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德育于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

2022-02-18 20:39
关键词:美术作品手工美术

安 啸

在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将德育内容渗透至美术课堂教学环节,以此确保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及德育素养的双重提升。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在提高学生美术理论学习能力的同时,通过美术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思想全面发育的关键期,而美术学科又是一门较综合的学科,利用美术学科的育人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因此,美术教师要不断进取,研究美术学科中德育渗透的路径,如通过初中美术的绘画教学、手工教学、欣赏教学、学科融合等多个角度渗透德育元素,充分保证德育元素渗透的多样性及合理性,切实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水平,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美术学习内容。

一、通过绘画教学渗透德育元素

在初中美术课程教育体系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美术理论学习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将德育渗透于美术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确保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可以得到突破性提升。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将德育内容及教育目标渗透至绘画教学环节中,从而帮助学生在掌握绘画基础技能的同时,全面发展综合思想素质及核心素质修养。为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同时更好地在美术课堂渗透德育内容,美术教师可以分别在绘画教学内容及绘画教学方式两个角度充分体现德育元素,使学生从不同学习角度感受德育元素的熏陶作用,从而实现根本的德育目标及绘画教学目标,对素质教育发展起到极强的促进作用。首先,在绘画教学内容中体现德育元素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美术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绘画内容,并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通过美术作品展现德育内涵,在提高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同时,确保学生的德育能力得到突破。

例如,在初中美术课程“描绘我们的校园”一课中,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开展教学。由于学生对校园较为熟悉,这种与学生生活内容相关联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怀,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德育素养,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美术实践学习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描绘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校园环境中,利用宣传墙、长廊等位置充分展现德育元素,以此促使学生感受及理解德育内容。通过绘画教学方式体现德育内容同样比较合理、有效。初中阶段绘画教学的方式比较多样,水彩、油画等不同的绘画形式均可渗透德育。为了充分体现绘画方式中的德育内容,教师可以绘画方式的历史文化背景元素为基础,为学生设计德育方案,全面提升学生德育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及掌握美术学科相关的文化背景。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会帮助学生在同一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中掌握更加全面的学习目标,从而实现高效教育的发展目标。

二、通过手工教学渗透德育元素

手工课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手眼协调能力。对学生进行美术手工教育引导,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同时,手工美术课程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进而确保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自主创造手工美术作品,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让学生产生学习美术知识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美术创新、创意能力,让学生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自信心,而这些都是确保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及德育素养提升的前提基础。

例如,在初中美术“手工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其中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手工书设计的相关知识,同时掌握手工书设计的基础方法及原理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设计装饰能力。在本课的手工设计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渗透德育元素,让学生热爱书籍及阅读学习。对此,美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相关手工书设计主题,引导学生根据与德育元素相关的主题对手工书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结合自己的思维方式等设计自己喜爱的手工书籍。与此同时,教师在引导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对学生进行过度干预,要保证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手工书进行制作和设计,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及设计水平,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根本目标。学生设计及学习的过程便是发展学生德育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结合美术课程的手工教学环节进行分析,充分利用手工教学环节渗透德育元素,将会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美术学习效果。

三、通过欣赏教学渗透德育元素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注意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根本教育目标在于充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感受美术作品,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及领悟能力。在以欣赏教学为核心的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将德育元素渗透其中,使学生通过欣赏、学习,感受其中的德育元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

例如,在初中美术课程“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教学过程中,便是以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及观察能力作为欣赏教学的主要发展目标。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从中发现与美术相关的元素。比如在生活中常见的餐具便包含了比较丰富的美术元素,其造型、颜色、花纹、材质等均充分体现了美术元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是提升审美教育效果的有效措施。同时,教师也应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这些都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另外,为了实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发展目标,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方式为学生设计学习目标,以德育元素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其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主动发现与美术元素相关的知识。

再如,教师可以“弘扬民族精神”作为德育主题,引导学生以美术欣赏的形式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民族精神,全面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及分析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及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德育学习目标。因此,全面完善美术欣赏教学过程及内容,将会有效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欣赏学习内容中的德育元素,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

四、通过学科融合渗透德育元素

为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及德育素养,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学习美术知识,在设计教学方案期间,不必局限思路,将美术学习资源与德育资源进行有机融合,以此全面发展学生的美术资源整合能力。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德育内容的理念,真正体现出美术与德育相融合的教育价值。同时,由于新课标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思路,美术教师可以将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渗透至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中,以双向促进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及理解能力。

例如,在初中美术课程“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学过程中,主要教学内容为利用苏轼的《潇湘竹石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欣赏美术作品并感受其中更深的层次性,加强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其与语文学科的古诗词元素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对此画进行进一步观察及理解,让学生可以深度感受诗与画之间的关联,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元素的具体方式便是引导学生感受画作与古诗词的背景元素,理解其中的主要含义及中心思想,从而实现德育的目的。与此同时,多学科结合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特点渗透至美术教学环节中,全面突出不同学科为美术教学带来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提升学生美术学习效果及学习效率的目标。因此,在初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中,将多项教学科目的内容以合理的方式渗透至美术教学中,将会全面提升美术教学效果,为学生带来更加新鲜的体验,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五、通过多媒体教学渗透德育元素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普及应用,美术教学模式也逐渐增加了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多媒体教学是目前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不仅可以将更多的美术素材展示给学生,更能使学生听到美术作品展示时的不同声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进而使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感受美术学科的魅力。美术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通过互联网寻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美术素材的同时,要更注重将德育元素渗透到素材中,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感受其内涵,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品质。例如,开展“有创意的字”教学时,美术教师提前寻找网络中与字相关的图片、视频,在课堂上播放。“有创意的字”不仅可以体现现代元素,更可以参考古老元素,如甲骨文等。学生在欣赏文字变迁过程的视频时,美术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理解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讲解具体的知识内容。学生在观看完视频、图片后,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字变迁的历史文化,结合现代创意字的特点,发现其与历史文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字的博大精深,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建立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并对美术学科有新的认识。

六、通过生活化教学渗透德育元素

初中阶段的学生更为活泼好动,并不能完全静心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从美术作品的表象认为美术作品是抽象派艺术,并不是很好理解,同时也与自身的生活没有联系,这就导致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思绪较乱,并不能与教师的思路处在一个空间。从侧面也反映出美术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厚,学生的美术学科成绩很难提高,教学质量一直处在中下等水平,这对美术教学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美术教师要重视通过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美术、理解美术、发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关注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教师才能更好地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美术的魅力,从而重视每一堂美术课程内容,真正理解美术教学的内涵,将美术学科价值最大化。例如,在“描绘我们的校园”这一单元的学习中,美术教师要有效创新教学方式,走出教室,迈进校园,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观察校园的活动中。学生会发现许多在日常活动中忽略的美,如林荫小路下的座椅、校舍旁的晾衣杆、运动场边角的生活区等。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会发现,以往观看的美术作品正是自己现在观察的边边角角,进而明白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任何事物都可以进行创作。教师带领学生走完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后,再次回到教室中,并有意引导学生依据观看的、印象深刻的校园一角进行美术创作。在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校园美的审美观念,同时这一过程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进而在美术作品创作中感受生活美。此外,学生也会转变以往的观念,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标准。

通过初中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美术教师的引导及科学的教学方式的运用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将德育元素渗透至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及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美术教学的多元化特点,全面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完善的学习模式中全面提升美术基础能力及综合素质,从而实现高效教育的根本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手工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手工DIY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