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习作任我用 巧裁妙写提素养
——小学语文微信习作的策略研究与实践初探

2022-02-12 10:02王明英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年31期
关键词:日记习作笔者

王明英

(沂源县南麻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山东 淄博 256100)

这是一个大时代,也是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微商、微电影、微课……大时代里有微生活,微时代里有大世界。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需要更平民、更大众、更迅速、更精炼的文字表达。微信习作的应运而生,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微信习作,是学生语言积累的新桥梁,流露真情的伊甸园。有效的微信习作,定会让学生爱上表达,为提高语文素养奠基。

笔者把“微信习作的策略研究”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笔者花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微指导,通过“微信群、微课堂、微积累”三个策略让学生掌握微信习作的方法和能力。第二阶段,笔者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关照生活,对生活进行切实的体验与感受后进行微训练,提高他们的习作素养和创造力。具体操作在此不一一赘述。第三阶段是微评价,旨在通过多元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一、微指导,授生以渔注活力

(一)微信群,搭建习作交流新桥梁

“微信”是这几年新兴起的“通信媒介”,笔者在微信上组建班级的微信习作交流群,在师生之间搭起了微信习作交流的新桥梁。把“微信习作交流群”作为习作教学的一个别样“窗口”,巧妙利用“微信”平台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手写我心,引导学生为真情而抒,为兴趣而写,倡导习作是情感的自然表达。相对传统课堂习作教学而言,微信习作没有结构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要求,可以随性而为,随时抒发心境,因而学生爱写,乐意写。鼓励学生在微信习作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拘形式,不限内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自由地诉诸笔端。

这样轻松自在的习作环境,有利于学生从拘束被动的状态中释放出来,减轻习作压力,自如地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简洁又真实地表达出来。总之,“微信习作交流群”这一新鲜事物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成功叩开了“微信习作”的大门。

(二)微课堂 扬起写作方法新风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和创作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的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传统作文课的指导虽面向全体,却无法兼顾个体,更不能因材施教。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可以利用微教学和微课的方式对微信习作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短时间里掌握微信习作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1.微教学,领悟写作方法

微教学之精髓在于“微”,因此,笔者借助微信订阅号,尽快让学生的写作方法在微教学的指导下扬帆起航。由于现代学生往往缺乏生活体验,导致文章无话可写。因此,在指导微信习作中,主要以片段式的教学为主,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运用语言等能力。

针对笔者任教的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尚处于作文写作的初级阶段,因此,每周通过微信订阅号向学生推送一些微信习作的写作技巧,如“作文36 计”“习作指导”等,让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凭借“小贴士”感悟写作方法,以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境界。

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日记》,学生往往流水账式,语言干瘪乏味,于是我推送了如何写好日记的“小贴士”,让学生的微信日记生动起来。在“微教学”中先解答关于日记的相关要点:什么是日记?日记写什么?写日记有什么用?然后整理日记的种类:(1)观察日记(2)活动日记(3)心得日记(4)摘录日记(5)剪贴日记(6)实验日记。接着,出示《写日记的韵律歌》:

最后,课件展示写日记的方法和技巧:

积水成渊,微信习作的“微教学”不仅微用时,而且针对性非常强,学生不仅兴趣浓厚了,写出来的的微信习作也生动了。长此以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写作方法,学会了遣词造句,感悟了祖国语言的博大魅力。

2.微课,灵活有序指导

“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它以小见大,用碎片化形式将学习资源分解,便于学生课堂内外自学和反复研习,既可实现“个体辅导”又“面向全体”。笔者定期推送微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微信习作的要领,最终提高他们的综合写作能力。

如就微信习作中“如何提高观察力”这个难点,笔者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为例,推送专题微课,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些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制作成10 分钟左右的微课堂,就如何提高观察力这个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笔者在微课中,设计了以下步骤:

(1)激趣导入,引出“观察”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2)出示例文,抛砖引玉

(3)习作导图,归纳方法

(4)借助表格,编写提纲

(5)出示锦囊,佳文欣赏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微课”教学的魅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课外自主学习的可能性,从而使微信习作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微积累,为习作储存能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写作文也是这样,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美文多了,写作自然水到渠成。笔者利用微信公众号中的一些写作栏目,希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词汇量,为微信习作储存能量。

如在“小学语文作文”订阅号中的“素材宝库”栏目,依据单元习作容纳了课内外大量的素材,以部编版三下习作六《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为例,好词就分为外貌、表情和心情三类:

1.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虎头虎脑 眉清目秀 面红耳赤 白净柔嫩

满面红光 满头银发 目光炯炯 火眼金睛

浓眉大眼 慈眉善目 气宇轩昂 高大魁梧

英姿飒爽 衣着得体

2.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满面春风 洋洋得意 和颜悦色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气势汹汹 神情沮丧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泪流满面

3.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

心花怒放 满心欢喜 归心似箭 心旷神怡

悲喜交集 百感交集 感人肺腑 心如刀绞

悲痛欲绝 怒火中烧 心惊胆战 心慌意乱

心急如焚 心灰意冷

描写人物的句子(如下图):

(1)她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2)他的眉毛时而紧紧的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的舒展,像个感叹号。她那红嘟嘟的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的苹果一样。

(3)他的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的艺术品。

(4)他那张小嘴巴蕴含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半个鬼脸儿,生气时撅起的小嘴儿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的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5)李老师有一头漂亮的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他站在阳光下,轻轻的一摇头,那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的光环。

(6)我的同学萧红梳着一条大辫子,黑亮黑亮的,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起来蛮漂亮的。

还有“佳文赏析”栏目,更是囊括了不少精彩的各具特色的范文,有《我的“花迷”爷爷》《“辣子”班长》《我的“傻瓜”弟弟》《大名鼎鼎的“范笑星”》《脾气暴躁的爸爸》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了大量的素材积累,学生就“有米可炊”了。利用微信订阅号的功能,笔者为学生提供分块的资源积累,既增加了学生对课内外知识积累的兴趣,又丰富了他们的文化底蕴,孩子们的语言表现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真正实现了“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情感蜕变。

二、微练笔,巧裁妙写提素养

“天机云锦任我裁,得心应手任翕开”。微信习作以微信为载体,独辟蹊径,为学生搭建了全新的习作表达舞台。只要教师善于去激活、开掘、擦亮学生的常态生活,那么习作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没有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作文自然言之无物。借助微信平台,学生乐于发表自己真情实感的心里话,积极发送着参与各种活动、体验生活的精彩纷呈的照片,这样图文并茂的微信习作,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个性化的自由表达。

(一)依托文本,让学生习作妙笔生花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假如教师能抓住这一特点,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微信习作训练点,就能引导学生丰盈语言,沉淀素材积累。

例如:笔者在教学部编版三上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品读,然后分析段落结构,指导学生学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句话的意思”语文知识点,接着出示句子“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鼓起来像皮球一样圆。”这些句子,再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掌握这样的句式。课后,笔者在微信习作交流群上充实了各种小动物的照片和视频资源,再要求学生在交流群中对自己所看到的小动物物进行写话练习,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生1:海底的鱼真是五彩斑斓,它们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可快活了。有的全身布满黑白条纹,就像斑马在自由地“奔跑”呢;有的身穿橙色的裙子,摆动优雅的身姿;有的身穿黑色的披风,像个蝙蝠侠;还有的像一片金黄的树叶飞翔在蓝色的天空里,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呀!

生2:湛蓝的天空漂浮着几缕白云,成群结队的海鸟从远方飞来,在海天之间自由翱翔。它们有的把头扎进海里捕鱼,有的振动双翅飞上蓝天,还有的围成一个大圈在做游戏呢。

微信习作,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文本的句式叙述出自己看到的缤纷世界,在反复的语言运用中,充实了习作素材,拓宽了自己的语言积淀。微信习作,它还让学生在共享中取长补短,达到语言的再积累。

(二)关照生活,让自由创作展翅翱翔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才能更好地获取写作的素材。

微信习作的内容,可以是一个生活的断截面,一束思想的亮光,一个景物或场面的摄取,或者是撒下几颗情感的珍珠,却同样能揭示某个道理,反映生活之甜美、心灵之圣洁,奏出时代的主旋律,唱出未来的心声。写作源于生活,微信习作可以有文字、图像或声音,它没有字数限定,没有文体限定,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历,自由抒发感受,发展个性。如:

生1: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这里!千万朵火红的木棉花在交错的枝头上怒放着,像无数把燃烧的火焰。微风拂来,木棉花在枝头微微颤动,仿佛调皮的小鸟在跳动。好惊艳的木棉花啊!

生2:今天早上,奶奶来我家,还买了很多海鲜,其中有扇贝,我想跟奶奶学做扇贝,奶奶答应了。做扇贝的过程:1.我们先将扇贝用清水洗干净,然后把扇贝放在碟子里摆好。2.剁大蒜、泡粉丝,做配料(把料酒、油、盐3 种配料混在一起)3.把粉丝和大蒜、配料放在扇贝上面蒸,蒸六分钟就熟啦,我学会了做扇贝真开心!

微信习作还可以联系我们身边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如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下,笔者看到很多抗疫英雄的新闻报道,都会马上把这些微信新闻报道转发到班级微信交流群里,并布置作业:认真阅读新闻,并把读后的感受发表在交流群里。学生被抗疫英雄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把无限的敬佩之情纷纷凝聚成深情的文字:

生1:钟南山爷爷,在“疫情”到来的时候,您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第一个带队冲上前线抗击病毒。您是我们心中的高山,您是黑暗中的路灯,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

生2:在抗疫一线作战的医生叔叔护士姐姐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您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您们离开温馨的家庭,离别家中的亲人,奋不顾身地前往一线。是您们在和时间赛跑,真情守护大家的健康。您们辛苦了,期待疫情散去,您们早日凯旋归来!

生3:有一种奉献,叫做坚守;有一种行动,叫做忠诚。他们是人民公安,他们取消休假24小时值守,“哪里有危险就让我们去”,正是有了他们的严密防守,才有我们平安居家的环境。谢谢您们,警察叔叔!

这样的微日记、微评论,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一气呵成,学生从被动束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照生活,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塑造了学生美好的心灵。

三、微评价,百花齐放春满园

每一篇微信习作都折射出学生美好的心灵,每一个跳动的字符都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足迹。笔者引导学生借助微信平台,把微信习作发表在朋友圈里和班级微信交流群里,这样作品的读者就变得更加广泛,同学、家长、老师、亲戚朋友等,他们都可以成为微信习作的评价主体,从而一改过去教师作为学生习作唯一读者的现状,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和鉴赏评价等习作素养。

另外,笔者还在教室设置了“微信习作展示栏”,每周把点赞排名靠前的写得相对精彩的微信习作展示出来。因为有展示,学生在乎“面子”,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作品,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呈现出来的微信习作就愈趋完美。班级里逐渐形成了浓浓的写作氛围,从而开创了“百花齐放春满园”的作文新天地。

文学永远是语言文字的艺术,以微信习作为载体,让学生学习怎样把话说得凝练,再写长文时才能够使文章少些水分多些含金量。越是小身材,越要有大智慧,微信习作写得好的学生,大作文也必定会出彩。微信习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窗口,它沟通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效链接,延伸了作文教学的资源与成效,最终必定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日记习作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习作展示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