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2-15 09:10李龙文汪晓宁何燕飞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椎弓X射线螺钉

李龙文,李 政,徐 东,汪晓宁,何燕飞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骨科,四川 成都 610036)

腰椎骨折是外力下骨质的连续性破坏,其正常功能受损[1]。腰椎椎体体积较大,矢状小关节面伸屈活动度灵敏,椎体具有运动、支撑身体重量及保护神经的三个基本功能;由于腰椎受力集中,发生骨折的概率较大。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中老年人群发生腰椎骨折的概率也愈发多见,中老年人群多因体育锻炼或因严重疾病造成腰椎骨折;中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减退等不利因素导致腰椎骨折容易产生腹胀、腹痛、神经损伤等众多并发症,因此选择一种损伤小、疗效显著的手术方式帮助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显得极为重要[2]。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内固定是指在骨折内固定复位中将骨水泥注入经制备好的钉道置入椎体内、拧入椎弓根螺钉,能够显著起到钉道强化内固定的作用。席银辉等[3]采取该手术方式治疗47例胸腰椎骨折中有效提高内固定稳定性,有效解决了患者术后椎弓根螺钉出现松动影响骨折愈合这一难题。除此之外,腰椎骨折患者时常伴发神经损伤,尽早进行椎管减压以改善神经压迫症状,有利于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本文探讨微创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借鉴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60例,纳入标准:患者均属于腰椎骨折且不伴有其他部位骨折;经X射线、CT等检查患者骨折部位明确;患者具有一定文化,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原发性神经功能异常,心脑功能异常患者,病理性腰椎骨折。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做好消毒、铺菌巾等操作后,以病变椎体为中心作8~12 cm的纵行切口,逐层分离椎旁组织,充分显露骨折椎体上下关节突和横突基底部。以腰椎上关节突外缘和横突中轴线交点为进针点,将骨椎与矢状面角度调整为15°置入椎弓根,深度控制在3~4 cm并确保骨洞在椎弓根内,螺纹攻丝后拧入椎弓根螺钉,其他椎弓根螺钉按上式方法固定,安装连接杆予纵行撑开复位。待未见伤口出血后,冲洗、引流并逐层缝合。

研究组采用微创后路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患者全麻后取俯卧位,经C形臂X射线机检查确定腰椎骨折部位并在患者相应体位作标记,并在标记体位作1.5~2.0 cm的纵行切口并逐层切开直至显露关节突[4],在C形臂X射线机显示下探查骨折碎片或组织对椎管压迫情况,对椎管存在明显占位或有明显神经、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进行椎板后路减压;进一步利用C形臂X射线机将穿刺针放于椎弓根投影外缘处并调整向内倾斜15°,穿刺完成后拔出内芯与穿刺针并置入导丝。借助导丝置入扩大管和保护套,在C形臂X射线机下确认内固定位置钉道完整,将PMMA骨水泥经专用推杆注入钉道进行钉道强化内固定,注入骨水泥完成后拧入椎弓根螺钉;按照上述方式置入其他椎弓根螺钉,安装置棒器置入连接棒,确保撑开复位位置适宜,紧固所有固定螺帽,在C形臂X射线下确认减压及骨折复位情况良好后,放置引流并逐层缝合组织、皮肤。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性治疗。

1.3 评价指标①治疗相关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②术前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Cobb角(上端椎上缘的垂线与下端椎下缘的垂线的交角)。VAS疼痛评分越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越重,Cobb角越小患者术后功能、解剖复位效果越显著。③手术前后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变化[5]: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A~E,越靠近A级神经功能损害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相关情况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相关情况比较

2.2 两组VAS疼痛评分及Cobb角比较术前两组VAS疼痛评分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及Cobb角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及Cobb角比较

2.3 两组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变化术前两组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变化比较 (n)

3 讨论

腰椎骨折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极易造成患者神经损伤平面以下肢体感觉以及运动功能丧失,影响患者正常生活[6]。目前的临床治疗讲究早期进行减压、复位及固定,减轻骨折对神经造成的损伤和压迫,以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上常采取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但该种手术方式为保证足够的视野手术切口较大,同时在反复牵拉、长时间接触容易导致椎旁组织术后粘连、纤维化,容易导致患者术后腰背部肌肉功能受限、慢性疼痛等[7,8]。

前路手术不仅创伤大且手术复杂等导致患者术后容易产生伤口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为避免前路手术带来的众多并发症及尽早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本研究选择微创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本研究在C形臂X射线机的帮助下进行微创手术,研究组切口小、术后发生疼痛程度显著较轻;同时通过C形臂X射线机可以较好的发现骨折碎片或组织对椎管压迫情况,通过对患者尽早的采取后路减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神经压迫,避免受压神经的坏死;在C形臂X射线机的辅助下,对腰椎骨折部位进行准确定位、放置连接杆并经钉道注入PMMA骨水泥强化钉道内固定[9],使得患者术后椎体解剖复位效果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情况显著较好,微创治疗对患者的机体损伤较小;手术治疗后,研究组疼痛程度及骨折复位效果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显著;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微创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中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加增强椎体功能复位,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该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椎弓X射线螺钉
经皮椎体强化术单侧穿刺方法研究进展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3~6岁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在3D打印技术下的测量研究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X射线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天鹅座X-1——最容易看到的黑洞迹象
为何可以通过X射线看穿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