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化时代的新生态学校

2022-02-14 09:37张欣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时代信息化

张欣

无论是“平台与技术”的建设与优化,还是“网联与环境”的建设与优化,都是为了应用与拓展的需要。至于应用,有句话说得好:“用才有用,有用不用也就没用。”“三通两平台”如此,“互联网+”教育也如此,混合式教学更是如此。至于拓展,是在应用中不断完善、优化、创新“平台与技术”“网联与环境”等混合式教学的基础要素,目的还是为了应用,当然是为了更好地应用。

我们千万不要小看模式和模式结构,每个模式内部的结构优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优化组合,会构成不同的应用流程。就像万花筒一样,随着转动,里面会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图像。混合式教学也如同万花筒,传统模式、弹性模式、菜单模式、增强型虚拟模式,还有这四种模式中的子模式,如果它们在信息化的教学中“转动”起来,就会显示出强大的教育功能。倘若这些功能在校园里得以实施,以学习者个体成长为中心的学习中心就会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教学中,课程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内容和形式,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以教学《数学课程形式结构》的设计方案为例,详解如下。

其实,数学是解决逻辑思维问题最重要的学科,那么,我们就用逻辑思维的知晓(识记、认知、理解)、应用(分标、综合、训练)、表述(表达的格式)课程形式的结构,来学习数学这门课。就是说,学数学要解决好数学方面的逻辑思维的知晓、应用和表述。

1.逻辑思维的知晓(理解)—基础型数学课程单元结构(输入阶段)

概括性讲解知识点、重点、难点和掌握后的亮点→学习方法的前置指导与掌握后的应用(教师施教方法和家长教养方法也同步实施)→课前看要件(针对性极强的微课)集锦、看动漫视频、周学习目标等,以自教育训练的习得为主→课中梳理后的训练(体现“345N”启动型课程模式)→阶段(单元、章节等)形成性测试→修复、巩固。

所谓“345N”教学模式,是“三段四主五环节N个要件启动型”教学模式的简称。需要强调的是,线上以转换模式、增强型虚拟模式为主,线下按原有模式进行优化,融通到混合式教学之中。

2.逻辑思维的应用(训练)—拓展型数学课程单元结构(编码阶段)

基于综合、《中招题集》的梯度应试训练,形成应试文化;基于项目(任务)清单的多元训练,形成应试能力;基于课程化校园的“应景”训练,形成习惯,体现“345N”驱动型课程模式,着重变概念数学为训练数学中的应试数学、生活数学、故事数学、趣味数学、游戏数学。

线上以弹性模式、增强型虚拟模式为主。线下按原有模式进行优化,融通到混合式教学之中。

3.逻辑思维的表述(格式)—探究型数学课程单元结构(输出阶段)

探究型数学课程单元结构,基于规范性表述的格式训练、基于节假日的拓展性表述的格式训练、基于寒暑假的论文性表述的格式训练。它能体现“343(3)N”拉动型课程模式,凸显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线上以菜单模式和增强型虚拟模式为主,线下以嵌入式整合教学和混合式教学为主。有了完整的课程实施内容和形式,就要设计附着在它身上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进行教学过程中的操作了。

课程形式的结构也很重要,它就像飞机的跑道和高铁的轨道,应引起我们这些参与者足够的重视。

融通“智能化+智能体系+有特色的办学核心理念”,面向未来的学校应该怎么办呢?其一,积极主张将教育教学整合到大数据的云端。主打线上线下相融通的混合式教学。其二,从课程化校园的构建切入,积极构建智能化教育生态圈,涵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以学校教育为核心,辐射其他领域,使普及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融为一体。其三,从校本化课程体系和校本化教学体系切入,积极构建教育生态圈课程体系和教育生态圈教学体系。它涵盖学校、家庭、社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未来学校(或未来学习中心)如此构建,需要认真思考朱永新先生提出的未来学习中心(或未来学校)的定位——

一是从内在本质上说,它会走向个性化;二是从外在形式上来看,它会走向多样化;三是从时间上来说,它会走向弹性化;四是从内容上来说,它会走向定制化;五是从方式上来说,它会走向混合化;六是从师资上来说,它会走向多元化;七是从费用上来说,它会走向双轨制;八是从评价上来说,它会走向过程化;九是从机构设立上来说,它会走向开放化;十是从目标实现上来说,它会走向幸福化。

工业时代的学校如何向信息化时代学校转变?信息化时代的学校究竟是什么样的形态?有人说学校会消失,我不这样认为。其实,工业时代学校如何渐退,信息化时代学校如何渐进,最终完全过渡到信息化时代学校的问题,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并且马上着手要去做的事情。不然,所在的学校就會被淘汰和消亡。

信息化时代的学校,不管叫未来学习中心、未来学校,还是叫新生态学校,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对有基础教育属性的智能体系构建,即学生智力、能力体系的构建。信息化时代的学校,为学生服务的最大特点是以学习者个体成长为中心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那么,工业时代的学校如何转变,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式改良,还是“温良恭俭让”式的开展?当前,新生态学校的大数据、智能化的教育生态圈的构建已经提到议事日程,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时代信息化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