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口语表达成为常态

2022-02-14 09:37范影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本质我会口语

范影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对于数学教学工作,每位教师的认识和所采取的方法都不尽相同。我校在大数学“6+1”课程的带动下,不断推进数学课改,将“数学口语表达技能素养”这一“语文+数学”的整合课程贯穿于一至六年级教学中,使学生既提高了口语表达的能力,又巩固了数学知识,从而逐步构建起完整的数学逻辑语言模式。

数学口语表达的素材来自哪里?我想一定是来自学生的数学实践。日常生活中,我会安排学生拿定额的钱,去购买“最多”的物品。例如,在一年级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不仅让孩子学习元、角、分知识,还组织孩子进行课后实践,去超市购物。我让家长给孩子准备50元钱,让孩子在超市购买尽可能多的商品,最后列出清单,看哪个孩子买的商品种类最多,且在20元内,胜出者为优。这样做是让学生用数学思维去探索,为高年级学习优化统筹打下基础。再比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会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熟悉的图形宝宝最喜欢玩捉迷藏了,赶快来找一找吧!”随后,我出示用笑脸头像遮挡的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目的是让学生从已有平面图形经验中感受角,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接着,我引出新知:“看来同学们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找到答案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好玩的、有趣的角。”这样,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我也给大家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熟悉的角,如牛角、冰激凌的角、亭子角。通过找角,我让学生了解角的特点,再让学生在教室里找找哪里有角,最后用数学思维总结什么是角。从抽象到形象,再回到抽象,让学生学习到知识的本质,为学生口语表达积累素材。

数学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单纯会算术,而是为了锻炼学生思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数学思维是一个需要时间浸润的过程,而教师能做到的就是唤醒他们。学生如果掌握了数学思维,就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发现事物的本质。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周围所能感知的所有事物,都用數字、图形或者符号进行表达,然后通过研究数字、图形、符号间的抽象关系,来探索事物间的本质关联。思维导图是帮助孩子们建立数学思维的好工具,孩子们把思维画出来,就已经是用画笔去表达了。例如,在讲授二年级《长度单位》有关尺子的读法时,我会先让孩子们观察本节课的知识梳理,再开始我的新课讲授,在教学中让学生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让学生分清长短。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打通前后知识点的联系,让孩子们不仅学会表达,而且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把一章节、一册书,甚至一个学段,一至六年级有关于这个知识的要点放在一起进行口语训练,这样的数学表达才是贯穿始终的,才是有意义的,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本栏责编 行 之)

猜你喜欢
本质我会口语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我会分辨
我会玩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放缩
看影视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