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发展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2022-02-19 08:49徐思敏
文理导航 2022年1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徐思敏

【摘  要】在初中教学中,语文是极其重要的学科之一,语文教学不仅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语文教育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提供了重要的教学前提与保障。相比于其他学科对学生带来的影响,语文知识的内容结构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其往往能够直观体现人与人沟通和交往的方式及各类思想,因此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形成发散性思维。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也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批判性思维发展,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渗透的实践意义

(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心理环境

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敢于去质疑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单从课文内容上讲,课程的选材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无可挑剔,然而在不同的读者眼中,不同的文字则可以产生不同的意义。在批判性思维的视角下,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一方面要敢于质疑课本中的内容,而另一方面则是要对课文内容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不可因为某一片面的文字就去评定一个人的功过成就,应遵循“参考在前,思量其中,评价在后”的原则,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视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可提高学生适应和认识世界的能力

在现代教育环境下,21世纪以信息化、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为时代特征,逐步向前迈进,教育行业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前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正确地认知世界,是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学生面对纷繁的信息需要拥有一定的决策能力,而决策能力恰恰是学生基于对世界的认识所得来的,学生要辩证地看待教学内容中的观点或话题,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批判性思维。

(三)有利于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

批判性思维源于知识内容,但是又超越知识内容,想要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作支撑,在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还要懂得对这些知识进行质疑和思考,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组装,这样才能产生一定的批判性思维,正确看待自己身邊所发生的事情。批判性思维的重点在于如何思考,知识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只是一个媒介,批判性思维则是整合这些课程内容的关键,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

二、基于批判性思维发展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基于课程内容展开辩论,形成思辨雏形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往往枯燥单一,教师着眼于让学生主动阅读相关的阅读内容,并从中有所体悟,但学生的感悟没有一个能够体现到现实中的平台或者窗口,教师无法控制学生的思想和想法,与其这样不如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正反观点,基于学生的看法将学生分为两部分,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辩论,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将这些资料整合为一个观点并在课上展开讨论,让学生通过即兴辩论的形式,形成思辨的雏形。

例如,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教师便可以从网络上寻找一些视频资料,并在语文课上播放。在观看视频时,好动的初中生大多都会伸长脖子,安安静静地看着屏幕上画面的变动。在视频结束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教师要趁此机会对学生提出问题,这时许多学生都会陷入思考之。教师要让学生加以讨论,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学生要学会通过简单的话语凝练主题。另外,学生在进行辩论活动的过程当中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寻找事实论据,用一定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形成自己的思辨性思维和对话题的看法。基于课程内容展开一些活动,让学生进行辩论,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思辨雏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达到更深的层次,这对他们理解文章思想情感、提升学习兴趣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基于课程讨论展开思考,交换批判性思想

除了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基于课程内容展开思考、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维的可以不是教师,可以是课本内容的指引,也可以是周围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基于课程内容展开思考,是要学生自发展开讨论,就某一观点提出各自的看法,通过讨论的方式形成对某一问题的一致理解,达成思想上的统一或者求同存异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能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思想的意识,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能更轻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去整合自己的知识构架,形成思维之间的碰撞,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最苦与最乐》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讨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前端讨论,可以是在导学部分的讨论,让学生自发讨论学生心目中最苦与最乐的事情。终端讨论,是学生在阅读了本篇文章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回答作者眼中的最苦与最乐究竟是怎样的。末端讨论,是要基于文章中的某一句话进行“咬文嚼字”,这也是本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如“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这句话,学生要理解“解除”和“卸”这两个字,作者给出的回答是“尽责方能得苦中真乐”,也就是文章所提出来的“最乐”,虽然责任会因为个人的立场和价值观的不同而不同,但是责任却不能推脱,不能躲避,“解除”和“卸却”的结果迥异,在课堂上学生先要通过讨论交换思想,说说自己对这两个字的理解,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照应文章,为形成批判性思维打好基础,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基于课程架构进行反思,形成批判性思维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不在意学生反思的过程,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反思的不够深刻,仅仅是做了反思,但没有后续内容的跟进。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就某一个问题向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根据自身的知识构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批判性思维去看待身边的事物。批判性思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自我反思,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去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再将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展示出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形成批判性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将自己遇到问题的过程向学生展示出来,向学生展示自己在遇到过程中首先用到了怎样的知识,或者运用了怎样的思想去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也许体现得不够明显,但最终需要将其外化于行,形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思维的表露可以促使学生反思自己,完善自己的思维架构,形成正确的批判性思维。

(四)基于课程的矛盾与冲突,寻找批判思维切入点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人对某一种现象有不同于其他人的认知或者理解。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在做阅读时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和想法,而初中的很多阅读文章都是想通过一个故事来传递某些道理,每个人对阅读的理解出发点不同,使得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会出现不同的看法。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离不开对阅读的分析与思考,而最容易从阅读中形成不同思维角度的地方就是文章的冲突与矛盾,教师可以通过一篇文章的冲突与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教学《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作为一则寓言故事,这篇文章的想象色彩很强,这篇文章所暴露的矛盾与冲突,学生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愚公移山的时候只是一点点地开山,没有想到用其他的方法去改变这种情况,并且他的子孙后代也没有人反对他的想法。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矛盾与冲突,如果依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待愚公移山,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件不符合常理的事情,学生就可以根据这篇文章的这一矛盾来展开讨论。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愚公不必这么麻烦,他可以搬到其他的地方生活。还有的同学认为,愚公这样做是为了造福后代人,毕竟一座山压在这里,愚公这一代不解决这个问题以后后代也会遇到同样的麻烦,这是在为后代考虑。每个人各抒己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和学生不用去判断每一个人的说法是否正确与否,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的矛盾与冲突去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五)基于课程进行小组讨论,体现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但是一节课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提出一个观点,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想法都说一遍,正是因为课堂存在这样一种约束性,很多学生觉得教师没有让自己去说出自己的想法,可能在学生心中认为自己那种想法很吸引人,但并没有机会说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打击”下慢慢不思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因此,教师要根据一节课的实际情况,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而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进行观点表述的就是小组讨论,每个人在同等的时间内说出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能够大胆地在同学面前去分享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小组讨论式的方式,学生可以很好地在语文课堂上去慢慢发展自己的思维,形成批判性思维。

例如,教学《范进中举》时,教师解析完这篇课文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范进死亡是自己导致的”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觉得这句话是对的,有的同学却认为这句话不是对的,有些在课堂上不敢大胆发言的同学也可以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上能够形成热烈的讨论气氛。在小组讨论完成后,每个小组可以派代表分享想法,如有的同学认为范进死亡有一部分是因为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家庭成员和社会给自己的压力,这些都是对这个观点的批判。这样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可以展示在同学和老师的面前,每个小组也可以对其他小组的观念和想法进行反驳,在这种氛围下,更有利于他们形成批判性思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首先要提高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程度,并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他们自主学习,积极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参考文献】

[1]张照文.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理导航(上旬),2021(07):2-3.

[2]石平英.初中语文构建有效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1(24):129-130.

[3]张仰军.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23):31-32.

[4]周广元.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内外整合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23):75-76.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