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2022-02-18 19:56刘春凤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双减评价数学

刘春凤

小学数学具有鲜明的奠基性、引领性特征,力求通过几何型、运算型知识的教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核心素养、学科能力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然而,传统教育中部分教师的应试思维严重,机械化、单一化的教学方式显然有违小学数学课堂设计初衷,在打击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还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身心负担,因此有必要从“双减”政策角度入手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一、“双减” 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

“双减”政策是国家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制定的新政策,力求通过减负、增效打破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将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返还给学生,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双减”政策下加快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步伐益处颇多,主要表现为三点。

其一,加快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步伐是践行素质教育及响应新课改号召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新课改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能够准确地解答学校“为何培养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这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不仅关注“双减”教学成果,还关注学生逻辑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思维等的发展。在“双减”政策下积极优化教学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其二,加快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步伐是破除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困境的必经之路。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机械化、刻板化的特征鲜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很多情况下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成效并不理想。虽然部分教师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变,但受教学进度的限制,学生的实践探索时间并不充足。而“双减”政策的推行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有助于破解传统课堂教学的困境。

其三,加快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步伐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及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概念、公理的掌握情况,还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要立足数学学科特征提高学生对空间概念、逻辑概念的认知水平,在课堂中渗透数形结合、一题多解等思想。“双减”政策下及时改革教学方式,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为其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助力。

二、“双减” 政策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背景

(一)从教学方法来看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往往会陷入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的困境,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中非常常见,究其原因,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低,部分教师也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机会。小学生本身在数学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应用能力还不够强,互动意识弱,导致他们在课堂上不会主动发言。数学本身对于许多小学生而言也是较为枯燥的一门课程,教师引导行为的缺乏将加剧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低的现象。学生若只能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则很难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在日常生活实际当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都不够理想,没有切实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提升。这样一来,教师自身的教学压力大,学生的学习任务重,致使数学课堂教学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二)从教学活动来看

受自身知识体系的限制,部分教师往往并不能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仅仅是通过在课后布置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有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大量、单一的书面作业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还会使学生认为数学课程是非常枯燥的,对数学失去兴趣,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数学活动形式单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学生学习压力的产生原因之一。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不仅要完成复杂的数学作业,还要参加数学补习班和培训班,这将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

(三)从教学思路来看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思维定式,认为数学课程教学只需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即可,忽略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仅仅依靠讲授式教学和课后作业的布置对学生进行知识输出。这种单向教学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较低。另外,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无法在课堂上得到体现,进而导致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思维的局限性成为“双减”政策在数学教学中难以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从评价方式来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当分为教师对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若没有在教学中进行自我反思和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将会使学生不能及时获得反馈,自身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后续学生的学习和自身的教学都将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导致后续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不强。在“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采用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全面、更多元化的评价,使自身与学生之间产生更紧密的联系,进而在课堂上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动态化的跟踪评价。同时,教师要避免仅通过数学考试和作业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采用单一的评价标准,这并不能够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实现多层次、差别化评价。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同一套教学评价标准未必适合全班所有学生。

三、“双减” 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一)开展趣味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双减”政策的推行是一个长期化、动态化的过程,不仅要求教师从“量”的层面减轻学生的负担、缓解学生的压力,而且重视教师从“质”的层面改变传统数学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畅所欲言、主动参与,进而为知识的吸收、迁移奠定基础。实践环节可以引入多元化的数学游戏[1]。比如,在“认识人民币”“10 以内加减法”板块学习完毕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收银员、顾客,鼓励其根据所学知识,准确计算货物价格。当学生对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后还可以引入新的问题,比如“10 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物品”,在提升学生运算熟练度的同时,降低其理解难度。对于一些记忆类、公理类的知识,还可以采用歌曲编创、顺口溜编创等方式,赋予知识内容更多的趣味性,保障教学成效的提升。

教师也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开展小组探究和问题互动等学习活动来强化师生之间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几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然后结合项目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通过不断进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心中所想。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评价学生所给答案的对错,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深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

(二)立足生活实际,体现“知行合一” 教学理念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之一。实践教学既是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迁移与吸收的重要途径,又是数学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落脚点,能够准确解答学生“为什么学”的问题。“双减”政策推行后,学生得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实践锻炼的时间、空间。教师要积极利用这一契机,立足教材,挖掘更多可用的理论,找到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帮助学生打通学习思路,使其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比如在概率统计相关知识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布置社会调研类的小任务,鼓励学生对家庭月支出、月能源消耗情况等展开统计和分析,将统计数据转化成表格、折线图、扇形图等,并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介绍和展示,这样能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技能,体现“知行合一”教学理念。

(三)推行项目教学,培养协作精神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具体任务为导向开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常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联合使用,组内学生以解决任务问题为总目标,广泛收集资料,深入开展协作和探讨,最终得到完善、系统的解决方案。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主动参与、各抒己见,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被动化、单向化的困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比如在“营养午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前搜集食物营养成分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排列和组合,自主解决共有几种配餐方案、如何配餐更加科学的问题,从而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探索出营养搭配的技巧与方法。实践过程中要注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思路,从学生的学科能力、性格倾向等方面入手,对组内成员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空间布局上也要适当改变,摒弃单一的“秧田式”格局,采用更加开放的“马蹄形”“圆弧形”布局,为学生合作交流提供更多有利的条件。

(四)加强引导启发,锻炼数学思维

数学学科历来有“思维体操”的美称,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进行思维锻炼的契机,使学生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要牢牢把握数学学科的这一优势,多角度引导和启发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发散性,保障课堂教学成效,为“双减”政策的落地推行奠定基础。可以采用问题链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问题链体系通常由多个层层递进的问题组成,能够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发现知识盲区,保障学习质量。比如在“年月日”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可以用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数拳法能否倒过来用”“2月为何只有28 或29 天”等问题[2]。

(五)运用科技手段,创新教学思路

近年来,新课改进程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普及工作成效显著,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很多学校都探索引进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前上传自己精心制作的微课资料,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直接下载,并自主学习相关知识,课堂时间则被用于讨论、总结、答疑和完成任务。如此一来,学生获得了更多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喜好自由安排学习时间,这有助于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改变学生经验不足、学科基础薄弱的现状。线上课程设计、资料上传环节务必把握好内容、时间两个要点。通常微课时长不能超过15 分钟,所以教师要在知识讲解的基础上适当穿插一些引导性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善。以圆柱与圆锥部分的知识内容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圆柱与圆锥的立体图形侧面展开并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书本上的静态图形对于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学生而言并不友好,而动画的动态展现则能够使抽象的图形变得更加具体,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同时,趣味横生的动画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互联网平台的使用也能够使教师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可以了解到其他地区优秀教师的授课方式,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加以改进,使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使“双减”政策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得到进一步的落实。

“双减”政策是新课改进程深化的必然结果,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育机械化的弊端。实践中教师务必正视其功能价值,积极开展趣味教学、实践教学,运用情境创设、顺口溜编创等方式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同时引进项目教学法、问题链教学方式等,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机会,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双减评价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