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与对策

2022-02-18 20:39周园园
关键词:英语课堂高中生德育

周园园

教师的本职工作即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品质的培养。将英语课堂作为载体,利用课堂教学活动渗透德育,有助于德育效果的增强,让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受到熏陶。因此,新时期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重要任务,教师要寻找影响课堂德育渗透的主要因素,并探索教育方向,展现英语课堂的德育价值。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一)德育素材的挖掘不深入

英语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德育元素,如果教师在教学前未能对单元主题、阅读文本、词汇信息展开深入研读,就可能忽略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难以体会编者意图,不利于德育在课堂的有效渗透。部分教师意识到依托教材渗透德育内容的重要性,但所选内容大多和学生心理健康、爱国情怀、道德品质等方面相关,对于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社会法纪等方面的德育元素渗透较少,难以对高中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其全面发展。此外,教师选择的德育素材也是影响其渗透效果的重要因素,部分教师认为国外的文章在语言方面表达较为地道,所以,在课堂上尽可能选择讲解这些“原汁原味”的文章,其中可能含有较强的西方意识形态,对高中生的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

(二)教学方法运用较为单一

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课堂以知识点讲解和重复操练习题为主,未能根据高中生的发展规律渗透德育,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趣味性不足,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课堂上教师为主体,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难以展现德育效果。加上英语实践活动组织较少,部分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内容,千篇一律的音乐、视频、图片导入,教学内容难以对学生产生持久性的吸引,导致德育渗透难以为继。

(三)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受应试教育影响,英语课堂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重点讲解语言技能和知识,无形中忽视了高中生道德品质、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这种教学观念导致英语课堂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应用方面的德育渗透大多流于形式,难以有效落实。在升学率、教学任务的双重压力下,教师教学侧重于语法方面的讲解,在备课方面,教学目标突出知识传授,未能将价值引领这一德育目标凸显出来,导致德育目标设定存在弱化现象。因此,为了保证英语课堂德育渗透实效,还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现状的解决对策

(一)有效挖掘德育素材

英语课堂中,教师渗透德育内容时要注意素材的选择,在德育资源的挖掘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还可以适当运用课外内容,利用教师较强的文化辨识能力,选择恰当的内容,从而保证德育渗透效果。教师既要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同时还要重视主流价值观和文化的传播,使高中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感受他国文化,拓宽学习面,形成良好的国际视野,培养家国情怀。

具体而言,教师要挖掘教材的德育素材,整合教育内容,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灵活呈现德育知识,让英语课堂与德育有机相融。对此,教师要深入研读英语教材,找到其中蕴含的隐性德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将德育元素渗透在不同环节,保证德育质量,既能与语言教学内容相互统一,又能达到熏陶学生思想的目的。

比如,课文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属于英文杂志,主要介绍了当前青少年针对一个人的外表产生的消极观念,并且分析了消极观念产生的内外原因,进而提出了克服这种观念的建议,需要青少年肯定自我,在生活中不盲目从众,及时转移注意力,并且鼓励青少年勇于接纳、欣赏自我。教学过程中,为了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可以播放“Taylor Swift”采访视频,这段视频的内容是关于“美的理解”,根据视频讨论问题:“What is the meaning of beauty?”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使其端正对“美”的认识。教师要挖掘教材德育渗透要点,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发散思维,思考德育内容,为英语课堂注入活力。

除此之外,英语课堂上还可以适当运用俗语、习语或者谚语。这些语言表达方式通俗易懂,其中还凝聚着人们的智慧与经验,寓意深刻,包含大量激励学生奋斗、惜时、学习的教育内容。比如,关于面对挫折的习语有“No cross,no crown”,翻译成汉语为“不经历风雨,怎可见彩虹”;关于惜时的谚语“A lazy youth,a lousy age”和汉语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还有劝学的格言“Knowledge is power”译成汉语为“知识就是力量”。将上述内容适当引入英语课堂,不但能丰富课堂内容,还能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对于德育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新时期的英语教师要灵活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英语课堂实际需求,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在传授其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其能力和人格方面素质的培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内容涵盖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要将英语学科蕴含的人文精神融入不同教学环节中,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丰富德育渗透途径,让英语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具体而言,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观念融入英语课堂。比如,英语课堂讲授“astronaut”这一词汇后,笔者呈现了“taikonaut”(太空航天员)这个词汇,要求学生联想以往学习的知识,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之后,选择“神舟十二号”发射视频,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我国在航天领域获得的成就,介绍优秀航天员的故事。依托词汇课堂,激发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形成爱国情怀,在深刻记忆词汇的同时完成德育渗透。还可以在阅读课堂中挖掘德育元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发学生探讨。

此外,组织课后活动也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演讲比赛、电影配音、英语辩论会、演情境剧等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但趣味十足,而且有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参与活动期间还能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依托课外活动这一平台拓宽德育范围,能使学生在情境中实践语言,不断超越自我,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英语教师的德育观念对课堂德育渗透实效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学习观念,积极学习全新的教育理念,保证教育质量。只有教师对德育理念全方位地了解,才能在课堂上选择适宜的方法,真正发挥教育的效力,让高中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及较高尚的人格素养。英语教师要明确认知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积极将课堂作为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引领,进而达到情感层面的共鸣,转变当前课堂德智分离的现状,兼顾学生知识和道德的培养,在德育渗透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感受英语学科蕴含的文化多样性。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德育理念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方法,进而提高专业素养。比如,经常参加与德育相关的研讨活动、听评课活动和理论学习活动,逐渐强化自身的德育意识,掌握理论的同时积累实践经验,进而更好地在英语课堂渗透德育内容。

(四)适当拓宽德育渗透途径

英语课堂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德育工作又不能局限于课堂内,应该适当向课外拓展。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包括自然方面,也包括文化方面,教师的言谈举止、工作态度都可以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要利用英语课堂展现自身个人魅力,适当组织与英语和德育相关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德育实践平台,提高教育成效。

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十分重要,因为榜样示范具有间接性、暗示性等特点,有助于学生思想意识的提升,还能规范其日常行为。教师的生活习惯、言谈举止、处世态度对学生都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利用好与学生日常交流的契机,通过行为示范,将道德习惯人格化,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所以,英语教师日常表现出良好的师德与素养是课堂德育渗透的绝佳途径。

在工作态度方面,英语教师应该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带动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灵活的方法和饱满的热情调动学生兴趣。在言谈举止方面,英语教师要运用具有感染力的教学行为熏陶学生,日常授课注意礼貌用语的运用,提问学生时可以常使用“Please”,获得学生帮助以后及时说“Thank you”,如果自己出现口误,或者叫错学生的名字,那么也需要向学生说“Sorry”,若学生不能准确回答问题,可以给予其安慰“It doesn't matter”。利用语言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其鼓起勇气,参与课堂学习,规范个人行为,使其言行更加得体。

英语课堂可能会出现突发事件,这些事件可能与教学计划无关,却会影响教学秩序。应对突发问题,教师要沉着应对,切勿大动肝火,也不可严厉斥责学生,而要根据事实引导学生,不占用课堂过多的时间,向学生渗透德育内容。只有因势利导,才能转化突发资源,使其变为德育素材。教师还可以将课外活动作为德育的重要途径。英语课堂教学固然重要,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也可以对学生的德育素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参与课外活动,为学生讲解英语国家人们的文化习俗,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或者参加英语相关实践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又能开阔其视野、增长其知识。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解决学生思想层面出现的问题,让其认清现实,深刻理解人生的价值,学生有了亲身经历,获得的学习感悟也会更加深刻。

组织课外活动期间,活动题材的选择和活动的组织关系到活动的成效。具体应该按照高中生德育需求,将英语课程教学目标融合其中,选择思想性强的活动材料,吸引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受活动价值,受到情感熏陶,逐渐规范行为,提高自身道德情感。比如,组织学生观看英文影片,选择励志类型电影,如《风雨哈佛路》,影片内容积极向上,讲述了纽约女孩的成长经历。因其父母吸毒,她8 岁开始过上了乞讨的生活,在她15 岁时失去了母亲,父亲也难以抚养她。虽然人生经历坎坷,然而她却以顽强的意志,用超出寻常人的毅力完成了学业,并且获得奖学金,最终走进哈佛。这个励志故事能让高中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坚信努力可以改变人生。学生观看影片以后,教师组织其展开讨论,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后感,并且将影片中的经典台词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白生活之路多有坎坷,只有鼓起勇气面对困难,才能战胜困难。

教师组织实践活动,应该紧密联系英语知识内容,关注活动的教育意义。比如,在英语文化中,感恩节十分重要,每年11 月第4 个星期四,英语国家的人们通常会利用此节日感谢家人和朋友。教师可以利用感恩节这一契机,组织“感恩他人”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感恩节做一件对家人或者朋友有益的事情。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英语讲座或者英语角,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在实践活动中深入理解知识,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行。

总之,英语课堂影响德育渗透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发掘不够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方法较为单一。因此,在教学工作开展期间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深入研读教材,丰富德育渗透路径,利用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形成正确观念,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高中生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让学生感受英语课堂之美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