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中的德行思想与针对性指导

2022-02-18 20:39顾雨红
关键词:诸子高中生语文课堂

顾雨红

当前,高中语文课堂选修课的地位日益提升,《先秦诸子选读》蕴含着先哲丰富的思想,合理应用有助于拓展高中生文化视野,使其对人生价值形成深刻的思考。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表达和写作能力,塑造其人生观,需要挖掘其中的德行要素,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指导,不断培养其德行,完成教育重任。

一、整合蕴含德行思想的选文

《先秦诸子选读》中既有墨子倡导的“以实为真”思想,又有孔、孟传达的“仁爱至善”思想,更有老、庄提倡的“灵魂之美”思想。由此可见,其中涵盖诸多具备传统优秀文化的阅读文本,可以依托语文课堂解读文本,通过品析字词,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领略先秦时期先贤作品的魅力。新课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要求教师转变原有阅读教学模式,变为任务群阅读方式,这决定了《先秦诸子选读》可以成为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素材。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民族精神,凝练着先贤智慧,因此,通过诵读经典,挖掘其中的德行思想,不但能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涵养其德行。

教学过程中,作品的整合十分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德行教育主题,选择阅读篇目,向学生传达其中的德行要素。比如,若以墨子的“以实为真”为主题,可以选择《兼爱》《尚贤》和《非攻》等篇目,让学生明确墨子提倡的“兼相爱”和“自爱”等思想,体会墨子解决社会问题采取的实用方法,并通过合作探究,感受其“崇尚贤士”这一思想蕴含的现代价值。如果选择孔孟的“仁爱至善”和孟子的“义与利”这一主题,可以选择《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有教无类》《王何必曰利》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等篇目,引导学生体会孔子倡导的“师生平等”观念,感受其对弟子的关爱之情,感受孔子生于乱世表现出的生存智慧,并且理解其在德行教育方面传达的思想,还能探讨孟子的“义利观”,对高中生“大丈夫”思想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如果选择老、庄中的“美学思想”作为主题,则可以选择《有无相生》《尊生》《鹏之徙于南冥》和《东海之大乐》等篇目,这些文章有助于学生感受老子的智慧和思想高远的境界,还能全面把握庄子“至人”“神人”和“圣人”等思想,启发高中生着眼大格局,提高思想境界。上述选文内容的整理,能将墨子“求真”、孔孟“仁善”、老庄“品美”中的真、善、美德行思想发掘出来,展开针对性的指导,锤炼学生精神品质,增强其生命韧性。

二、注意引导感受选文的内涵

《先秦诸子选读》文章蕴含先秦诸子的浓烈情感,主要以散文这种便捷说理的文体呈现,从中可以领略到诸多散文作者对于人生哲理展开的探讨,也见证了百家争鸣那一时代的光辉。诸子百家无论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人生都有独到的见解,诸子通过著书宣扬自身学说,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百家思想的核心为“仁政精神”,这一思想影响极为深远。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极力劝说统治者应该推行仁政,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百姓才能拥护君主,著名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就源自孟子,这一思想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即便是当今社会,也倡导“维护人民利益”,这是我国的社会理念和治国核心思想。

由此可见先秦诸子拥有的责任感,他们将自身理想和信念传播给民众,甚至四处奔波游走,学生能够在诸子身上看到自我追求和人生信条,谨言慎行,以兼济天下作为自身使命。选录在《先秦诸子选读》中的文章都蕴含着深刻的精神,分析先贤对于自我的认知,能够看出孔子、孟子和荀子各有特色,他们追求的精神就是自我品格的呈现,透过他们的著作,能够看出或不畏权贵,或恪守礼节,或随性自然,这些思想在如今的时代仍然适用。

语文课堂应该指导学生反思先秦哲人的洞察力,学习他们对待生活的智慧和乐观的态度。仁爱思想、民无信不立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对高中生道德品质涵养有重要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文本内涵,通过研读开阔视野,形成文化自觉和自信,增强高中生热爱传统文化的信念。

三、运用读写结合涵养德行

语文课堂是高中生德行培养的重要阵地。教师巧妙运用《先秦诸子选读》选修课程,可以不断继承和发扬诸子传达的“真”“善”“美”等思想,带领学生系统化地学习,培养其人文精神,同时还能涵养高中生的德行,有助于提升其语文素养,可为高中生三观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正所谓“文以载道”,《先秦诸子选读》中凝练着诸子思想,因此,选读内容可以涵养学生德行,弥补语文课堂德行教育缺失这一现状。语文课堂文本诵读是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诵读文本,深化其对内容的理解,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内容后,就会对其中的含义有所体会。如《论语》中的各类句式,高中生耳熟能详,还有各类经典的语段,其中蕴含大量待人接物的思想,诵读以后,学生可以在写作中引经据典。《庄子》中的文章运用了大量譬喻手法,幽默且具有批判性,还运用了大量排比,让文章诵读起来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学生诵读经典,才能细细咀嚼和品味作品,在此期间积累写作素材,为其语言输出提供支持。

无论是老子还是庄子,他们都可称为论辩大师,选读教材中包含的诸多论断十分精彩,语言简练且逻辑缜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其中的论点,并将其作为写作论点,阐释其中的德行内涵。学生可以基于上述论点,利用事实加以阐释,借助生活实践完成论证和推理。此外,课堂教学还需要联系生活,比如,讲授到“利益”主题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求利去义”这类报道,还可以选择“注水肉”“瘦肉精”“盗版商品”等事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探讨,明确自身价值观,谈谈自身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将诸子思想迁移到课外,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

四、巧用互联网辅助德行教育

学校方面根据新课标要求,运用符合学生学习的德育策略。教学《先秦诸子选读》,要重点提炼其中的德行资源,将诸子思想、优秀品质以及为人处世态度的内容渗入学生心中,改变其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行为举止。因此,可以将选读内容的讲解与立德树人要求相融合,结合德育要求,传承传统文化,把握核心教学任务。由于选读内容属于选修课,因此,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可以选择“走班制”的方式完成教学。基于课改要求,根据心理学、多元智能等理论要求,探索与学生兴趣相符的内容,开设选读课程的同时,还可以开设“孔子、墨子、老子思想研读课程”,在不同班级进行授课,学生可以按照自身喜好自由选择。走班教学中的信息化应用可以辅助学生管理,利用指纹打卡形式判断学生是否参与了课堂学习,还可以采用学分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论语》单元讲解结束以后,可为学生讲解有关孔子的知识和背景,使其对孔子思想有更深刻的认识,分析孔子的传道方式,理解儒家文化。丰富的学习模式不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对于其文化素养的提升也有重要影响,能够完成立德树人的重任。

学校还可以搭建教学平台,按照德育标准,结合语文课标对经典阅读的相关要求,重新加工和处理教材,并且建立校园网络,定期上传德行教学信息,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组织德育竞赛,参考《中国诗词大会》比赛规则,要求学生记忆古诗词,积累更多古诗文。学校方面要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保证学生处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引领其价值观,创建绿色网络通道,为德育工作开展营造良好条件。教师方面可以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微信公众号和QQ 群、微信群等搭建交流平台,推广德育工作。选读材料可能和必修文章之间存在重叠部分,因此,教学阶段,教师要注意内容区分,把握好必修和选修的教学要点。

在《先秦诸子选读》教学中,运用网络途径辅助德行教育。教师利用移动设备组建学习讨论组,在课堂上拟定主题“仁政思想的当代价值”,学生利用平板客户端交流观点,并且了解他人的观点,点赞优秀答案。这样的课堂讨论形式学生更感兴趣,发散思维,让历史和现代观点相互结合,思考诸子思想。讲解《尊生》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提炼庄子保护自然生命这一思想,对比儒家思想“杀身成仁”“志士仁人”等展开探讨,分析生命的价值;在《墨子》选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比墨子和孔子、“博爱”和“仁爱”的差异,选择演讲稿、PPT 等方式进行成果展示,将网络渠道作为培养学生德行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对儒家文化具有的当代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还能锻炼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此外,还可以针对选读内容开设德行教育讲座,学生可以利用微视频将自身对于德行的见解发表出来,还可以点击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丰富德行指导形式。

讨论阶段,学生分工合作,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针对特定问题展开讨论与辩论,积极阐述自身观点,锻炼思维,提高表达能力,在活动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顺利将德行教育和选读教学相融合。

选读课程教学,还需要教师从文本角度出发,寻找德行题材,制定教学主线,运用话题整合“任务群”,组织语言活动,充分运用网络环境,辅助学习小组完成任务,提升学生素养。学生写出选读学习心得以后,教师还可以利用线上批改的方式评价学生作品。具备条件的学校为学生配备移动平板,教师结合选读教学需求,建立“以读促写微信群”,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点名的方式在微信群发送消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用“我认为某位同学读后感可以……这样修改”的方式参与讨论,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批改学生作文。这样学生参与兴趣更加浓厚,能够摆脱以往的畏惧心理,畅所欲言。学生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发表学习心得,其他同学和教师可以阅读并为其点赞,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网络途径为学生学习和师生互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受时空限制,交流频率更高,让德行培养从语文课堂向课外延伸,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此外,教师根据选读内容,展开自我德行的内化,在校内开办德行主题讲座,发表自身见解,将具体内容录制成微课视频,在班级群内发送。学生相互浏览,知晓教师在德行方面的观点,评论相关视频,转发自身认为较好的视频。教师利用微课视频的方式展开德行教育,拓宽教育范围,让家长也能参与教育过程,通过家校结合,在学生生活中全方位渗透德行教育。微课也可以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课打造翻转课堂学习环境,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晚自习时间,借助网络为其播放《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精彩视频,结合《先秦诸子选读》中的思想,制作德行教育微课视频,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轻松的德行教育环境。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要挖掘《先秦诸子选读》中的德行思想,并且科学整合蕴含德行思想的选文,注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使其深刻认识选文内涵,还可以运用以读促写这一教学方法,涵养学生德行。此外,网络途径也可以辅助德行教育,拓宽教育途径,将德行思想全方位渗透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诸子高中生语文课堂
周文疲弊与诸子起源——论牟宗三的诸子起源说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先秦诸子谈大小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先秦诸子的人性论与德教的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