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己 越己 悦己

2022-02-14 09:37李晓贺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哪些地方曾子圈子

李晓贺

在朋友圈见到好友发了这三个词:阅己、越己、悦己。

看了很有触动,也想抒发一点浅见,与各位同人分享。

阅 己

我理解的阅己就是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优点、缺点,审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审视自己的理想、愿望,审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表现,都在我们的审视范围之内。

古人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静坐之时做什么?多想想自己有什么过错,有没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即使无事闲聊,也不要谈论他人的是非。这就是个人修身的典范。

《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一天之中多次反省,反省的内容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帮他人做事是否忠诚?第二,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第三,老师传授的东西是否经常温习?曾子的日常反省围绕做事、交友和学习三个方面进行,很值得我们今人思考。

我父亲也常说:“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的时候干啥?那就得想想自己做的事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父亲没有读过书,他的话和古人所说在表达上虽有区别,精髓却是一般无二。我至今记得最清楚的,也是父亲的这几句话。

人要经常审视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每天都在做着怎样的事,哪些地方需要摒弃,哪些地方需要保持,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不审视自己的人,就好像一列缺乏检修的火车,虽然运行很久都是安全的,但随时有可能出事。

越 己

我理解的越己,就是超越自己。

我曾经很想超越自己,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超越自己当作我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努力践行李镇西老师的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我想取得更大的成就,想向别人证明我的能力和价值。

想要超越自己是好事,多少人的成功都源自为了超越自己所做的努力。问题是,这个出发点要正确。比如我想要超越自己的初衷,是为了向别人证明“我能行”,这就没有必要了。如果一个人的努力只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那就说明他还没有脱离“抱抱我才乖”的婴幼儿思维阶段。说白了,他只是在表象上想要超越自己,因而难以真正地超越自己。

所有想要真正超越自己的人,最终都要在不断“越己”的过程中反复“阅己”,才能跳出原来狭小的圈子,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悅 己

当一个人可以不断地“阅己”和“越己”之后,他就必然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那就是“悦己”。“悦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也是心灵的最终归宿。

有什么比让自己身心愉悦更难,也更重要的呢?

所有那些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人们,他们想要成长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想要成为一个能让自己感到舒心愉悦的新的自己吗?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将要成为的是令他自己讨厌的样子,他还会有向前的动力吗?

然而现实是,有很多人都在为取悦别人而损耗生命。加班时敢怒不敢言,是为了取悦领导;孩子万般不情愿还要去上辅导班,是为了取悦父母;一个人面对别人的无理要求还要勉力成全,是为了取悦他人……

是啊,这当中肯定有着许多无奈,可没有学会取悦自己恐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经常会对孩子说要“委曲求全”,说“吃亏是福”。所以许多孩子不是不想取悦自己,而是根本没有人告诉过他,应该学会取悦自己。

当然,取悦自己是要有法律和道德约束的,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茅卫东老师常说人要有边界意识,就是这个意思。那就自己的快乐自己去争取,自己去创造。

当有一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别人的就是别人的,我们做事情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这时候,我们就真正跳出了那个为别人而活的圈子,成为一个悦己的人。

作为教育人,我们能够从孩子、从自己的工作中感受到快乐,我们才会真正爱孩子,真正做好教育。

(本栏责编 清 风)

猜你喜欢
哪些地方曾子圈子
暑假去哪儿
哪吒失手
《不安全游戏》
曾子杀猪
眼力对对碰
朋友无圈
曾子杀人
你的圈子在哪里
朋友无圈
09年的black Ascot val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