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Cho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

2022-02-21 01:43郑吉芬
医疗装备 2022年2期
关键词:丁三醇宫腔出血量

郑吉芬

玉山县妇幼保健院 (江西上饶 334700)

术后出血是剖宫产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其临床发病率高,也是导致产妇病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是临床上治疗产后出血产妇的常用药物。该药属于前列腺素类药物,可刺激产妇子宫肌层收缩,促使妊娠产物排出,从而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但在胎盘剥离后,产妇子宫肌壁血窦开放,子宫体收缩乏力,难以闭合,仍可出现活动性出血[2]。因此,临床上多采用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B-Lynch子宫缝合术予以处理。近年来,随着产科止血方法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改良Cho缝合术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止血效果。该手术将传统的双层缝合改良为单层缝合,使操作更为简单,不仅提高了缝合速度,也减少了产妇出血量。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Cho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年龄26~31岁,平均(28.13±0.62)岁;分娩时孕周34~42周,平均(38.27±1.01)周;初产妇22例,经产妇10例。试验组年龄24~30岁,平均(27.91±0.59)岁;分娩时孕周35~42周,平均(38.17±1.23)周;初产妇20例,经产妇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第9版)[3]中剖宫产后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即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1 000 ml;于医院顺利经剖宫产手术分娩;经缩宫素和按压子宫治疗无效。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贫血;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合并急性盆腔炎。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B-Lynch子宫缝合术治疗:术前向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183,规格 250 μg/支),起始剂量为250 μg,必要时可间隔30 min再次注射250 μg,总剂量不超过2 mg(8次剂量);观察30 min后行B-Lynch子宫缝合术,术前准备完毕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实施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利用剖宫产原切口,将子宫托出腹腔,按压子宫前后壁,待出血减少后,采用可吸收缝合线从子宫切口下缘2 cm左侧穿过宫腔,从对应切口上缘出针,拉紧缝线;经距宫角3 cm宫底将缝线垂直绕向子宫后壁,选取前壁同部位作为再次进针点,从右侧后壁出针,将缝线垂直通过宫底至前壁,与右侧对应位置分别于左侧子宫切口上下缘缝合;观察无出血后,将子宫放回腹腔;常规缝合切口,关闭腹腔。

试验组采用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Cho缝合术治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用法同对照组;观察30 min后行改良Cho缝合术,术前准备、体位、麻醉、消毒同对照组,将子宫托出腹腔,用可吸收缝合线从子宫活动性出血处浆膜层进针,穿透宫壁进入宫腔,侧移2 cm穿过宫壁出针;在出针点下方2 cm处再次进针,最后侧移2 cm出针,按“口”字型缝合,拉紧缝线打结;若宫腔内出血面积较大,可再次做“口”字型缝合,观察无出血后,将子宫放入腹腔;常规缝合切口,关闭腹腔。

1.3 评价指标

(1)出血量:比较两组治疗后30 min、2 h、6 h出血量,采用可按纱布血湿面积估算失血量。(2)凝血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lasma 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采集两组4 ml静脉血,以2 500 r/min转速离心处理15 min(离心半径10 cm),分离血浆待检;标本分离4 h内,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南京贝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型号:C2000-A)检测上述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出血量

两组治疗后2、6 h的出血量均多于治疗后30 min,治疗后6 h的出血量多于治疗后2 h,且观察组治疗后30 min、2 h、6 h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点出血量比较

2.2 凝血功能

治疗前,两组PT、FIB、APT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两组PT、APTT、TT均短于治疗前,FIB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试验组PT、APTT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两组FIB、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3 讨论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的手术类型,其创伤性较大,术后产妇出血发生风险较高,需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以提高产妇生命质量。子宫收缩药物、宫腔纱条填塞法均为产科常用的止血方法,但子宫收缩药物半衰期短,而宫腔纱条填塞法易引发感染,需寻求更为安全有效的方式,以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出血的治疗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可经肌肉注射直接作用于产妇子宫,起效快,止血效果优于传统的子宫收缩药物[4]。但部分剖宫产术后出血较为顽固,单一使用该药效果不佳,故临床常联合应用子宫缝合术来提高产妇的止血效果。改良Cho缝合术仍采用“口”字型缝合法,将双层缝合变为单层缝合,既保留了Cho缝合术止血的优势,又规避了操作困难、宫腔粘连的劣势,可取得满意的止血效果[5]。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30 min、2 h、6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试验组PT、APTT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Cho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可改善其凝血功能,减少出血量。分析原因在于,改良Cho缝合术将缝合双层子宫壁组织改良为缝合单层子宫壁组织,无需进行特殊器械操作,在降低缝合难度的同时,保证了止血效果,也避免了由双层缝合引起的宫腔粘连、宫腔下段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改良Cho缝合术将3 cm的缝合针距改良为2 cm,增加了对活动性出血组织的压力,可有效挤压血管,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6]。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主要是通过提高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促使子宫收缩,并增大宫腔内的压力,使开放的血窦闭合,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中含有前列腺素类似物,可促使血小板聚集,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促进血管收缩,发挥止血的作用[7]。

综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Cho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可显著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量。

猜你喜欢
丁三醇宫腔出血量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超声宫腔水造影对宫腔粘连的评估分析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及价值探析
经阴道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容积成像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宫腔粘连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