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外语类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2-02-23 04:55赖晓葭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考核评价实践路径创新创业教育

赖晓葭

摘要:本文探讨构建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考核评价融合于一體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外语类专业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英语、商务英语、翻译、越南语、泰语等外语类专业,探索其实践路径,全方位地推进外语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实践路径;课程体系;考核评价

从包分配到双向选择,再到现阶段的自主择业,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择业经历了很大的改变。目前很多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方式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讲座、选修课、创业大赛训练等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上,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方面缺乏整体性的规划和设计。外语类专业从香饽饽发展到就业困难的红牌专业,其现实困境不言而喻。首先,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英语在基础学科中的主体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给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社会现成的外语类岗位需求变得越来越少。其次,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涉外业务缩水,无论是外贸、文化交流、教育合作,还是跨境旅游等领域都受到重创。再次,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的地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其影响力都明显提升,汉语的国际地位得到更大程度的认可和推广。同时,不断进步的翻译技术将逐步消除人们之间的语言隔阂,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将有所淡化。无论形势最终如何发展,英语的绝对统治地位都很难再维持下去了。外语类专业,尤其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学生会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巨大压力,这一矛盾将日益尖锐。

近年来党和国家颁布了很多激励“双创”教育的政策和法规,高校响应号召,以创新教育为载体,纷纷成立了创新创业中心、创业孵化园、大创实训基地等实践平台,推进高校的双创教育。高等教育朝着大众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双创改革,从传统的培养就业型人才走向“专业特色+创新创业型”人才,从而推进地方高校的发展。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联合国最早提出“双创”的概念,即创新创业教育。西方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美国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国内教育体系中,逐步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教育理论研究体系和实践教学研究体系。著名高等教育大师伯顿克拉克教授(2003)围绕实行转型的五个要素,对英格兰、荷兰、苏格兰、瑞典、芬兰的五所大学展开了深入的个案研究,阐明了创业型大学是如何建成的。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89-1997):起步阶段。政府立项、定点试验阶段,基础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研究、终生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创新创业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在这个阶段迅速发展起来;第二阶段(1997-2002):创业教育实践的探索阶段。以“挑战杯”大赛为载体,这个阶段高校主要通过“挑战杯”和“创新杯”来开展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教育;第三阶段(2002-2018):多元化发展阶段。各级政府部门鼓励和倡导创新创业教育。高校也纷纷成立创业学院、创业中心或创业研究机构,开展“虚拟创业”“商务模拟”等创业实践活动等。第四阶段(2014至今):深度融合阶段。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达沃斯论坛会议上提倡个体和企业要积极创新,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随之各级政府部门制定了响应的扶持政策和制度,双创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明确,推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在中国知网搜索“创新创业教育”, 相关主题的论文数超过3万篇,其中“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融合”的研究有948篇。从总的方向来看,国内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是从研究深度和广度来说,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及实践教学深度融合,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研究较少,仅有研究也不够全面、深入。尤其对高校外语类专业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专题研究也很少,关注度不高,理论与实践上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外语类专业教育融合的创新思路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外语类专业教育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磁石模式,其特点是高度中心化,资金、师资、学生和教学活动都位于某一特定学院;第二种是辐射模式,除了去中心化,其特点是每个项目都有它的独立性,扎根于不同的学科领域;第三种是混合模式,即两者的有机结合。本文主要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辐射模式,探讨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有效融入外语类专业教育,并分析其实践路径,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举措。

(一)创新创业教育和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融合

高校要加强和外企、学校、外语培训学校、语言服务机构的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订单式”特色人才班级、创新创业孵化等社会实践活动,构建高校和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了解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社会发展和民办高校转设需求,制定符合外语类专业自身实际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能力构成等内容。高校要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时修订外语类人才培养计划,适应社会的发展。人才培养的方向,从培养传统的就业型人才,向培养“外语特色+创新创业”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二)创新创业教育和外语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

外语技能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是外语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们是课程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而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是辅助课程、选修课、实践课,甚至是以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来开展。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外语类专业教育中,首先必须要转变理念,围绕外语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计划内在的融通。可以通过在低年级开设项目开发、项目设计、项目管理、项目运营等专业必修课或者跨学科选修课,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理论学习,为下阶段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创新创业教育和外语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融合

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外语类专业主要包含:专业见习/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等。有些高校在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时,会通过提高创新创业活动的考核权重,增加创新创业学分来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业大赛、商务精英挑战赛等社会实践。比如在动员学生参加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的校赛时,有些学校明确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同学必须全员参与,参赛团队无论获奖与否,都可以获得实践学分。同时,增设和双创教育相结合的专业实训课程,如商务英语情景口语实训/翻译实训、会展英语实训、国际商务谈判实训、外贸单证实训等一系列的实训项目,推进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

(四)创新创业教育和外语类专业考核评价制度的融合

在传统的考核评价制度中,往往只侧重专业知识的考核,高校“应试型”人才非常普遍。甚至有些高校在评优、评奖学金时,把专业成绩当作唯一的考核指标,导致学生很容易产生专业学习第一,其他活动皆浮云的想法,具体体现在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时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自信心不足。因此,在遵循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上,要进一步创新考核评价制度的深度融合,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人才培养修订提供参考意见。立足于“教-学-评”的一致性,促进外语类学生的学习由注重知识习得向注重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服务意识、核心能力的养成转变。

(五)创新创业教育和外语类专业教育师资队伍体系的融合

大部分外语专业的教师都是从综合性大学或者师范院校毕业的,毕业于语言类专业,缺乏企业工作的经历,因此,在兼职担任创业指导教师时,常常感觉力不从心。可以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解决外语专业双师型教师缺乏的现实问题。“内培”顾名思义,就是对内培养。一方面通过邀请行业专家、业内名师到学校开展讲座、短期培训、沙龙的形式,指导专任教师开展项目设计、项目管理和项目运营,提高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各种行业培训,比如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企业的运营管理知识,熟悉实操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很多地方高校都鼓励教师往双师型方向发展,考取相关行业的资格证书,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外引”就是要选聘、引进行业的专家、精英、技术人员、创业成功人士进校担任兼职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进行指导和答疑,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三、结语

外语教育创新要和跨学科研究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思政、语言教学和通识教育的深度融合,完成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创新目标。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立足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奉献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目前地方高校外语类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的不断更新,作为英语教師,我们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单一的学科已无法解决更多的问题,学科的更新和融合已经势在必行。如今,人文社科在自然科学领域学科的交叉融合早就成为一个常态。而外语学科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交叉融合,要承担时代更多的命题和意义。外语学科怎样能做好学科交叉、学科融合?挑战与机遇俱在。积极应对变化,介入变化,调整知识创造与知识传播策略,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应是外语人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0/12/content_5642037.htm,2021(10).

[2]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8).

[3]于秀丽.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路径研究[J].新闻前哨,2021(05).

[4]张凤娟.变革中的高等教育--浅析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统观及其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6(01).

猜你喜欢
考核评价实践路径创新创业教育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