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玩——春节

2022-02-13 01:56
科学Fans 2022年2期
关键词:步兵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注重农业的古代人来说,每年的春节绝对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当然它还有更通俗的说法——“过年”。春节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为了让自己玩个痛快,历朝历代的人们可是费尽了心思。

祭祀神灵,祈求丰收

人们最早开始过年是在西周,当然也有人认为是在更早的时候,只不过那时还不叫年——尧舜的时候叫“载”,夏代称为“岁”,商代改为“祀”。到周朝,才有“年”这个说法。

周人以农立国。当时农业落后,作物一年一熟,所以最初的“年”,其实指的是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谷梁传》中记载“五谷皆熟为有年也”,又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有年”是丰收,“大有年”就是大丰收。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一年一度欢庆丰收的活动,这就是年的来历。不过,那时候的年还没有固定时间,只是有了一年一度、新旧交替这个规律,《诗经》中称之为“改岁”。

古人也要看“春晚”

时间来到秦汉,人们在阴历的十月初一过年,也叫“正旦”或“正日”。这时的过年已经是一个举国欢庆的节日了。

朝廷举行大型的朝会,皇帝在朝会上接受百官祝贺。史书记载东汉时期的朝贺是在德阳殿举行,朝贺人数最多时达两万多人,臣子和外国使节向皇帝进献礼物,太官则代表皇帝赐予他们酒食。除此之外,还会在宴会中举行“九宾彻乐”和百戏①表演,这绝对算得上是那个时候的大型“春晚”了。

虽然史书上没有完整的东汉春晚节目单,但仍保留了三个节目的记载:一个是由人扮兽,在房梁上表演,随后进入正殿,扮鱼舞龙。杂技和魔术也是不能缺少的,杂技是走绳,魔术就是大变活人。这些节目在现在看来不稀奇,但在两千年前,那可是帝王级的享受!

民间虽然没有朝廷这么大规模的庆祝表演,但人们也会在过年前三天准备好冬酒。到正日,家长和执事便向祖先献上好酒,然后坐下来享用家宴,和咱们现在的团年饭差不多。

平安富贵是大事儿

东周还没有确定日期的年节,到秦汉已经有了,年兽还没有到诞生的时候,小怪兽已经有了,人们叫它“山臊恶鬼②”。传说中它居住在西方的深山里,有一尺多高,人们撞上它就会生病。

于是从汉代开始,人们便在堂前用火烧烤竹子,使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这就是最早的爆竹。那时候人们不是在除夕晚上放爆竹,而是在初一的早上。除了放爆竹,还燃草,也是为了驱赶恶鬼。

为了祈求平安,汉代的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之一是贴门神。人们还会在桃木板上写上门神的名字,挂在门上,称为桃符,再准备好绑鬼的苇索。除了祈求平安之外,人们还会在春节祈求丰年。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我国的北方地区,还有打粪堆的习俗,名叫“祈如愿”。传说如愿是个有法力的婢女,她能满足人们的愿望。但是她的主人待她很不好,她不堪忍受主人的殴打,跳入粪堆不见了。主人后悔不已,用木棒击打粪堆,呼唤她说:“汝但使我富,不复捶汝。”——只要你让我发财,我就不打你了。

这个主人到底有没有如愿不得而知,这个习俗倒是一直流传了下去,到隋朝改为正月十五的晚上进行,在北宋都仍然有留存。看来过年人们祈祷丰年和发财的習惯,自古就有了。

大型Cosplay表演

在北朝,朝廷会在除夕之夜举行一个古老的祭神仪式——大傩之仪。官方叫大傩,民间也叫傩戏,都是为了驱鬼逐疫保平安。之前这个仪式是在腊日举行,也就是十二月初八,北朝之后改在了除夕。

①百戏

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秦汉时已有,汉代称“角抵戏”。它包括各种杂技幻术、装扮人物的乐舞、装扮动物的表演等,是综合性娱乐节目。

东汉《宴饮百戏图》局部

②山臊恶鬼

也作山魈,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是山里的独脚鬼怪,《山海经·海内经卷》《神异经》等均有提及。

LINK

汉代的门神是两个神话人物,叫神荼、郁垒。

《山海经》中说,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山上有大桃树,盘曲三千里。桃树东北有鬼门,是天下鬼出入的通道。树上有两个神,就是神荼郁垒,看管鬼门,看到坏鬼,就用苇索抓起来喂老虎。

动画《小门神》中的神荼、郁垒形象

宋代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大傩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魏书》记载了北魏文成皇帝时候的大傩:参与者分步兵骑兵,步兵列阵南方,骑兵列阵北方,步兵按青赤黄黑四种服色分队列阵法,到鼓角声响,骑将六人出阵,向步兵挑战。双方各自斗法,变换阵式,但总要以骑兵战胜步兵作为收尾,象征着以骑兵为主的北方战胜以步兵为主的南方。这与当时南北隔江分治的形势有关。

在北魏灭亡之后,北齐与北周继承了除夕之夜演傩仪的习俗。如果说北魏的傩仪近似军演的话,那北齐的傩仪更像是一场大型的Cosplay。据隋书记载,是选乐人子弟,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共二百四十人扮驱鬼的童子,又有人扮驱疫辟邪的主神方相氏,有人扮十二远古神兽。在五更时分,敲鼓入西门,遍舞于皇宫之内。这样的热闹,连九五之尊的皇帝都会冒着严寒早起,端坐观赏。

乡村驱傩没有这么盛大,但是同样热闹。通常是人们戴着狰狞的假面具,扮作鬼神。其中必须有的是两位老人,一个是傩翁,一个是傩母。跳傩者歌舞喧腾,跳笑欢叫,通宵达旦。

除夕的热闹不仅仅属于长安,也属于九州大地上各个州县。很多地区都有围绕着燎火,连臂而舞,醉坐和歌的情形。谁说我国人民不能歌善舞来着。

《魏书》记载了北魏文成皇帝时候的大傩:参与者分步兵骑兵,步兵列阵南方,骑兵列阵北方,步兵按青赤黄黑四种服色分队列阵法,到鼓角声响,骑将六人出阵,向步兵挑战。双方各自斗法,变换阵式,但总要以骑兵战胜步兵作为收尾,象征着以骑兵为主的北方战胜以步兵为主的南方。这与当时南北隔江分治的形势有关。

在北魏灭亡之后,北齐与北周继承了除夕之夜演傩仪的习俗。如果说北魏的傩仪近似军演的话,那北齐的傩仪更像是一场大型的Cosplay。据隋书记载,是选乐人子弟,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共二百四十人扮驱鬼的童子,又有人扮驱疫辟邪的主神方相氏,有人扮十二远古神兽。在五更时分,敲鼓入西门,遍舞于皇宫之内。这样的热闹,连九五之尊的皇帝都会冒着严寒早起,端坐观赏。

乡村驱傩没有这么盛大,但是同样热闹。通常是人们戴着狰狞的假面具,扮作鬼神。其中必须有的是两位老人,一个是傩翁,一个是傩母。跳傩者歌舞喧腾,跳笑欢叫,通宵达旦。

除夕的热闹不仅仅属于长安,也属于九州大地上各个州县。很多地区都有围绕着燎火,连臂而舞,醉坐和歌的情形。谁说我国人民不能歌善舞来着。

小长假去占卜

唐代就已经有了“七天小长假”。《唐会要》中记载:“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日。”也就是当时的七天小长假是从农历二十八到正月初四。当然文武百官和高级地方官员照例是要进宫朝贺。那时候天还没有亮,宰相、三司使、大金吾身着华服,以桦烛百炬,赫赫扬扬簇拥着往宫城里去,长安城里灯火通明,所以叫“诸司火城”。

权贵有权贵的乐趣,百姓自然有百姓的念想。

当时人们流行正月初一在庭院里清理坏掉的鞋子,据说这样家里能出当官的孩子。又说子时初,也就是晚上十一点,在庭院里集中烧毁用坏的笤帚,并且灰烬不能出门,这样来年仓库会堆得满满的。这天人们还会把芦苇烧成的灰炭用线连起来,排挂在芝麻秆上,插在门上,以防疫疠。

除此之外,许多农家也会在正月初一这天占卜一年的气候,指望风调雨顺,年丰岁稔。

Social、Shopping不能少

过年的时候总免不了走亲访友,也总会收到亲戚朋友的拜年短信和小视频。而早在宋代,拜年就已经成为一种社交活动。受限于当时的交通,仕宦之家并不亲自上门,而是派遣仆人将名片送至人家,便算是来过,当时称之为“拜年飞帖”。

宋朝人民爱玩,元旦就是最好游玩的日子。人们去相国寺上香,去集市采购,也去瓦子里看戏。当日京城马行,潘楼街,州东宋门外,州西梁门外涌路,州北封丘门外,以及州南,无不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花朵、鞋靴、玩好,无所不有。这个架势,完全不输现在的“双十一”。

宋朝的除夕有别岁、馈岁和守岁。别岁是在除夕前夜的臘月十九,也叫小除夕,家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馈岁又叫送年盘,流行于南方,是年终之际人们互相赠送礼物。一年辛劳收尾,大伙儿抓紧时间乐呵。亲友互相赠送的礼物,都是竭尽所能,富贵人家互赠盘鲤、笼兔、彩绣,贫穷人家也会拿出新米制作的米糕等食品表达心意。守岁大家就很熟悉了,当时也叫分岁。就和现在一样,一家人围炉团坐,一直到天明。当时的人认为“守冬爷长命,守岁娘长命”,所以有“痴儿女”往往通宵达旦不睡,为母亲守岁。

精心打扮去游乐

明朝的春节,皇宫里的小皇子小公主们都会悉心装扮一番,戴上闹蛾③,还在这天早上焚香放纸炮,然后将门闩或者木杠在院子里地上抛掷三次,称之为“跌千秋”。

当时北京官场的拜年是这样的:主人出去贺节,就在家中放置白纸簿和笔,谁来,都在上头留个名字,就算是拜过。因为主人根本不在家,也就没有迎来送往。

民间要更活泼一些,除了照例都有的祭祀、拜年,之后就是游乐。杭州少年会演习歌唱吹奏,还会舞棍踢球,唱说评话,不分昼夜,当时称之为“放魂”,仿佛放出了一匹匹脱缰的野马。有趣的是,到正月十八收灯,又都老老实实回来,该读书的读书,该上工的上工,各安其位,称之为“收魂”。显然过年期间,大伙儿尽情玩乐,魂都可以不要了,等着过完年再收回来。

你瞧,古代人们的春节娱乐是不是毫不逊色于现在的形式?其实,从各朝各代习俗演变的背后,我们也能发现古代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经济的发达又促进了习俗与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单单一个春节已经无法满足古代人们的娱乐生活。没关系,元宵节这不就来了嘛。

LINK

“小儿卖痴呆”

宋人会在除夕夜天将亮之前举行“小儿卖痴呆”的活动。除夕夜里,孩子们大呼小叫着在街道上行走,说“我有痴呆要卖啊”。有老人坐在帘子下,问:“你这个痴呆卖多少钱啊?”小孩子回答说:“老人家您买就不用钱了,赊给您就好,保证您百年千年都能享用。”这个有趣的习俗寄托了宋人希望孩子聪明伶俐的心愿:把痴呆卖出去,可不就只剩聪明了?

③闹蛾

一种用乌金纸裁成的首饰,有裁成草虫、蝴蝶的,也有戴小葫芦的,只豌豆大小,当时称之为“草里金”,两枚就值二三两银子。

猜你喜欢
步兵
步兵班前进——警戒(XVI)
步兵班前进——警戒(XV)
步兵班前进——警戒(ⅩⅣ)
步兵班前进——警戒(XⅢ)
步兵班前进——警戒(XII)
步兵班前进——警戒(X)
步兵班前进——警戒(IX)
步兵班前进——警戒(Ⅶ)
九二式步兵炮传奇
“步兵”一词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