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针联合腹针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研究

2022-02-17 02:07贾杰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22期
关键词:体针腹针纯音

贾杰海,陈 静

(永康市中医院,浙江 永康 321300)

神经性耳鸣是指所有外界声源都消失的情况下仍能感知到声响,轻度的耳鸣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但如果不引起重视,及时改变生活作息习惯或接受康复治疗,耳鸣症状会逐渐加重,影响听力、睡眠、情绪,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困扰[1]。由于神经性耳鸣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临床上也无特效药[2],多常规使用大剂量激素、扩血管等药物进行治疗,长期应用有一定不良反应。传统针刺疗法能调气血、通经脉,对持续性的耳鸣具有很大的适用性,但不足的是治疗周期较长。腹针疗法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特色,为明确腹针疗法在神经性耳鸣中的临床疗效,笔者采用体针联合腹针治疗神经性耳鸣,并与单用体针、单用腹针疗法作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1.1.1西医诊断标准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关于耳鸣的诊断要求为参照:主观性耳鸣,单侧或双侧,间歇性或持续性,表现为蝉鸣、口哨声、隆隆机器声以及风声等,伴或不伴听力减退或头晕。专科检查:耳郭正常,外耳道无炎症,骨膜完整无损,界限清楚,活动性良好,鼻咽检查正常。辅助检查:常规听力学检查,如声导抗检查和纯音测听。对可疑的内耳或脑内占位性病变者进一步用CT、MRI等进行排除诊断和综合鉴别诊断,以确诊为神经性耳鸣。

1.1.2中医诊断标准 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十三五”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关于耳鸣的诊断要求为参照,并符合外感风邪、肝火痰壅、肾虚证型辨证标准。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30~70岁,单侧或双侧耳鸣;②首次发病,首次在永康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病程1~6个月;③按照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量表得分,严重程度Ⅱ级(含)~Ⅳ级(含);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经检查证实由外伤、肿瘤与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耳鸣,以及全聋伴耳鸣者;②发病后在外院诊治者或已采用相关治疗者;③合并糖尿病、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④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1.4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①剔除标准:纳入后未接受试验方案所规定的治疗措施治疗者;未按规定方案治疗,或合并使用其他疗法或药物而无法判定疗效者。②脱落标准:未完成试验而中途退出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③中止标准: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中止试验者。

1.5一般资料 选择永康市中医院针灸科2019年9月—2021年9月门诊治疗的神经性耳鸣患者90例。采用随机化方法,应用SAS软件产生序列号为01~90所对应的随机化方案,以序列编号的不透光密封信封隐藏,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被纳入研究的顺序分为体针组、腹针组和联合组各30例。3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永康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0190010)。

表1 3组神经性耳聋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6治疗方法 3组均给予针灸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6次后休息1 d,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6.1体针组 采用体针治疗。取穴:耳门(患侧)、听宫(患侧)、听会(患侧)、翳风(患侧)。配穴:外感风邪配外关、合谷;肝火痰壅配太冲、丰隆;肾虚证配太溪、肾俞、足三里等穴位。选穴配伍、针刺方向及深度等参照“十三五”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器具: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25 mm×40 mm,苏州东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刺手持针刺入穴位,针刺深度0.3~1.0寸,针刺得气后(患者有局部酸、胀、痛感,医者觉针下沉涩紧张为得气指征)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后拔针,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

1.6.2腹针组 采用腹针治疗。主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阴都(患侧),滑肉门(双侧),商曲(双侧),大横(双侧),上风湿点(患侧),气穴(双侧)。选穴配伍、针刺方向及深度等参照第2版《腹针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器具: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25 mm×40 mm,苏州东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操作方法:让患者取仰卧位,施术人员协助患者完全暴露腹部,以直尺按腹针取穴方法取腹部穴位,常规消毒后,单手持针快速进针,腹部穴位按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的顺序进针,破皮后缓慢刺至相应深度,引气归元深刺,大横、滑肉门、商曲中刺,阴都、上风湿点浅刺,留针30 min,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

1.6.3联合组 采用体针+腹针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体针治疗的同时采用腹针治疗,具体治疗步骤和方法同上。

1.7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治疗第4周末进行耳鸣残疾量表评分和纯音测听测试,评估3组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临床疗效。①耳鸣致残量表共25道题,回答“是”得4分,“有时”得2分,“没有”得0分。耳鸣致残量表得分是将25题的得分相加,量表得分越高,级别越高表示自觉耳鸣程度越严重。1级:无残疾,耳鸣致残量表得分为0~16分;2级:轻度残疾,耳鸣致残量表得分为18~36分;3级:中度残疾,耳鸣致残量表得分为38~56分;4级:重度残疾,耳鸣致残量表得分为58~76分;5级:极重度残疾,耳鸣致残量表得分为78~100分。 ②纯音测听是测试听敏度的、标准化的主观行为反应测听,在隔声室内测试患者气、骨导,并计算出0.5,1,2,4 kHz的平均听阈。③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耳鸣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并根据耳鸣致残量表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耳鸣致残量表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耳鸣消失,听力恢复正常;耳鸣致残量表减分率60%~100%。有效:耳鸣由影响工作和睡眠转为在嘈杂环境中出现,或由嘈杂环境中出现转为安静环境下出现,或由持续性发作转为间歇性发作;耳鸣致残量表减分率10%~60%。无效:耳鸣无改善,甚至加重;耳鸣致残量表得分反增加。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8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R×C列表卡方(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时,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多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时采用非参数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有病例均完成随访,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2.13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体针组、腹针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体针组及腹针组(P均<0.05)。见表2及表3。

表2 3组神经性耳聋患者治疗第2周末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3 3组神经性耳聋患者治疗第4周末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3组治疗前后纯音测听听阈比较 3组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纯音测听听阈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第4周末均明显低于治疗第2周末(P均<0.05)。联合组第2周末、第4周末纯音测听听阈均明显低于同期体针组和腹针组(P均<0.05),体针组、腹针组第2周末、第4周末纯音测听听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3组神经性耳聋患者治疗前后纯音测听听阈比较

3 讨 论

神经性耳鸣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耳部疾患,耳蜗是机体能听见声音的主要结构,当耳蜗受到急性或慢性损伤或耳蜗发生病理改变后,局部组织细胞缺氧引起耳鸣,由于耳部多无器质性病变,难以被查出。长期的持续耳鸣一部分可逐渐发展成耳聋,临床诊治过程中常见到单侧或双侧耳鸣、耳鸣与耳聋共存的现象[3]。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耳鸣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越来越年轻化。因此,采用及时有效的方法治疗对促进该病的恢复,减轻患者耳部的不适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显示,通过脑白质结构重塑可改变脑白质微观状态[4-5],采取鼓岬电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迷走神经电刺激等治疗,在神经冲动传导通路上施加干预,可直接建立与相关神经的联系,从激发冲动到兴奋再到改善内循环,逐步达到完成神经冲动的传导,也可达到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目的[6-7]。同时,降低甲襞微循环襻周积分、流态积分、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也有助于耳鸣恢复[8]。

研究显示,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认知行为疗法、五行音乐疗法、耳鸣习服疗法干预,可帮助神经性耳鸣患者患者适应耳鸣的自身环境,缓解耳鸣带来的精神心理不适,减少激素、扩血管等药物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9-10]。病程较长的神经性耳鸣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情志障碍,而不良情绪状态又会再次诱发机体对耳鸣的感知,因此临床诊治中应重视患者情绪、睡眠问题[11]。

传统中医药疗法具有辨病、辨体、辨证为一体的治疗理念[12-13],诊断治疗上主要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然后对症治疗。有针刺、艾灸、耳穴埋豆、穴位注射等疗法,不良反应少,相对比较经济,可长期、多次反复使用。针刺选穴以少阳经穴为多,相关研究显示治疗耳鸣取穴频数前5位的依次是听会、翳风、听宫、耳门及中渚[14],头面部取穴以交会穴居多,并配合经络远端取穴,以调气血、通经脉[15]。长期压力较大或者长期伏案工作人群,可加颈夹脊穴,放松颈部肌群,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耳部血供,减轻耳鸣。

腹针疗法是由神阙布气理论、腹部八廓共同组成的多层次的、立体的辨病辨证和取穴体系,相比普通体针针刺治疗疼痛感觉较轻,在疼痛类疾病、肥胖、失眠等方面疗效独特。“神阙系统学说”是以脐为中心,由脐向胎儿全身输布气血津液并带走废弃有害的物质,治疗上亦可从腹部以“布气”的关系来调理相关经络,使之达到“耳病腹取”的效果。腹部八廓定位是以神阙为中心,关元为水,为坎,主肾与膀胱。中脘、下脘居中,中焦可健脾益胃,气海、关元位于下,可固肾培元,四穴共用为引气归元,可调补脾肾,使宗脉充而肾窍通,有助于耳鸣的恢复,再联合传统针刺,辨证施治。

本研究中,体针联合腹针组治疗第4周末纯音测听听阈明显降低,且总有效率达96.7%,说明体针联合腹针具有持续作用,且作用明显优于体针、腹针单独治疗,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体针腹针纯音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民用飞机噪声适航审定中伪纯音影响的去除方法
健听青年短纯音ABR测试结果分析
短纯音及切迹噪声掩蔽的短纯音ABR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成年人纯音听阈的评估△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耳穴按压配合体针治疗酒精成瘾临床分析
腹针疗法临床应用新进展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腹针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