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历史课堂的理性构建

2022-02-20 23:46董莹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理性思维历史教学

【摘 要】优质高效的历史课堂应该具有生动有趣的氛围、高质思辨的内容,同时可以让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丰富且深刻。要实现这样的历史课堂,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时进行理性判断,利用巧思巧法,激活学生的学习认知与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历练,从而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生动课堂;理性思维

【作者简介】董莹,一级教师,南宁市教学骨干,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历史教学。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自筹经费一般课题(C类)“新高考‘强基计划’背景下广西高中历史学科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2021C503)

构建优质高效的历史课堂,涵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线历史教师教学实践的重要任务。政治制度史因其独特的知识特性,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如何在政治制度史的教学中构建新情境,开发有趣且有深度的课堂环节,组织多元且适度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进而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生成生动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是本文探讨的主题。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必修1中“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为例,谈谈生动历史课堂的理性构建策略。

一、精准:教材与学情分析

精准教学首先要准确地理解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精神,定位好教学方向。“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从属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该单元涉及的历史是世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内容围绕“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这一中心展开。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世界各国产生的时间先后不同、各有特点,比如,第三单元中涉及的英、美、法、德四个典型国家采取的政体表现形式就不完全相同,尤以英国和美国为典型。“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在整个单元中上承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和代议制的发展,是另一种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同样重要的、典型的资本主义政治體制的代表;下启第9课法国等国家民主共和制的建立,为法国等其他国家的政体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启发意义。同时,美国还肩负着前所未有的政体试验,随着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等制度及分权制衡、人民主权等政治原则的践行和成功,美国不仅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反封建斗争的一面旗帜,也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做出了新的尝试,赋予了世界丰富的政治思考。因此,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和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1]5。另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学生“能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内容,能理解联邦制的权力结构”[1]8,因此,笔者将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1787年宪法的内容,将难点确定为理解“三权分立”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

在学情上,高一学生在行为上较活跃,有较强的表现欲和一定的探究能力。经过初中的学习,他们对美国独立战争有了基本的了解,通过媒体、网络等对美国的民主政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现今这一全球化时代,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与中国的发展关联紧密。学生对美国充满了兴趣,但他们中大多数对美国政治体制的认识又停留在表面,缺乏理性思考,历史思维的深度有限。同时,政治体制问题相对枯燥,这会让学生经常出现“看着感兴趣,学着不感冒”的状况。因此,如何让学生保持对教学内容的持续兴趣,是教学设计和实施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二、生动:营造历史课堂的活力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政治制度史贴近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开发多元的教学资源,拉近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新情境,增加沉浸式历史体验的机会。通过巧妙设计,让历史课堂更生动。

(一)结合时事,让历史与现实交叠而显生动

历史课堂多深邃而厚重,诸如制度、思想等内容往往会因为知识本身的深度而显得十分枯燥。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当下的时事热点事件,增加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因此,笔者在本课开始就以特朗普与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之下的美国舆情作为切口(材料在此不做赘述),引出“三权分立”的话题,导入新课。

时政新闻有着易获得、易实践、时效性强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地引入时政新闻,就可以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同时使历史课堂更为生动高效。本节课上,笔者根据美国当下的疫情引导学生思考:美国能够取得当前的成就关键是否在于总统?当然,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评价美国现有的法律与制度体系。

(二)建构情境,让历史与体验互动而促活力

情境教学是当下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创设合理情境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感悟历史,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本课中,在落实“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这两个核心概念时,如果直接用文本概念讲解势必会使课堂枯燥无味。因此,教师首先可以创设活动情境“连连看”(如图1),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了解“三权”之间的关系,从而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角形“连连看”结构图让“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清晰地呈现出来,并体现出美国“三权分立”政治结构稳定的一面。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后邀请他们分享探讨成果,以巩固“三权分立”知识点,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然后,通过典型历史事件还原真实历史情境:引入“水门事件”和《全国工业复兴法》 中的政治博弈事件,让学生感受“分权与制衡”原则的实际运用,增强历史体验感,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相关知识。

1.从“水门事件”看政治博弈:1972年6月17日,共和党尼克松团队的工作人员,在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内安装窃听装置、偷拍文件时,被身着便服的特警当场抓获。丑闻曝光后,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相继通过了对尼克松的三项弹劾,1974年8月9日尼克松被迫宣布辞职。[2]

2.《全国工业复兴法》中的博弈: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为了遏制经济的进一步恶化,罗斯福总统提议对工业领域进行立法规范,于是,1933年6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案为美国经济走出低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1935年5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原因有二:首先,对总统制定行业准则的权力定义不当,导致这一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因此属于国会的非法授权;再者,无论是谢克特家禽加工厂的工人还是加工厂的禽类均不属于州际贸易范畴。于是宣布将其废除。[3]

最后,教师再一次创设情境——“找茬儿”:要求学生结合前述所学,通过辨别历史正误的方式,突破和巩固重难点知识。

在该环节,教师根据教材中有关美国“三权”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创设情境,专门设置了“总统未经美国国会的批准就任命了最高法院大法官”“总统因与大法官观点不合随意罢免大法官”“总统反复否决国会通过的一项法案,导致国会立法工作推进艰难”三处有误信息,分别对应“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最高法院大法官一经任命,除非犯罪,终身任职”“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的票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三项重要的制衡原则,调动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找茬儿”的过程中巩固对“三权”之间的权力关联的认识。

通过以上环环相扣的三个情境设置与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历史思维将会逐步呈现出生动的一面,这为学生更好地了解美国在解决集权与民主问题上所进行的政治实践,理解“三权分立”中“分权与制衡”原则提供了有效支架。

三、理性:彰显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课堂的生动性不仅要从课堂的活动、形式和氛围上挖掘,还要从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历史的理性认知上进一步挖掘,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精神,用素养引领设计,借教学涵养素养。

(一)精准解释,理性评价,透过现象看本质

历史解释的价值在于如实描述历史事实,揭示历史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深层因素。在学习美国民主政治建立的背景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利益多元化和规则复杂性的角度看待美利坚“合众为一”的创造性。例如,提供适当的新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美国“三权分立”能够顺利落地的原因。

托克维尔认为,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但按贡献对它们分级,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4]6。据此,教師可以启发学生结合地理、历史知识,关注美国民主制度扎根的特殊“土壤”:北美大陆优越的自然环境——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美国人民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获取生活所需的基本资源,少有生存危机。地理方位也很重要——美国周围邻国较少,他国无法轻易对其产生军事威胁,因而海陆军备可减少到最低,进一步降低了军政专权的风险。加之在美国建国之初,联邦党人积极宣扬启蒙思想,让人民主权、权力制衡等主张在国内得到贯彻。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三权分立”这一典型的民主体制在美国建立了起来。

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考量,逐层分析美国“三权分立”自启蒙理论到实际落地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由此认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理解力。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政治制度与国情的关系,将具体认识上升到规律层面,挖掘思维深度。“培育历史解释素养必须分析‘为什么’,这就必然进入到事实因果关系的分析、规律层次的分析。分析历史规律就是揭示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真相,进而全面深入认识和理解历史事件。”[5]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得到培育,唯物史观也得到有效渗透,达成了涵育历史素养的目标。一线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尝试运用这样的思维和方法对学生展开训练,这于高中生历史素养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又如,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教材中的正文和辅助材料主要展示了宪法的进步性和时代局限性,这有助于帮助学生一分为二地认识美国宪法的价值。但若仅限于此,则只是在初中基础上的简单重复。托克维尔曾说过,美国1787年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4]205。教师可适当借助这样的新材料,启发学生从人类政治文明的角度深化对该宪法的认识,从而认识到,选择这样的政治体制是符合美国国情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但这样的制度并非放之四海皆适用,因为只有根植于具体国情的体制才是最适合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评价中的特定时空维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既涵育素养,也彰显理性。

(二)共情延展,认识多元文明,形成世界意识

家国情怀是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心,也是历史教育的要旨。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许多教师更倾向于在中国史学习中渗透家国情怀,这当然是一种易于理解、操作的思路。但在全球化不断加速、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我们愈加感受到多元文明对于世界历史的重要性。尽管在许多问题上人类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冲突,但和平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不变的。家国天下与世界一体相互依存交融,和平、发展、民主、多元共存的国际秩序逐渐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人类在心灵秩序层面上已逐渐达成一致。运用世界史材料拓宽学生的世界视野、培育学生的世界意识,进而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浸润,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站在人类的高度去关注文明,通过认识多元文明,我们朴素的乡土情愫才能变成有天下胸襟的家国情怀;只有将人类世界的共同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具体命运相关联,家国情怀才具有时代内涵和未来价值。”[6] 因此,利用世界史教学去启迪学生关注人类文明的演变轨迹,培养学生大视野下的世界胸怀和中国灵魂,也是非常好的思路。美国联邦制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是世界文明演进历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中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实践对于传递人类政治文明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美国1787年宪法时,我们可以从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总统、国会、最高法院等诸多政治主体的斗争博弈中看到历史的复杂性,感受到制度构建的艰难曲折性;而最后各方力量妥协的结果又往往充满了政治智慧……教师可以在这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制度构建中包含的理性精神与辩证法精神。

本节课的生动性设计,基于初识门庭的高一学生学习行为和历史思维水平以及政治制度史的知识特质,关注学生探究主动性和历史体验的自然融合。其中,理性分析“美国‘三权分立’民主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等问题的设置,旨在涵育历史核心素养的精神。无论是历史解释能力的提升,抑或是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世界意识、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等,都不能只是简单贴标签或写标题,还需要教师在课堂的生动性上精心设计,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与启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陈伟.笼子里的美国总统[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

[3]杰夫·谢索.至高权力:罗斯福总统与最高法院的较量[M].陈平,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9.

[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5]刘金军.关于历史解释素养教学的思考: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21(2):43-46.

[6]李政.浅谈世界史视野下的立德树人: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 2020(8):17-18.

(责任编辑:蒋素利)

猜你喜欢
理性思维历史教学
试论希腊神话中的理性思维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做法和反思
过氧化钠的性质及产物验证探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