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走出差异化服务道路

2022-02-22 10:50丁振辉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同质化信贷金融服务

丁振辉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在当前我国间接融资为主体的融资结构下,商业银行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推动金融要素运转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金融脱媒趋势不断加强和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也愈演愈烈。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位新发展阶段,商业银行要力争在同质化竞争格局中走出一条差异化服务的道路。】

一、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同质化的表现

公司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主要的业务领域,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公司存款占全部存款比重2020年在37.89% ~ 66.39%之间,均值48.77%1数据来源wind;贷款占比更高达49.92% ~ 63.39%,均值56.62%。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业务存款占比更高,均值72.44%;存贷款占比相对较低,均值50.65%。息差是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生息资产,由此可见公司信贷业务在商业银行整体业务中的重要性。但商业银行公司信贷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严重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表1 大型商业银行信贷结构

(一)信贷结构高度同质化

各商业银行信贷投放高度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等三大行业,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贷款余额最高的前三大行业均为上述三大行业,只不过在具体排名上略有先后顺序,前三大行业贷款占比均超过50%,中国银行最高达到60%。除了中国银行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都是工农建交四大行贷款余额最大的行业,贷款占比均超过20%(交行19.11%除外)。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贷款余额最大前五大行业,不外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和房地产等六大行业,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各行前十大客户贷款占比都在2%~3%之间。股份制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类似,前5大行业,也高度集中在上述6大行业外加批发和零售业,极个别包含建筑业等。

(二)地域分布高度同质化

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是五大行最主要的信贷投放地区之一(中国银行地域定义与其他银行略有不同,不做比较),交通银行因其总部所在地,长三角地区公司贷款余额高达26.96%。东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各行公司贷款余额大致在4%左右。建设银行地区间贷款占比方差最低,为0.27%,表明各地贷款占比相对比较均衡;工行次之,为0.28%;交行最高,为0.57%。同时,可以发现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地区间贷款占比结构高度一致,拟合值达到94%,说明在区域结构上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已经“傻傻分不清楚”,也说明双方信贷区域投放高度一致,区域竞争十分胶着。

表2 各行公司贷款地区分布

表3 各行地域定义

图1 商业银行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

图2 大型商业银行担保方式

(三)产品定价高度同质化

没有办法直接统计各家商业银行的产品定价,从净利差指标看,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基本都在2%左右浮动,而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均在3.5%上下浮动。可以形成直观对比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净利差指标与大型商业银行组基本持平的条件下,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明显高于大型商业银行。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按大型商业银行组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组可以分为“3.0版”和“4.0版”两个区间,反映出两组类别商业银行组别间差异条件下的组别内同质化竞争。

(四)经营模式高度同质化

从担保方式上看经营模式,抵押贷款是五大行最主要的贷款品种,抵押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出奇一致约46%左右,中国银行2018年后在年报中就没有披露抵押贷款的比重,2018年抵押贷款比重为43%,与其他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保持一致。抵押贷款比重较高,反映出当铺文化在商业银行中仍有很大的市场。考虑到信用贷款主要投放至国有企业等高信用评级客户的因素,对非民营企业信贷投放中抵押贷款占比可能会更高。除抵押贷款外,占比较高的为信用贷款,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除农业银行外)占比在31%~33%,也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占比相对较低,大型商业银行占比也比较一致,没有超出大致区间。

二、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同质化带来的潜在风险

在当前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同质化竞争会带来多方面的问题,最终也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一是目标客户趋同。公司信贷同质化导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各商业银行在目标客户选择上逐步趋同。无论是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乃至城商行都把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地方平台类企业作为重点目标客户,可能会忽视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长此以往,真正需要融资支持的企业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有效融资,较易获得融资支持的企业反而成为商业银行争相竞逐的对象,容易导致大企业吃得过饱,中小企业吃不饱的问题,不利于资金在国民经济大循环中的有效利用。

二是造成无序竞争。一方面由于资金大量投向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处于“甲方”市场,面对有限的优质客户,商业银行只能通过价格战等形式吸引客户。另一方面,由于上述企业能够通过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多个渠道,国际和国内多个市场进行融资,能够相对容易地以较低的价格从市场上获得融资支持,进一步强化了其“甲方”地位,导致商业银行只能进一步通过降低价格等手段来营销客户,容易陷入无序竞争的死循环。

三是背离服务实体。同质化竞争不仅可能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更是背离金融服务实体的宗旨。党中央多次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活,经济活。商业银行目标客户过于趋同于少数优质、掐尖客户,对普惠、民营、双创等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关注不够,绝非“金融活”的特征,难以把金融活水有效导入实体经济的薄弱领域,难以达到活跃市场经济主体的目标,难以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同时,由于对优质客户大打价格战,无序压低市场价格,但对商业银行,特别是对上市商业银行而言,收入考核、盈利考核、NIM考核等依然存在,商业银行有向资金短缺、溢价能力差的企业转嫁压力的冲动,小微企业受国家政策保护,中型企业往往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四是积累风险隐患。资源过于向特定领域集中,会严重导致资源分布不均匀,诱发过度融资的问题,逐渐积累风险隐患。由于银行的同质化竞争,部分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融资,一方面容易导致企业过度融资的问题,取得信贷资金超出实际承债能力和投资能力,继而导致过度投资,造成负面影响;一方面也容易诱导企业将低成本资金投入理财、股市、房市、大宗商品投机等高风险领域,甚至开展委托贷款、民间借贷等影子银行活动,导致资金空转,出离银行监管范围,放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

五是弱化信贷能力。同质化竞争对商业银行而言,短期内完成了任务指标,但从长远看弱化了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行的信贷能力。同质化竞争导致银行只会做头部客户和打价格战,而不是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来更好的服务各类企业。头部客户本身风险较低,其行业分布、经营规律、风险特征和中小微企业也存在很大不同。从行业分布来说,头部企业集中在公共设施领域,中小微企业分布更广,行业门类更丰富,对商业银行信贷专业能力要求更高。从经营规律来说,头部企业更考验客户关系营销能力,总对总层面居多,中小微企业更考验基层行的信贷能力,需要更好的分析企业的经营发展前景、行业竞争态势、财务健康状况等众多方面。从风险特征来说,头部企业风险一般可控,面临的主要是市场风险,中小微企业风险相对较高,面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多种类型风险,需要银行研判行业和企业技术发展前景,提高风险识别水平。

三、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差异化服务的重点方向

当前,金融市场化进程已经进入深水区,同质化竞争只会进一步削弱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对整个金融体系的活跃度、安全性都有负面影响。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对商业银行的下一步工作方向提出了更高和更明确的要求。在竞争同质化背景下,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差异化服务,进一步拓展有效客户群体,提升信贷能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科创金融、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等。

第一,大力发展普惠企业金融服务,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小微企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也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是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但也最需要支持的群体。受制于各种条件,普惠企业金融服务依然是部分商业银行的短板。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普惠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设立普惠事业部、小微中心、信贷工厂等方式,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看,由于普惠业务的经济性、风险性等问题,各行在普惠业务上仍以政策性驱动为主,主动性不够。下一步建议,在政府层面加强指导,通过提供再贷款、建立更具普遍性的担保体系,调动商业银行服务普惠企业的积极性。商业银行要借道普惠企业加强差异化竞争,一是在细分行业上确立主赛道。商业银行要抓住自身所擅长的领域,加强对领域内小微企业的精准金融服务,通过做专行业,降低行业的进入门槛,切实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二是在服务模式上创新主攻点。要借助大数据手段,通过线上产品、供应链融资等服务模式,提高普惠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尽量解决普惠金融业务不经济的问题。三是在风控能力上争取主动权,要通过内部流程优化和外部风险分担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普惠金融的安全性,切实降低不良率。

第二,大力发展科技金融,通过多种方式支持自主创新和自立自强。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企业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是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立足点。商业银行要紧跟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强化科技金融战略的顶层设计,强化对科学技术的研判与跟踪,做好对重点科技企业、重大科技项目、重要科技研发主体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特别是要加大对技术补短板和科技卡脖子领域的支持力度,按照金融服务适度超前的原则,平衡好技术的商业化前景和对国民经济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创新体制机制、产品和服务,配套相应的资源保障,引入外部专家评审机制,把脉科技企业技术风险,在推动科创金融发展的前提下把控技术风险。

第三,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金融支撑。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这也为金融企业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据测算,要顺利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资金需求规模在百万亿人民币,商业银行市场空间广大。一是要推动明确绿色金融行业范畴,加强对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以及绿色服务等特定绿色领域的金融服务。二是要创新绿色产品,加强绿色信贷的同时,通过绿色债券、碳质押等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手段。三是要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模式,探索基于碳排放交易权的碳资产质押融资、资产证券化、合同环境服务融资等创新型服务模式。四是要防范绿色金融风险,优化绿色信贷政策,坚决杜绝部分企业的“洗绿”“漂绿”行为,防止部分企业批绿衣,搞污染。

第四,创新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支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中最具创新动力,也迫切需要金融支持的部分。受制于传统信贷思维的影响以及部分民营企业经营不规范导致的金融风险集中暴露,商业银行更青睐于国有企业,甚至唯央企至上,谈民营企业色变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对其他合规守法经营的民营企业造成了不公平的影响。商业银行还是要按照客户导向、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的基本原则加强对优质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一是客户导向上,围绕扎根实业、突出主业、管理规范、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具有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突出的民营企业,实现精准支持。二是问题导向,要抓住民营企业在融资中遇到的痛点,分类施策,对融资难的问题,要切实通过产品创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期限和实际用途错配的问题,堵偏门走正门;对融资贵的问题,要为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努力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发展导向上,在提供融资的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提供融智服务,不仅输血还要造血,为企业把方向,把商业银行的金融资源更好地导入到企业经营发展中来,助力民营企业更好的发展。

第五,大力发展乡村金融、三农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2021年通过的《乡村振兴促进法》也提出商业银行应当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和业务优势,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扩大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增加对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规模,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服务。下一步,可围绕“农业安农、基建兴农、产业富农”的基本原则,首先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支持规模化、集体化农业生产,积极支持农业深加工,创新基于农田使用权的金融产品。其次要加强对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的支持,金融支持农村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等事关农业发展大局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在拓展商业银行信贷新的增长点的同时,推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发展。最后要加强对农村产业的支持,最终实现富起来的宏伟目标。一是做好县域产业金融服务,加强对县域经济中有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的重点支持;二是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加强对特定细分领域的金融服务,助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三是服务乡村幸福产业,要结合美丽中国,幸福乡村的宏伟蓝图,加强对乡村幸福产业的大力支持,加大对乡村游、古镇游、山水游和农家乐、民宿等新型旅游载体的金融支持。

猜你喜欢
同质化信贷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怎样看待农产品电商的同质化
同质化叙述中的价值重构——从韩剧《太阳的后裔》说开去
“规培”同质化与医生“精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