而消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10]。

CM-CSF 由损伤内皮细胞释放,为炎性反应敏感标志物,CRP 为急性时相蛋白,可直接参与炎症反应,是机体炎症标志物[11]。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CM-CSF、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温针灸联合超短波和动态干扰电治疗肩周炎患者,可抑制患者炎症。SP、PGE2是传递痛觉信息的神经递质,其中SP 可扩张血管,增大血管内皮通透性,诱发平滑肌收缩,促进血浆渗出,将外周痛觉传至神经;PGE2是疼痛产生的重要递质,当机体受到刺激,可释放PGE2,导致血管扩张、神经水肿及疼痛;β-EP是痛觉抑制性神经递质,可减少初级感觉神经元释放至脊髓,抑制机体释放SP水平,从而缓解患者疼痛[12-13]。研究组PGE2、SP水平低于对照组,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关节活动度、肌力、日常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说明温针灸联合超短波和动态干扰电治疗肩周炎患者,可抑制患者炎症,减少疼痛递质水平,缓解患者疼痛,提升肩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肩部肩周炎肩关节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超级秀场 肩周炎复发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