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老年人户外活动现状及其空间特征调查分析
——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例

2022-02-16 10:46张子一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100144
安徽建筑 2022年1期
关键词:毓秀住宅区长椅

张子一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 100144)

1 引言

十四五期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逐渐重视,但对高校社区中的老年人生活居住现状的关注尚有欠缺。了解在高校内生活的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形式和户外活动空间环境的特点,能够为高校住宅区适老化改造的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以观察调查和调研问卷调查为基础,对高校养老的老年人的户外活动进行现状调研、了解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真实需求,关注高校内老年人户外活动的空间特点和不同年龄老年人的活动特点,为高校住宅区内的户外活动空间适老化设计提出建议。

通过数据收集方法(表1)深入了解高校老年人户外活动背景与条件,是为本研究的开展寻找理论上的依据和支撑。在调查问卷和访谈前,做好预调研工作,通过环境观察和行为观察,记录当地的环境现状,并观察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和轨迹,了解现状特征。根据观察结果,设计并完善问卷,针对有效目标群体发放问卷。在问卷调查的同时,可以进行访谈,围绕高校老年人户外活动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的结合能够更大范围地覆盖目标群体的使用感受,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数据收集方法 表1

2 户外活动现状及空间环境使用现状调研

2.1 调研概况

调研社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晋元庄路5号的北方工业大学校区内,调研对象为生活在北方工业大学内的老年人群体。该社区为高校内家属住宅区,共有板楼8幢和台阶花园式住宅3幢。调研社区内的对象老龄化现象严重,老年人口比例高,人口构成多样,同时因地址位于高校内,老年人共享高校的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设施,户外活动相对丰富。

调研时间为2021年4月19日(星期一),天气晴,气温14℃~28℃,微风。实地调研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观察和拍摄老年人的日常户外活动方式,记录真实的活动内容与形式;第二是观察并记录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现状,包括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人数、使用方式和使用频率等;第三是对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环境现状的调研和记录,包括空间场地的有无、空间的大小和空间的类型等。同时对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直接的访谈,最真实直接地了解老年人对在高校内户外活动现状的感受和使用公共空间的感受。

2.2 社区内老年人户外活动及空间环境使用现状

2.2.1 道路现状和绿化分布

校内的道路分为车行道和人行道,通往住宅区单元门的道路为车行道,方便住宅区家属车辆进出,通往教学楼和校内中心与毓秀广场等公共空间的道路为人行道,保证校内通行人员的安全问题。住宅区附近的绿化相对丰富,有沿道路布置的景观灌木丛,也有集中布置的绿地。在台阶式花园住宅的首层花园内,有居民种植的草木和蔬菜。大部分使用率很高,但缺少管理。

2.2.2 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分布

通过调研的实地观察,对老年人活动场所空间进行叠加,得出老年人户外活动发生频率较高的空间节点有三个(图1)。

图1 老年人户外活动发生频率较高的空间节点

3 户外活动现状及空间环境使用现状分析

3.1 北方工业大学校内社区老年人及户外活动特征

当天对不同年龄段在户外活动的共计30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男性为11人,女性19人。

3.1.1 年龄构成

通过图表(表2)可以看出进行户外活动的老年人年龄段主要分布在60-69岁和70-79岁阶段,其中两位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出行,均有人陪同。

参与调查的老年人年龄段分布 表2

3.1.2 职业构成

通过图表(表3)可以看出在校内生活的老年人主要为退休人员,是主要的活动群体,这也说明退休老年人有充足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其他是自己无业或退职,为帮子女带孩子而来校内生活的老年人。

参与调查的老年人职业构成 表3

3.1.3 居住情况

通过图表(表4)可以看出,老人有配偶或与孙子女同住的居住情况,老人外出活动的比例更大。结合调研观察现状,老年人大多数和配偶共同外出,或者因哄孩子在户外活动。

参与调查的老年人居住情况 表4

3.2 户外活动空间特征

通过上述调研数据,对30位老人的户外活动空间分布发生频率较高的空间节点进行分析(图2、图3)。由于各个空间的功能构成及类型差异,在该空间进行户外活动的老年人的人数和活动类型也不同。

图2 各节点老年人数分布

图2 各节点老年人数分布

3.2.1 毓秀花园

毓秀花园(图4)位于毓秀广场西侧,正对月亮门有一条东西向且布满行道树的道路,北侧为组团布置的植物和曲折小路,在小路的尽头有一处小空地和一把长椅,空地旁边有一个常年不用的地下室出入口,门口的小石墩处,常有孩子在这里玩耍,带着他们的老人在长椅上休憩聊天。南侧公园沿道路布置了几把长椅,引得很多老年人在此晒太阳和聊天。后面的大松树形成的树荫在夏日可遮阳,圆形的墩子围绕成一个丰富的空间,在调研的时间段内,少有人驻足。分析原因:从图表可以看出在此处的老年人活动人数最多,活动类型也最丰富,该空间能够满足静坐和散步的活动需求,因该空间有一条通往毓秀广场的道路,使得常有路过该空间的老年人与静坐在路旁的老年人产生交谈,树荫和座椅为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

图4 毓秀公园老年人户外活动现状图(作者自摄)

3.2.2 校医院东侧花园

该空间(图5)位于校医院与住宅区中间,除了优美的景观还有很多健身器材,常见老年人哄着孩子在健身器械附近玩耍,也有老年人自己选择适宜的器械进行锻炼。在北侧的较大空地中布置有四把长椅,老年人常在椅子上休憩闲聊。分析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空间散步的老年人比较少,因该空间内既有较大空地也有曲折的小路,两侧有丰富的绿植,相对静谧且道路的铺装不是特别平整,所以在该空间散步的活动类型较少。该空间位于校园超市和西北侧住宅楼的中间,于是在该空间有拉着购物小车满载而归的老年人在户外活动。

图5 校医院东侧公园老年人户外活动现状图(作者自摄)

3.2.3 住宅区中心花园

该空间(图6)位于台阶式花园住宅和南侧板楼住宅楼中间,呈长方形的规整花园,空间内有两块较大的活动空地,主要布置着几把长椅,老年人坐在长椅上休憩闲聊。分析原因:因该空间与住宅单元门正相对,也有老年人骑着小车,将车停在空地路口,在空长椅上进行户外活动。椅子上也有自制的泡沫海绵垫子,足以见得老年人经常在此进行户外互动,且座椅在舒适度等方面没有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两块空地中间有一条笔直的小道相连,常有孩童在奔跑,老年人在长椅上静坐看护。

图6 住宅区中心公园老年人户外活动现状图(作者自摄)

图6 上:郎寨民宿地块平面图;下:郎寨民宿地块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3 户外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3.1 闲置空间

东北侧几幢住宅楼之间的通道里,经常有老人坐在这里聊天休憩,还将自家的椅子搬出来提供更多的座椅(图7)。该空间虽然往来的学生与老年人颇多,但是因其有建筑物和树的遮荫效果,老年人仍旧喜欢聚集在此,证明这这个空间有开发的必要性,应该在附近增添活动设施来改善空间。

图7 闲置空间(作者自摄)

3.3.2 地面铺装

对于老年人常活动的场地应多注重铺装的平整度,毓秀公园的主要道路的铺装很平整(图8),经常有坐轮椅的老人经过,校医院东侧公园和住宅区公园,因其曲折的小路上的铺装不平整,很少有坐轮椅的老人前往。

图8 平坦铺装(作者自摄)

3.3.3 座椅

在此次调研中看到有两处有关座椅的思考,一个是住宅区的公园长椅上,有老人自己垫上了泡沫塑料(图9),为抵御冬季的冰冷也是为了让久坐休憩更舒服些。第二个在北侧住宅区夹道两侧,有老人直接搬来了家里的椅子,更宽厚的座位和结实的拷靠背,会让老年人的户外活动更加舒服。

图9 座椅上的泡沫垫(作者自摄)

4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校社区中依托于高校内的公共活动场地资源,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场地和形式比较丰富,绿化和道路规划完整,周围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十分适合居住。同时调研和观察发现,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类型频率最高的是静坐闲聊,因为闲聊发生的地点一般在公园里、广场边、树荫下等空间里,让老年人在这里相遇、驻足,形成了临时的活动空间。对于这种情况,应当保留此类空间并适当配以活动设施,类似长椅、棋牌桌或者健身器械等,给老年人设计一处安静的空间,创造一个亲切交流的空间。针对于长椅的设计,也应考虑部分老年人的需求,例如冬天座椅太凉、座椅没有靠背老年人不方便等,可以改善部分座椅的舒适度,打造更为舒适的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

猜你喜欢
毓秀住宅区长椅
高密度电法在新建住宅区地下溶洞勘查中的应用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让户外长椅回归简单
有时我只是我的另一个样子(外一首)
无限追踪⑧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
传统造园思想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住宅区物业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