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 价值意蕴、现实困惑与超越之径

2022-02-13 23:02李晏青
现代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高中生思政理论

□ 陈 杰 李晏青

一、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意蕴

高中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新时代迎来新机遇,也对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教师生命质量的重要体现。”[1]厘定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是本研究的重要前提。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意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概括。

(一)彰显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的必要前提

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包括政治素养、学科素养、道德素养、心理素养等。作为教育引导者,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无疑会对高中生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促进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势在必行。高中思政课教师通过讲授高中思政课必修课程之一的《哲学与文化》,帮助高中生学会使用哲学的观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彰显高中思政课教师深厚的学科素养。促进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彰显其坚定的政治信仰、伟大的理想信念、扎实的学科知识、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温暖的仁爱之心,彰显过硬专业素养,树立良好学习榜样。

(二)提高高中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必然要求

高中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是其从事思政课教学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研究能力、理解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等。其中,语言表达能力是讲好高中思政课的基础,更是关键。新时代科技网络发展,人工智能教学作为创新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仍然无法完全代替传统讲课模式。在此情况下,锻造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利于奠定高中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基础,更成为提高高中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高中生与高中思政课教师具有不同的理解水平、阅读习惯、分析能力与审美趣好。高中思政课教师在讲授课本理论知识和课堂习题时,要通过使用更加简单易懂、生动形象、幽默有趣的话语对想要表达的内容加以描述、解释和转化,在推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完善话语表达,以助力教学能力的飞跃提升。

(三)增强高中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必须之策

理论知识学习是基本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目的。高中思政课的教育实效不仅体现在夯实高中生的理论学习基础,更要落实到铸理想信仰之魂,育全面发展之人。高中思政课是知识传播、思想传授、价值传递的重要渠道。一方面,高中思政课教师通过完善语言表达,优化讲课效果,结合高中生这个年龄阶段较为活泼的性格特点和热衷流行网络的兴趣爱好,用高中生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课,从而抓住其听课兴趣和听课注意力,提高高中思政课的实际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新时代网络迅速发展,各种信息纷至沓来,思想尚不完全成熟的高中生群体受到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较大。在此现实境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迫切需要通过讲好高中思政课促使高中生学好高中思政课,从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更为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通过讲好高中思政课必修课程之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高中生担当民族复兴时代大任的理想信念,增强高中思政课的铸魂育人实效。

二、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惑

(一)高中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说服力不够

高中思政课教师尤其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从而运用先进科学理论为前提来武装头脑和指导教学实践。然而现实教学中,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导致理论说服力不够。毛泽东说过:“要人服,就要说服,而不能压服。”[2]高中思政课教师话语如果缺少一定的科学理论作为支撑,就会显得说服力不强,难以使高中生真正信服,教育实效也因此难以落实。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与高中政治教材联系不够紧密,高中思政课教师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课本知识,语言的学科理论性不够;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学习和运用较少,缺乏经典理论著作的支撑,语言的正确性、科学性和学术性不足;三是缺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流融合,理论知识较为单一,语言的理论丰富性不足。主要原因则在于一些高中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自觉性不够,对教材的了解程度还达不到课程要求,利用课本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运用能力不够。正因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有效运用的前提,高中思政课教师唯有掌握充分的理论知识,才能进一步将知识升华转授给高中生。

(二)高中思政课教师的文化传播力不显

新媒体时代到来,我国文化价值观受到一定冲击和波动,尤其是在面对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文化的入侵和影响时,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在加强高中生文化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实效仍然达不到理想要求。习近平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3]文化传播力不显主要表现在坚定文化自信方面。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信息良莠不齐,网络数据的发展在为教学提供便捷多样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暗藏多种意识形态方面的隐患。高中生处于价值文化多元、利益主体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同时自身思想观念尚未健全、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在此情况下,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对于高中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教育缺乏足够重视,就会导致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坚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主要原因就在于学校及高中思政课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较为忽视对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培育引导,尤其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力度亟待加强。

(三)高中思政课教师的人格感染力不足

“教师的魅力在于其教育过程中人格的彰显。”[4]高中思政课教师自身情感丰富,却不能通过讲课将情感充分表达。高中生无法从中兼得知识学习与情感熏陶两种体验,更难与高中思政课教师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共鸣。具体表现在高中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融入和展现自身的高尚品格,讲课缺乏一定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高中生对此产生的认同感不够。人格感染力是极为重要的,高中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易受新思想感染的高中生,高中思政课教师能否讲好一节思政课,不仅体现在能否将重点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透彻深刻,更取决于其能否充分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高中生。现实中,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往往更容易忽略这十分重要的一点,鲜少运用更有温度、更有力量的话语。长期的高中思政课教学使得一些一线教师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职业倦怠,片面地认为只要讲好每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就等同于实现了教学目标,忽略了对高中生人格方面的长期关注和培养,缺乏树立高中思政课教师良好人格榜样的教育示范意识。

(四)高中思政课教师的思维创新力不强

科技与网络迅速发展,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拥有足够的创新力是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完善自身素质的现实要求。当前,创新意识不强成为新时代教师的突出困惑。例如,在日常教学中缺乏创新思维,缺少网络化、时代化、新颖化的话语表达,无法拉近与高中生的距离,讲课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也难以提升等。一方面表现在思维创新力不强,一些高中思政课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缺乏实时更新,长年累月地沿用传统既有的、简单灌输的教学方法,时代新颖性和教学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表现在话语创新力不强,讲课内容仅来源于高中政治课本,较为单调乏味,没有形成独立完整时刻更新的话语体系,对课堂言语表达方面的研究缺乏重视。其原因在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缺乏自我提升意识和创新理念,对时政新闻关注不够。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网络用语的积累,没有切实做到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而高中生又偏向于喜爱新颖的观点和思想,由此便出现高中思政课教师讲课的理想目标与高中生听课的实际效果形成脱节的现实窘况。

三、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超越之径

(一)晓之以理: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师的理论魅力

1.著作阅读日常化,丰富知识素养。杜威曾说:“教师专业化急需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5]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培养具有一定知识素养的学生,首先必须丰富自身知识底蕴与理论素养。这也是提高高中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高中生对高中思政课教师的喜爱度和信任度都有力影响着高中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毋庸置疑,在与高中生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一位富有理论魅力的高中思政课教师更能够使高中生充满信任感和敬佩感,这样的高中思政课也会更加富有吸引力。对此,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加强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读、细读、研读,从中获得经验与感悟并传授给高中生,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要培养搜集阅读与本学科联系密切的相关资料的良好习惯,拓展知识视野与理论思维,从而展现理论知识的魅力,增强教学吸引力;要主动了解语言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综合不同学科的科学思想理论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支持和帮助,使高中生产生信服感。

2.理论讲解深刻化,增强说服力。“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6]从接受理论角度视察,受教育者在期待视野,即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都与教育者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在掌握丰富理论的基础上,将理论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更加易懂,而理论讲解深刻化的过程最终需要通过讲课来完成。于高中生而言,高中思政课的理论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枯燥乏味性。高中思政课教师要通过讲课将理论的内容、适用范围以及运用方法等方面讲解得更加生动具体,“通过学生容易吸收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7]从而帮助高中生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解释力,化深奥难懂的理论语言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降低理解难度。这样的高中思政课高中生更加容易接受,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也更加具有说服力。除此之外,高中思政课教师还应具有对理论的独到见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独特观点,更能够使高中生信服。在运用理论辅助讲课时,要结合学科具体实际,将理论具象化,促进理论与学科的深度交融,从而增强理论说服力。

3.理论运用趣味化,彰显教学魅力。理论知识的学习常常显得单调。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在理论运用方面,要学会将理论讲解得更加趣味化,吸引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展现高中思政课教师的教学魅力,从而更好地展现理论的魅力。这就要求高中思政课教师在讲课方面要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幽默有趣。对于较为单调枯燥的理论,通过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加以描述,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加以转化,增加高中生对高中思政课堂的喜爱度。如在讲解较为抽象的《哲学与文化》时,通过融入日常生活事例、传统文化故事、时事政治热点等方式,增强理论学习的趣味性。新时代网络的发展也为高中思政课教学提供新的时代课题,网络语言开始流行并融于高中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高中生对新鲜事物的热爱度较高。对此,高中思政课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兴趣爱好,累积善用网络流行语言,完善对理论的既有认知,广泛引用生活实例,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高中生真切感受到理论的温度。

(二)信之以能:坚定高中思政课教师的“四个自信”

1.坚定道路自信。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造新的伟大奇迹,必须始终坚定“四个自信”。[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成就,这与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密不可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同时又适应时代发展的正确道路。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高中思政课教师在讲解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要积极引导高中生正确认识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先进性和优越性,凝聚号召高中生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步伐,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坚定理论自信。专业发展要求高中思政课教师学习理论,“理论的学习,又会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9]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高中思政课教师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由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融合了许多前人研究成果,并经受了实践的深刻检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学马”“懂马”“信马”“用马”,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高中思政课教师自己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传递给更多高中生,使青年一代更加认同马克思主义,在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从而树立理论自信。

3.坚定制度自信。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建立了十分完善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制度体系,为我国快速全面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既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制度优势更得到充分显现。科技网络时代,高中生与网络信息的接触更加紧密而频繁。经历过这次疫情,高中生对于我国的制度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当然,网络上也会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面对网络思潮带来的负面影响,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做好正确价值观的引领,讲好《经济与社会》和《政治与法治》课程,号召全体高中生始终坚定制度自信。

4.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高中思政课教学的丰富宝藏与生动素材。高中生的思想尚未成熟,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高中思政课教师应当带领高中生认真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讲授《哲学与文化》这一课程时,要积极宣传我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端正高中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态度,树立为国建设、继承和发扬我国文化的理想信念,从而做到在面对外来文化入侵时仍然能够坚定文化自信。

(三)动之以情:厚植高中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情怀

1.厚植家国情怀。习近平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10]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高中思政课教师肩负为国家为人民培育栋梁之材的民族使命。扎根中华大地,怀抱对祖国的感恩之心,是为更加出色完成教育任务的时代呼唤。面对新时代文化多元化,高中思政课教师应当坚定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积极学习和宣扬爱国主义精神,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必修课程,将爱国之情传递给青年一代,努力为构建祖国美好未来贡献一份力量。无论是历史进程中出现的爱国主义人物事迹,还是新时代涌现出的英雄事迹,高中思政课教师都要积极关注,为讲好高中思政课积累更为生动丰富的生活素材。通过对身边的英雄事迹进行讲解宣传,让高中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处处皆奉献。在讲课时,高中思政课教师要通过话语将自身丰富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用正确的价值观和深厚的爱国情感感染高中生。

2.厚植传道情怀。对教育的尊崇热爱昭示着高中思政课教师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只有具备了清醒的认识并形成了对专业的高度认同,才能坚定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的决心和信心。”[11]高中思政课教师要怀揣为教育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只有对教育充满热爱,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动力、教学活力与教学生命力。对此,高中思政课教师要保持初心,时刻牢记教育使命,认真负责地对待教学工作。尤其是对于教龄较长的高中思政课教师而言,更要努力克服常年教学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培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定期参加培训,虚心聆听年轻教师讲课,积极借鉴其他教师的讲课经验,择善而从。高中思政课教师的思想观念会自然流露于讲课之中,高中生在感受到高中思政课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的同时也会更加热爱学习。高中思政课教师将对教育的热爱通过讲课的方式传递给更多高中生,从而转化为学习热情。

3.厚植仁爱情怀。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师生互动。打造更有活力的高中思政课,需要充分调动高中思政课教师与高中生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及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影响着教师的个人发展。”[12]作为高中思政课教师,要主动维护好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时刻关注高中生的听课状态。对于高中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要做出及时的解释与回应。优化高中思政课教师“一人独奏”的课堂生态,给予高中生足够的话语权,听从高中生的真实想法,从而完善课堂教学。在讲课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高中生思考,调动高中生的听课积极性,使其能够做到主动回答问题。在提问语与反馈语的使用中,也要注意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

(四)践之以行:创新高中思政课教师的学科思维

1.培养学科素养,构建知识体系。一线高中思政课教师也常会困惑于创新从何而来,其实创新往往来源于实际教学经验与教学感悟,如时政方面的热点、焦点、新点,教学方面的疑点、难点、亮点,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源泉。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特征,从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则要求高中思政课教师形成学科思维。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师每日接触的信息系统庞大且纷繁复杂。结合现实情况考虑教学要求与高中生的接受能力,如何筛选此类多样化信息成为高中思政课教师的困惑。对此,高中思政课教师在讲课之前,首先要在头脑中形成学科思维导图,将知识系统化处理,保证在与高中生交流时能够做到思维清晰,逻辑合理;还要将预习与复习相结合,通过讲课引导高中生独立思考和总结概括,培养学科思维;再者,丰富知识与培养思维也应相互结合起来,不仅要注重知识学习,更要重视能力培养,通过学科化、学术化的语言运用帮助高中生适应高中思政课的教学范式。

2.树立创新意识,形成跨学科思维。创新思维逐渐成为促进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高中思政课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开辟出新的路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高中思政课教师致力于思维创新,创新讲课内容与方式,使话语更具专业性。同时树立综合思维方式,跳出思政教育小圈子,融入教育大圈子。进行不同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培养学生从多学科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升其思维的科学性、灵活性、综合性。培养创造性思维,实施开放性教学,给予高中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话语权力,不断实现教学创新。

3.关注时政新闻,积累网络用语。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平衡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不断了解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不断关注时事政治,积累讲课素材,将创新学科思维现实化、具象化。高中思政课教师既要善于言,也要敏于行,将学科思维转化为实际行动,每天坚持带领高中生一起观看新闻,关心国家发展状况与趋势。另外,紧跟网络时代发展趋势,培养捕捉利用网络信息的习惯。对于其中流行的网言网语、微言微语要学会化为己用,使话语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培养时代化学科思维,敢于更新落后的教学观念,打造动态开放、多元共生的新时代高中思政课堂。

猜你喜欢
高中生思政理论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