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重温小平的话

2022-02-17 01:24
南风窗 2022年3期
关键词:谈话改革开放国家

30年前,也就是1992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无论是在百年党史还是国家发展史当中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说人们也都知道,这件大事就是邓小平南方谈话。这年的1月18日至2月21日,已经88岁高龄的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他一路走,一路看,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邓小平南方谈话有很多“金句”,人们都耳熟能详,比如: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等等。

南方谈话阐发了一系列全新思想,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重新进行定义,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当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提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今天,“市场”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已经是如空气一般的存在。市場经济释放的个人和社会的活力,深刻改变了这个国家的面貌。可以这样说,这个国家的中坚力量都是这个不平凡历程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历史往往是这样的,眼光放远一点,有些事情会看得更清楚。30年后的今天,再次重温邓小平南方谈话,会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为什么有的人会评价说,邓小平为了这个国家进行了奋力的“最后一搏”。

当时,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包括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制裁”,比如美国,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阎学通的话说,当时的对抗程度远远大于当下的“选择性脱钩”。世界社会主义发生的严重曲折,对我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种负面影响,既包括对社会主义前途的信心,也包括对改革开放的怀疑。在两种社会制度呈现比较激烈对抗局面、外部压力不断加大的时候,对抗性思维必然会上升,姓“资”姓“社”的疑问必然会笼罩着人们,甚至会发生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是否要变化、还要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争论。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头脑无疑是非常清醒的。他的眼光,一面看向世界,一面看向自己国家的人民。作为一个大政治家,他真正悬心的是,如果这个国家的发展落伍了会怎样,如果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不能持续改善会怎样。

正如他说的,人民,最终是要看实践,“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面对波谲云诡的外部环境,在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把中国这艘巨轮重新校正到了改革开放的航道上,这就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改变了历史进程的源头所在。

30年后,回顾国家的发展历史,不能不让人由衷地说一句:感谢邓小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在最近的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国际形势发生什么变化,中国都将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中国将继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拓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当下,随着国际形势的更加复杂以及中国经济底层逻辑正在发生的剧烈变化,对于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如何处理,如何在激烈的国家博弈中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正如不久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预期转弱”。

此时此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如果结合30年前邓小平是如何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的,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猜你喜欢
谈话改革开放国家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把国家“租”出去
(1)阅读理解两则
关于《辽沈决战》一书的谈话(一九八三年八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