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光”成语的虚构性特征

2022-02-23 14:27苏慧慧
名家名作 2022年22期
关键词:字面频数虚构

苏慧慧

一、引言

语言除了存在对现实现象的认知表征外,还存在对非现实现象的认知表征,尤其是对运动形式的认知表征,即事实表征和虚构表征。对非真实现象的认知表征是认知组织“系统交叉”模型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涉及一个重要的认知模式,即单个个体认知中的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性是由于个体对同一客体产生的两种不同认知表征造成的,其中一种表征比另一种表征更真实,而表征的真实性由第三种认知子系统来判断。这种由第三种认知子系统来判断的、对同一客体根据其真实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对等、相互矛盾的两种认知表征模式即为普遍虚构模式。普遍虚构模式可包含任何“虚构X”[1]100。事实表征通常为人们所熟知,而虚构表征相对抽象、相对不被人自觉意识到,可在语言中却是普遍存在,对其进行研究可更好地了解人类的抽象思维、想象能力及人类语言的认知机制。

二、普遍虚构模式及其相关研究

Talmy认为,普遍虚构模式存在于语言与视觉系统中。语言中,事实与虚构两种不一致的表征经常在某个维度上存在差异,分别代表这一维度的两极,如“发生状态”维度,事实表征的存在与虚构表征的缺失相伴而生,反之亦然,表现为虚构存在与虚构缺失。又如“变化状态”维度,较真实的表征包含事实上的停滞,而较不真实的表征包含虚构的变化,反之亦然,表现为虚构变化与虚构停滞。当“状态变化”应用于时空中的物质时,更加具体的形式就是“运动状态”维度,即更真实的表征可包含静止,而较不真实的表征则包含运动,反之亦然,表现为虚构运动与虚构静止[1]。因而,虚构表征通常与事实表征相对立或矛盾,存在于一个句子表达中。

已有研究大多集中于虚构X中的虚构运动。Talmy认为,虚构运动是“以动态事物为基本参照点的结构来系统而广泛地描述静态场景的语言现象”[2];Langacker[3],Matlock[4][5], Kemmer[6]等都对虚构运动进行了研究。国内也有相关研究,如李秋杨[7],钟书能、黄瑞芳[8],张克定[9][10]等。

以上研究主要集中于句子层面的虚构运动及其空间关系,鲜有研究涉及其他虚构表征及汉语成语。“光”为人类所熟知,与人类生命与生活息息相关。汉语中含“光”的成语较多,使用频率高,意蕴丰富,较具代表性。本文以《中华成语大词典》中收录的“光”成语为例,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网络版)为语料来源,探讨几个问题:(1)“光”成语是否具有显著的虚构性特征?(2)“光”成语中虚构X主要涵盖哪些概念范畴及其在语料库中的频数分布如何?(3)虚构X中哪个或哪些概念较凸显?(4)普遍虚构模式的虚构性特征有哪些?

在《中华成语大词典》[11]中收集到所有带有“光”字的成语共86个。然后在以上提及的语料库中分别检索这些成语并统计其频数,根据Talmy对语料要求具有口语化、高频率、代表性等特点的观点,且限于篇幅,将语料库中出现频数不高(低于50者)、不具代表性的成语忽略不计,结果还剩余34个。另外还有5个四字成语(星光灿烂、金光闪闪、风光无限、时光流逝、时光倒流)未被《中华成语大词典》收录,但在语料库中出现的频数较高,都为110以上,比较有代表性,我们也将其纳入统计分析中,因而要统计分析的共有39个含“光”字的成语。

三、“光”成语分类及其虚构性特征

根据Talmy对虚构X概念范畴的分类及“光”成语的字面义与形式[2]101-103,我们将39个成语进行分类并统计其在语料库中出现的频数。为保证分类的信度与效度,成语先由笔者及一名对普遍虚构模式有过深入研究的认知语言学博士各自分类后进行肯德尔一致性检验,然后根据结果进行讨论协调整合。整合前后W值分别为0.897和1.00,P值分别为0.032和0.051,表明二者的成语分类在整合前一致性不是很高,且有显著差异,经协商整合后一致性高且无显著差异,二者的成语分类基本一致,分类相对客观。

(一) 虚构类成语分类、频数及虚构X中凸显的概念

数据显示,39个含“光”成语在语料库中出现频数为9448。虚构类共有33个成语,在语料库中出现的频数为7819,占82.76%;非虚构类共6个,频数为1629,占17.24%,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这表明“光”成语虚构性特征凸显。虚构类成语包括虚构变化、虚构存在、虚构缺失、虚构静止及虚构运动五类,不包含虚构停滞。其中虚构运动类频数最高,为5100,占虚构类成语的65.23%,非虚构运动类频数为2719,占虚构类成语的34.77%,这两者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表明虚构运动较凸显。

(二)虚构X的虚构性特征

虚构运动在“光”成语中尤为凸显,除运动外其他现象在成语中也存在虚构表征,具体如下。

1.虚构变化与虚构停滞

“变化状态”这一维度里,“变化”与“停滞”为两种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状态。在“光”成语中,具有虚构变化特征的有“发扬光大”“光明正大”2个。以“发扬光大”为例,其意为“充实发展,变得显赫盛大”。字面义隐含变化,而事实上,不管如何充实发展,光是不会改变的,更不会变大。因而其字面表征是虚构的,基于信念或愿望的表征是事实的,虚构变化特征明显。此外,成语中“光”之字面义自动后置,认知义,尤其是隐喻义前置,有“明亮、美好、显赫”之意。如:

(1)自从2000年开始,他的目标就是将积极心理学发扬光大。

(2)从中找出应发扬光大的东西和必须改正、抛弃的东西。

可触知性抽象层面包括的现象有“对长期发生变化的估计,对社会影响的体验(如期望和压力等)、多种情感状态及命题状态(如希望和意图等)”。(1)中的“发扬光大”体现了主语“他”对积极心理学的期望,即将其充实发展,让其变得更加美好、显赫。(2)中的“发扬光大”表明本句语义所指的希望与意图。这些期望、希望与意图都只反映于人的概念、意识、心理层面,是意识可及而在现实中又无具体表征,较为抽象。

2.虚构存在与虚构缺失

虚构存在与虚构缺失是发生状态的两极。事实中体现为缺失且肉眼无法看到而在语言中表征为存在的,为虚构存在。虚构存在的成语主要有“金光大道”和“光明大道”。根据人类的信念,现实中并不存在所谓的“金光大道”和“光明大道”,因而这些“大道”都只存在于人类的概念系统中,是一种虚构存在。或者也可说这两个成语失去了原意,使用的都是其隐喻义。其字面意后置而隐蔽,抽象义前置而凸显,此语境下事实上的缺失字面却表征为存在,即虚构存在。如:

(3)这可能是解决语义与句法接口问题的一条光明大道。

(4)多谓断绝与黑暗势力的关系,走向光明大道。

以上两句中的“光明大道”都非现实存在亦非真实所见,而是其内在属性或其隐喻义、抽象义在语言使用者进行抽象思维或概念化时在语言“最简”原则下被激活,用以生动、简约地表达抽象层面上被感思主体具有的类似内在特征。半抽象层面上人们感知到的“金光大道”“光明大道”依赖于具体层面上看到的实体“大道”,但它们本身不为人类所真实所见而只由人类感知到其隐性的存在,存在于地球上,存在于“X is in Y”这一图式结构中。

事实中表现为存在而在语言中表征为缺失的为虚构缺失,成语主要有“风光无限”或“无限风光”“暗淡无光”及“光杆司令”。依据人类经验,现实中“风光”再怎么好也应该是有限而非无限的;“暗淡”只是个程度,在很多句子和语境中不可能暗淡到没有一丝光线。在成语“光杆司令”中的“司令”,不可能真正“无兵”而只剩下自己。因而“无限”“无光”“光杆”这些字面表征为虚构的,与事实上的存在即“有限、有光、有兵”等表征相矛盾。如:

(5)形而上学将只能蜷缩于暗淡无光的故纸堆中。

(6)或认市场为神骥,跨上去期待风光无限。

3.虚构运动与虚构静止

在“运动状态”维度上的两极为运动与静止。事实运动在语言或感知中表征为静止的为虚构静止,事实静止而在语言或感知中表征为运动的为虚构运动。成语“刀光剑影”意思为“挥刀击剑时的闪光和影子”,挥刀、击剑都是动词,而这里只用名词刀和剑来表征,没有表征其“动”之状态,具有虚构静止的特征。在现实中,光可见,而其运动无法真实可见,只能被感知为光从光源出发,沿着向外辐射的路径投射到背景上,即散射型虚构运动,属于其中的一种运动事件。这些成语中,焦点都是光,大多数语境下都是意象中或隐喻义的光,光之运动无法为人们所亲眼所见,只能被感知到。如以下几句,光的隐喻义前置而凸显,字面义后置而相对隐蔽,光之散射型运动也只是为人类所感知,而非事实所见。

(7)文化和珍贵文物将进一步得到保护、继承和发展,藏族文化事业前景光辉灿烂。

(8)他面带微笑,通体金黄,光芒四射。

此外,还有一种隐喻型虚构运动。空间域中的光被映射到时间域中,就形成了“时光、光阴”等概念。而根据人类经验,时间在一分一秒地逝去,如流水一般,因而形成“时间是流水(或液体)”的概念隐喻。“流光溢彩”,除了“光是液体”这一概念隐喻外,容器隐喻特征也很凸显,即光和彩从容器中流出、溢出。还有“时光流逝、光阴荏苒、时光倒流、光阴似箭”等成语中光的隐喻义都尤为凸显,而其运动“流”并非人类真实所见,仅为心理感知。从隐喻理论角度看,虚构运动为从运动源域向静止目标域的映射。这一结果与Kemmer的研究结果极为一致,都发现光的概念隐喻,即LIGHT IS OBJECT, LIGHT IS LIQUIQ, LIGHT IS CONTAINER。[6]

以上所述表明,“光”成语虚构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根据事件隐喻结构理论中“变化即运动”的观点,虚构变化亦即虚构运动,则虚构运动频数为6888,占成语语料总频数的72.9%,占虚构类成语的88.1%,虚构运动占绝大多数。这正应合了Leonard Talmy提出的“人类及其语言对动态性的认知偏好”的观点。

四、结语

以上语料及数据显示,汉语“光”成语中大部分都具有虚构性特征;在虚构X所涵盖的概念中,虚构运动最为凸显,“光”成语隐喻特征也较凸显,“光”成语受人类认知组织的系统交叉模型制约和影响,因而这些成语的普遍虚构模式是人类认知组织系统如感觉、知觉、视觉、动觉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结果,也是人类具有想象能力的体现。

猜你喜欢
字面频数虚构
虚构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规约层级递进模型”
虚构的钥匙
金缕衣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别误会这些英语
别误会这些英语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频数和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