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策略探析

2022-02-18 19:56廖芬芬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三角形建构情境

廖芬芬

说理课堂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主阵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培养其发散性思维,构建富有趣味性的探究情境,让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有条理、有逻辑地陈述出来,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境界。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深入研读教学内容,灵活地搭建课堂对话平台,使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更好地思考,通过理性分析问题,缜密地阐述学习、思考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自然而然地走向更深处。

一、营造说理氛围,激发说理活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说理这一环节,助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他们进行有条理的思考与有逻辑性的分析,并把这些思考过程完整地陈述出来,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实现构建高效说理课堂的目标[1]。基于此,以“直线、线段和射线”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营造说理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使他们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创设自由对话情境,引发说理兴趣。在学生学习完“直线、线段和射线”一课之后,教师可组织一场说理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在思考、辩论的说理活动中更好地把握三种线的基本特征,明晰其本质,为完整建构学生对三种线的认知奠定坚实的基础。其间,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启发学生,使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提问:“射线应该会比直线短一些,因为它只有一个端点,那是不是就代表射线比直线少一部分?”学生经过思考后,会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此时,教师把评价的机会和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地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同时也让他们在说理的过程中更好地领悟直线与射线的本质区别,为有效学习、科学建构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整个说理学习活力无限,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会空前高涨。

其次,开展说理辩论活动,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为学生完整地建构“直线、射线和线段”认知提供有力的支持。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力竞赛活动,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再把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分成擂台方和挑战方,组织一场说理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中更好地去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缜密的思考。随着守擂、攻擂双方的争辩,学生会对“射线、直线是否可以测量”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领悟,对“无限长”的理解也会变得更加透彻。如此情况下,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射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明白研究它们不是只看端点个数,还应重视是否可以测量这一关键性要素。由此,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入地把握这三种线的本质。

营造和谐氛围,构建适宜的说理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的思考更加深刻。

二、构建说理情境,引发说理活动

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是新课标赋予小学数学教学的使命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准地设计说理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说理交流,让他们在说理活动中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建构起完整的学习认知[2]。在此,以“三角形的分类”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创设必要的说理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思考和交流互动之中。学生能在倾听中实现思想的碰撞,在争辩中积累起丰富的学习感知,进而构建高效的说理课堂。

首先,把握好说理点,引导学生开展说理活动。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水平不高,所以他们在说理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思维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进行发散性思考,并用说理的方式把思考结果呈现出来,以此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学习感知。与此同时,教师应关注到每一节课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在适合的时间点设计说理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说理中更好地突破学习难点,把握学习重点,让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更有效。

其次,打造说理情境,促进说理开展。在后续教学中,教师可围绕“三角形如何分类”这个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在说理中掌握三角形分类的基本标准,帮助他们完整地建构三角形分类的数学思维模型。针对学生对三角形分类知识点的学习情况,教师可围绕说理点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去分析,以此帮助他们建构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类的数学思维模型。在相应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明白三角形中为什么只能有一个钝角或一个直角的基本道理。

随着说理学习活动的展开,教师还能设计一个新的说理点,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与思考。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呈现一个只露出一个锐角的三角形,引导学生分析并尝试说理,使他们在说理中更好地感悟“任何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存在,只有一个锐角是无法准确判定三角形是何种三角形的”这一原理。同时,当学生围绕三角形展开说理时,他们对三角形按角大小分类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尤其是经过说理活动后,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三角形分类的规律,并明白三角形分类中锐角个数的作用。

三、给予说理引导,感知说理方法

要想构建有效的说理课堂,教师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和谋划。比如,设计课堂说理话题,教授学生说理的方法,等等。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把握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给予学生说理引导,通过开展说理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究数学知识的规律,感悟数学知识的本质[3]。在此,以“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关系”一课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结合例题开展学习,尝试进行说理活动,以此帮助学生更科学地建构相关的认知体系,逐渐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首先,设计说理话题,引发学习思考。课前,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对应的话题,以引发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思考,为他们进行说理学习提供契机。其间,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话题:小明手中长方形的周长是8 厘米,小华手中长方形的周长是10 厘米,小红手中长方形的周长是12 厘米,你知道他们手中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的关系吗?为什么?随着学习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在问题引导下更好地回忆相关知识,激活他们对长方形周长与面积相关的学习内容的记忆。于是,学生很快就能投入个性化的探究之中,为后续开展说理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给予说理指导,促进方法感知。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对课堂学习的感悟,把相关的学习思考和研究成果有条理地讲出来。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对长方形周长与面积关系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深刻。他们会明白,周长是6 厘米、8 厘米、10 厘米的长方形,其长和宽有时候并不是唯一的,如周长为8 厘米,可以是长是3 厘米、宽是1 厘米的长方形,还可以是边长为2 厘米的正方形。此时,面积也会相应出现两种情况。由此,学生自然也就会意识到“周长越长,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大”这样的结论是不科学的。

把说理与有序思考教学融合在一起,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学生说理能力的重要切入口。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学习有根有据地阐述问题,让学习理解不断深入,学习建构更加扎实可靠。

四、搭建说理平台,发展说理思维

小学生说理学习既要有话题,又要有情境,更需要一个坚实的平台。因此,在小学数学说理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搭建一个学生自主说理、互动评价的平台,让学生在互动中更好地学习说理,并在说理活动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4]。在此,以“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一课的教学为例,搭建有利于学生说理的平台,让学生在说理中实现思维碰撞,促进思想交换,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创设自由对话场景,为说理奠定基础。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说理能力,教师需要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搭建说理对话互动平台,让说理有更为适合的空间。与此同时,让学生在倾听中增长见识,增强学习感悟。对此,教师可在教学中设计这样的话题:“你认为圆锥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呢?”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活力,促进深度学习发生。于是,学生就会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和方法,猜想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有学生会把圆锥与圆柱联系起来考虑,也有学生会把圆锥与长方体联系起来。

其次,引导说理学习交流,为锻炼思维助力。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验证,让他们通过必要的实践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同时,教师还应搭建一个交流互动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理由说出来。学生通过说理,能更好地感悟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由来。

可见,教师如果能重视说理学习引导,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思考,更科学地说理,一定会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五、开展说理评价,提升说理品质

指导学生学习说理,组织学生开展说理,都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有力举措,也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抓手。然而,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地给予学生说理学习评价,那么学生的说理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说理习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好说理评价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说理学习的质量[5]。在此,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说理学习的情况,并及时给予其相应的学习评价,让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知识的本质。同时,也让学生在说理评价中学习思考,学习表达,以此提升学生的说理能力。

首先,重视把握学生的说理情况,丰富评价方式。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说理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说理的习惯,就要通过必要的举措来引导学生学习说理,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说理习惯[6]。因此在“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说理情况开展必要的评价,促使学生在评价中更好地掌握说理方法,并发现自己在说理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在一部分学生得出错误的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就需要组织学生开展说理活动,通过说理让学生明白测量法是一种比较不错的方法,但是其中的误差是难以避免的。随着学生说理活动的展开,他们会逐渐意识到要达成学习目标,还得另辟蹊径,找到更直接、更有效的方法,以此更加精准地探究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基本规律。

其次,教师要在适合的时候给予学生说理学习评价,并通过评价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说理的意义,掌握说理方法,从而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说理习惯[7]。比如,教师可以这样评价:“某同学的这个说理就非常好,他从正方形一分为二中得出了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有哪位同学的剪拼法更好,说理更清晰,可以分享出来让大家一起学习。”

构建说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说理的意识,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重要保障[8]。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研析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构建一系列富有活力、充满挑战的问题与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把自己实验学习、探究的过程及合作讨论等,有条理、有逻辑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倾听中更好地走进数学知识的世界,从中更深入地感悟数学知识的本质,以此逐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猜你喜欢
三角形建构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建构游戏玩不够
如果没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