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吟诵打开诗词的大门

2022-02-14 09:37王俊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咏柳平仄学段

王俊

吟诵是一种有效的古诗文学习形式,它有助于学生在韵律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下去。我在教学实践中,渐渐摸索出吟诵教学的几个方法。

第一学段: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识平仄。一、二年级学生韵律感很强,喜欢朗朗上口的诗文。教师可以标出平仄符号,带着学生多听多读,初步读出平长仄短、平低仄高。

会标韵。古诗押韵,充满节奏美。如李白的《静夜思》,教师这样讲解:“月光从高高的空中照下来,到处都是明亮的月光,所以,韵字‘光’拉得很长。”根据这样的方法,孩子们就能明白韵字“霜”和“乡”也要读得长。

做动作。学吟诵的时候,不仅用嘴,还要用全身配合节奏。教师可以让学生伸出小手来画平仄。这样学生可以更专注,也更能体会平长仄短的含义。

想画面。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表演等形式让孩子想象诗文内容。如学习《江南》,教师可以带学生转圈、挥动手臂,体会鱼儿在荷叶间往来翕忽的动感,寓教于乐。

第二学段:入情入境,以声悟情

对三、四年级学生,要做好依字行腔和以舞吟诗,以充分调动想象,让大家进入诗的意境。

读好入声字。入声字表示强烈的情感,吟诵时要短读或顿挫。如“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的音高而短,非常有力,把诗人看到柳枝突然冒出新芽、感受到生命勃发时的惊奇与赞叹表达出来了。

体会声音长表延展、高表强调。再如《咏柳》,“高”音拉长,可以感受柳树生机勃勃的美;“绦”音拖长,使人仿佛看到千万条柳枝在春风中摆动。声音的高高低低、长长短短,都有了自己的味道。

记住常用韵的特点。如《静夜思》用的是阳韵“ang”。诗人选择最契合当时心情的阳韵,可以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思念。

第三学段:纵深漫溯,学会品鉴

五、六年级学生有了很好的吟诵基础,我开始教学生体会诗文内涵、走进诗人内心。

记住常用意象的含义。学生了解诗歌中的意象,有助于理解全诗内涵。如贺知章在写《咏柳》一诗时已步入老年,他在新春看到柳树发芽,最想说的应该是珍惜时光、莫负春光。有柳树意象的诗句还有很多,“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是依依惜别之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感叹……

感受文化精神。我带学生读诗人传记,了解文人儒士的精神。历代的经典诗歌都有深厚的文化思想为依托,因此诗才能超越时空、浸润心灵。我们教孩子吟诵古诗,为的是丰富学生的内涵,使他们养成好气质与大胸怀。

用声音打开诗歌的大门,用吟诵感悟诗词的魅力。我带孩子们在诗词的世界里口吟之、手舞之、沉醉之,力求让孩子们爱上诗词、传承经典,做有根基的中国人。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古诗文创意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20021357)

(責 编 莫 荻)

猜你喜欢
咏柳平仄学段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咏柳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咏柳等
春天的马蹄声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逾”与“愈”不同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
咏柳
诗词格律是怎样形成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