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下翻转课堂在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2-02-16 07:08张心宇张雪昀熊佳辉伍国云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药物制剂稳定性导向

张心宇, 张雪昀, 熊佳辉, 伍国云

药物制剂技术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传统教学模式为“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近年来也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但还是难以完全适应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为此,本研究团队秉承“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面对高职院校大扩招后的生源特点(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不强)和教学现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以充分体现),根据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实践“问题导向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供问题解决的资源,让学习者参与到问题求解的活动中,将隐于问题背后的知识,重新整合并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者的问题求解能力;再通过线上网络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的结合,将教学媒体、教育技术和教学策略进行融合,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目的。现以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中的“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为例,阐述问题导向下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效果反思。

1 教学过程设计

1.1 课前准备

1.1.1 整理学习资源 药物制剂技术是我校正在建设的一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已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建设2年余,课程学习资源基本齐全,已完成重点和难点的微课、教学视频、实验实训操作视频、题库等。除了现有的学习资源之外,还根据本次课程内容设计的要求,上传相应的辅助资料,以满足学生课前学习的需要,如常用药品的说明书及保质期、学校“GMP模拟生产车间”制备的一些药品的质量检测方案等。

1.1.2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情况的分析、学生现有认知能力的分析、学生学习兴趣的分析、学生将来职业倾向的分析等。要求学生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中提供如下情况:个人信息,学习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兴趣,化学知识基础如何,药物制剂技术课堂教学的设想,未来职业选择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发布学习任务并设计教学过程。

1.2 内容设计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包含课程知识和技术技能两个方面。课程知识内容包括:掌握、熟悉和了解药物制剂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药品标准及规范,药物的溶解性及影响因素、表面活性剂及应用、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常见药物制剂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质量检查、包装和贮存等。技术技能方面内容包括: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能娴熟操作有关实训,能正确完成实训结果数据处理。据此,“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这节内容的主要知识点有:学习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范围、制剂中化学降解的主要反应类型、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提高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方法。技能要求是:能写出典型药物制剂稳定性实验方案(如维生素C注射液、阿司匹林等),会熟练操作有关实验实训,并能保质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

1.3 问题设置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遵循“以学生为主,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我们将课前的学习任务设置成问题的方式,注意以下几点:问题要逐层递进,能联系前后主要知识,并把主要知识点、难点融入问题内;问题的设置以所用教材为依据,但不限于所用教材,要结合本专业的先进技术和行业特色来设置问题。根据以上原则,本节内容的学习任务书以12个问题的形式呈现,现列出几个主要问题: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哪3个方面?②容易发生水解反应和氧化反应而变质的药物主要有哪些类型?③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哪些处方因素会影响药物制剂的稳定性?④提高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方法有哪些?⑤对易氧化和易水解的药物分别可采取哪些稳定化措施?⑥每个小组设计1份药物有效期预测实验方案(如维生素C注射液、阿司匹林等),要求组内1人总负责、其他同学共同完成。于上课的前1周,将学习目标、要求、上述问题等学习任务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发布,同时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规定人数的学习小组,组内成员轮流担任组长。

1.4 课前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学习任务,借助教材、超星学习通平台上精品课程资源及其他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解答有关问题。由组长督促组内成员按时学习,了解组员的学习情况,收集疑问,在平台上组织讨论,教师参与讨论、解答疑问。

课前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根据学习通平台提供的学习数据对学生在知识点学习、学时完成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及学习通平台上的问题互动等方面进行评价打分,作为过程学习考核的分数。

1.5 课堂教学

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通平台学习、答问、讨论的情况及本节的知识点,设计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重点。课堂教学主要分为4个过程:①组长汇报本组学习情况;教师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在电子白板上呈现出来,供学生讨论。②每组派出1人展示“药物有效期预测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案,并加以解说;选出最佳方案,予以表扬和加分,教师和各组组长对其他组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分,综合分数作为过程学习考核的分数。③学生根据白板上的疑问和自己理解点的不同,相互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把握好课堂讨论的节奏,为了更好地体现翻转课堂的效果,调动学生发言积极性,只要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分。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讨论,能更系统地将自主学习的知识进行内化。有些问题学生不能解答完整或因理解不同导致偏差时,教师需在课堂上加以补充或解惑。④教师归纳总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重点、难点及应用问题,进行选择性讲解,并适当拓展,如: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容易发生水解反应和氧化反应而变质的药物类型,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如何调节药物的pH,提高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方法等。难点有:药物制剂有效期(t0.9)和半衰期(t1/2),药物制剂有效期的确定,如何调节药物的pH,药物有效期预测实验方案设计。对于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内容,教师着重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促进知识内化。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课堂的管理者和学习的解惑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2 教学效果评价

问题导向下的翻转课堂面授的时间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1]。笔者调查了学生对问题导向下翻转课堂的接受度及自主学习的效果,在“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章节学习后发放102份调查问卷,100%回收并有效,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102名学生学习效果调查结果[n(%)]

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认为:问题导向下的翻转课堂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提高沟通、交流、协作能力。由此可见,此模式下的教学效果较好,大多数学生接受并认同。

3 教学反思

“问题导向”源于波普尔的问题理论。该理论认为:科学理论、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又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的[2]。在该理论的基础上,一些学者提出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3]。在教育学研究者看来,科学知识的增长从问题开始,发现问题既是已有的知识成果,又是对未来知识的刺激和探究,在对问题的追问、探索和解决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养成,并促进其个性的发展[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学习平台,学生课前通过自主学习,课堂内外的生生、师生交流讨论来实现课程知识内化的一种教学模式[5]。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应用中,根据学习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方式[6-7]。本文是在问题导向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设计成问题的形式,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指向性,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借助本课程学习资源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完成对本课程新知识的构建和内化。

问题导向下的翻转课堂通过在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使笔者认识到,要使翻转课堂的教学顺利进行,并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要求更高。准备阶段教师要根据授课对象(学生)的学情来确定相关学习任务书的呈现方式;课前教师需要根据学习平台提供的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整理,掌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据此设计合理有效的面对面课堂教学形式;课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在这个知识更新非常快的时代,每个人都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因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职药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将“自主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而问题导向下的翻转课堂恰好契合了这一点。总的来说,在课程教学改革上,不管采用何种教学形式,教师都是关键。要发挥教师“导学”的关键作用,教师要勇于改革、创新,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 结语

信息化时代海量的学习资源使课堂教学形式不断变化,翻转课堂这种教学形式正被高校不断应用,也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大网络平台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新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沃土。在这“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互联网+”时代[8],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只有创建具有专业特色、有利于专业课程核心素养及技能培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才不负这个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

猜你喜欢
药物制剂稳定性导向
结构设计稳定性保障策略研究
抬升角对食蚜蝇飞行动稳定性的影响
“偏向”不是好导向
弱电网条件下V2G充电桩的并网稳定性分析与改进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犬只导向炮
药物制剂实训基地信息化资源库建设探究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
PEG在药物新剂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