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在形中更直觉,形有数时易入微

2022-02-18 19:56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数形图形教学活动

颜 江

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借助“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的方法使问题简单化。此数学思想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较为常见,作为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有效的解题方法之一,正在被广泛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本质是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培养学生的“有氧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高效教学。本文结合课堂实例,具体阐述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形结合的有效教学。

一、数形结合的教学优势

(一)直观化教学

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必须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基本标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数学学习过程设计对应的数学教学方案,从数学解题、问题推导、信息搜集等角度入手,剖析问题的具体构成元素,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但对小学生来说,多要求共存的数学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多种理论与教学要求在课堂上共存,导致学生难以快速地掌握数学知识;大部分数学教学资源以数字、符号为构成元素,理解难度较大,教学素材难以理解。在针对有关数学知识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很难使学生快速掌握数学学习要求。数形结合则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数学课堂上,有关教学活动围绕着数字、图形两大要素开展,教师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的算理知识,但不以计算的方式进行授课,而是借由图形加工相关数学问题,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在数形结合的推动下,答案、结果等评价性要素被暂时舍弃,学生需要借助直观的几何图形去理解数学问题,从而形成数学探究思维[1]。对小学生来说,数形结合给出了更为直观的学习方式:先看图,再提问,最后解决问题。数学教学演化为一个搜集资源和知识的过程,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理性化教学

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几何学”的有关概念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后世几何学的不断发展,数字与图形之间的壁垒被逐渐打破,关于数字与图形之间关系的探索逐渐演化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原动力。阿恩海姆认为,思维的基本材料是表象,而不是人们通常所强调的概念和语言。这一观点指明了思维与客观现象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认识到有关材料之后形成数学思维,并通过对材料的挖掘、探究来锻炼自身的思维意识。对教学活动来说,“表面现象”远比复杂的数学理论更为重要。在数形结合教学下,数学图形材料作为“现象”出现在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在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同时,借助图形来掩盖数学理论,要求学生通过理性分析过程掌握相关数学关系,重新理解数学知识[2]。图形中包含多种数学信息,可对学生的数学推导能力和逻辑思维等关键素养进行开发,从而促使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找准数学学习的突破口。教师要抓住教学的理性化、功能化特点组织授课,积极挖掘数形结合的教学功能,以图形呈现数学关系,锻炼学生的相关数学思维,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二、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 “图” 引 “数”,掌握计算思路

计算教学只有搞明白了算理“为什么要这样算”,才能真正掌握算法“如何计算”。在“数”中寻找“形”,把计算问题转化为形状、图示去解决问题,这样的直观呈现,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3]。同时,学生在探究、领悟算理的过程中,建模思维也可得到发展,形成抽象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小学生由于感性思维的发育程度比理性思维要高,其在数学学习中更容易从直观的“形”中读取信息,而对抽象的“数”缺乏敏感度。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弥补短板,在数形结合教学中,训练学生对“数”的判断能力,使其在面对“数”时,也能够拥有足够的分析能力,更好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一课时,如果只是让学生知道计算方法——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记住并运用,计算的正确率较高。但是,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会机械地计算,还需要让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算理。课堂上,教师通过图形的展示为学生讲解相关数学知识:将一个圆形分成6 份,要求学生说明每一份与原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算理推导不难发现,被分割之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保留着“局部”“整体”的关系,即6 份能够重新组合成一个图形,由此引出“六分之一”的数学概念。教师在讲解算理之后导入新一轮的数学教学:既然等分的图形可以用“几分之几”这一概念来表示,那么图形所分成的分数是不是也会对数产生影响?由此引出对分子、分母两个数学概念的探究,围绕着数字的写法、表达特点继续展开讨论。

(二)理 “数” 画 “形”,突破难点

“数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他们具备的是形象思维,倾向于通过表征来接受新知识。为了弥补短板,小学生需要进行有关“数”的训练,将“数”中的信息转变为“形”,从而逐步提高自身对“数”的敏感度。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注意相关练习的安排,在围绕“数字”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数字”向“图形”的转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数字画出图形,借由图像、线条等素材展示数学知识,用写绘的形式凸显知识的难点,从而使学生突破难点,掌握知识[4]。

例如,在教学“10 以内数的加法”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学的难点在于:在原有的基数上再累加上去。简单的数学知识当中包含着算理,这一环节的教学要为学生后续数学技能的发展服务。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配合数形结合方法来实施授课。教师为学生准备写有数字1—9 的卡片,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游戏:学生每人画出一条数轴,随后随机抽取两张或多张卡片,如抽取两次卡片,分别抽取到“5”和“9”,则要在数轴上先向前移动5 个点,再向前移动9 个点,并计算出移动的最终距离。基础板块的数学计算教学难度偏低,但算理的有关概念较为复杂,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算理与数学计算之间的关系,挖掘算理的本真价值,借由数形结合,将数学计算活动转化为一个直观、高效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的同时理解数学知识。

(三)析 “数” 联 “形”,直击重点

“数形结合”是数学学科中格外重要的一种理念,贯穿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学生熟练掌握“数形结合”,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减少许多困难,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展现“数”与“形”的关系,并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二者进行转化与联合解读,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解题工具。在算理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数联系形,以形诠释数,实现数形联合,从而直击知识重点,使学生在直观中明晰算理,在抽象中掌握算法。

例如,教师在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为基础。教学“14×12”时,引导学生厘清算理,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完成计算,可以用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等方法实施授课。教师可以常见的“点子图”为对象,指导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绘制两张横向、纵向分别有10 个点的点子图,在每张点子图上分别选定12、14 个点,进行乘法计算。学生手持画有12个点的点子图,在上面标记点数,与所选中的14 个点相乘,每次点击一个点,则最终的计算结果要增加14。在利用点子图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整理数学计算思路:既然每一次点击都代表着增加14,是否可以将12 分成不同的数字进行点击?如将12 划分为6+6、10+2 等,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点子图和口算以及笔算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数字当中的乘积关系,确定数学计算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口算与点子图进行沟联、口算与笔算进行沟联、点子图与笔算进行沟联,进行多番的转换,直击算理的重点,直观中抽象出计算方法,并建立表象,形成模型,从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形” 上觅 “数”,非此即彼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要理解、形成和内化、运用概念,需要建立具象和表象。教学中运用“形”的直观性,引入概念,发现概念的形成过程,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结合“数”概括出其内涵,深刻理解概念,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5]。对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本身带有独立性、不可替代性的特点,但借由图形材料解答相关数学问题,则可以模糊数学知识之间的边界,将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引入到全新的教学活动当中,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要尝试利用各类数学用具、图像来贯彻“数形结合”思想,以形展示数、以数标记形,启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思维。以数学教材中“大数的认识”为例,学生开始接触百万、千万等大数,数的概念被无限放大,如果通过数位、数字等简单的数学知识要求学生进行记忆,则数学教学活动过于单一,教师可通过数形结合唤醒学生的数学思维:以个、十、百三个基础单位为对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要求其通过画正方形的方式说明三个数位之间的关系。用面积为1 的正方形代表个位,则面积为10 的正方形代表十位,边长为10 的正方形代表百位,面积即是数位的最大值。而面对“百万”“千万”等更大的数位,则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来绘制数学图形,通过图形来理解数学单位。我们目前学到的最大的单位是万,如果用正方形来表示万,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如果用表示万的正方形来表示百万,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又是多少?一万当中包含着100个100,故正方形的面积为10000,边长为100。对于一百万,则相当于100 个面积为10000 的正方形,边长要变为原来的10 倍。在形上寻找数的“踪迹”,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直观的几何概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五)润 “形” 解 “数”,还原本质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理论类的知识点往往被错误地看作需要“背诵”的部分,进而产生了一系列机械式教学方法,使学生陷入无穷无尽的死记硬背中,丧失学习活力。实际上,数学概念的学习并不是一个死记硬背的过程,是需要学生经过自主消化、吸收的过程,学生只有自己领悟其中的本质,才能很好地掌握并运用概念。对于概念的展开,运用“数形结合”,追溯概念的根本,掌握概念的本质,顺藤摸瓜理解概念的外延,进而达到灵活应用[6]。

例如,同一个数在不同的数位所表示的大小和意义是不一样的,学生刚接触这一知识点时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要把这个难点突破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可以进行一些操作实践,一步一步地领悟。学生可以学着教师的样子,把一颗珠子在计数器上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推导算理——相同的珠子摆放在百位上、摆放在十位上,其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并思考这个数在不同数位上所表示的数学概念。在摆放珠子、记录数字的过程中,通过形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数位的有关概念:由于数位的不同,同一个数所表示的意义和大小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本质含义一目了然。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自己领悟和理解概念的内涵,掌握知识,最后通过这样的活动举一反三,在探索的过程中领悟其他的知识。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法,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解题方法。学生掌握“数形结合”学习策略后,在厘清算理、透析概念、解决问题方面有了本质的改变,明白了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理解知识的本质、明了概念的形成,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做到“有形”,在“有形”的数学中掌握知识要领,发展了“有氧思维”,从而形成了“无形”的思维。

猜你喜欢
数形图形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数形结合百般好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