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叙事学角度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2022-02-24 03:38曹传安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2期
关键词:叙事学高中语文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叙事学角度引导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围绕叙述者的角度引导学生展开多元鉴赏,围绕故事角度促使学生探究主题,围绕语言角度帮助学生感受语言风格,综合各种角度思考能让学生思维更深刻。这些方法都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解读作品,提高阅读效率。

关键词:叙事学;整本书阅读;高中语文

叙事学是研究叙事作品的文学理论,研究叙述的方式、故事内容的呈现和叙事语言等相关内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若要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率,教师可以基于叙事学角度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思考能从哪些角度入手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将掌握的阅读技巧运用到整本书的阅读实践中,起到理论指导实际的良好教学效果。

一、围绕叙述者视角多维鉴赏

不同的作品有自己的叙述视角,在整本书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文本入手,掌握如何从叙述视角切入文本分析,然后再拓展开来,举一反三,阅读其他的作品。例如,鲁迅的《彷徨》《呐喊》等虽然也是整本书,但是其中包含多篇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课本中的《祝福》入手,学会分析叙述视角,然后再拓展到其他阅读篇目的鉴赏中去。

在阅读《祝福》的时候,教师可指导学生展开多维鉴赏,除了从字词、社会背景、主题思想、结构等方面入手外,从叙述视角入手也是一种很好的鉴赏角度。教师可引导学生先默读全文,快速找到作品中的叙述者和叙述视角,然后尝试从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总结概括叙述者的形象,最后再思考如何运用叙述视角揭示小说思想主题。这样的鉴赏将细节分析、主题探究和叙事视角结合在一起,可以使学生的探究角度更加广阔、全面。学生在分析中认识到祥林嫂、鲁镇人代表的是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而“我”代表的是新知识分子。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在阅读《彷徨》《呐喊》等作品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从作品的叙述视角入手,并和《祝福》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异同点。最后再让学生进行整合,说说在《彷徨》《呐喊》等作品中最常用的叙述视角,并思考这是否体现了作者的文风。

在围绕叙述视角展开分析后,学生会发现自己找到了赏析文本的新角度,如果能将其和语言鉴赏、结构分析、主题探究等其他鉴赏活动相结合,就能更好地解读文本。

二、围绕故事角度,探寻主题

长篇小说的内容比较复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这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故事角度也是叙事学探究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作品的故事角度入手分析,尝试把握作品的情节、场景和人物形象等的变化,进而探究作品的主题,促使其对作品的主旨有更深刻的认识。

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其以课本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廟》作为切入点,思考如何从故事角度展开分析。教师首先让学生学会概括小说的情节发展变化,然后运用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起到的作用,是否更好地展现了人物形象。这样学生就能概括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并思考环境描写对文本发展脉络的展开和文章主题思想的揭示起到了什么影响。阅读后有学生概括出小说的情节,认为作品展现了遇到故人、听到阴谋、带刀寻人、接管草场、古庙借宿、草场失火、杀死仇人的故事情节。作品的场景包括了酒店、草料场、古庙等不同处所,尤其是其中暴风雪场景的描写,渲染了悲壮的氛围,同时也对情节发展起到了铺垫作用。林冲正是因为风雪过大,压坏了草屋,才会来到古庙借宿,因此躲过一劫,从而点明了林冲被陷害,不得不反的主题。同时,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将原著划分成若干个小故事,分别探究每个故事的情节发展,然后再将这些故事整合在一起,思考作品的整体脉络。

阅读中发现故事情节的发展常常暗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如《水浒传》中写了不少官逼民反的故事,这样就揭示出作品的思想,体现了反抗的主题。

三、围绕语言角度,归纳风格

叙述语言也是叙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叙事语言的相关知识,尝试归纳不同作品的叙述特点。在学生已经阅读了《水浒传》《红楼梦》等长篇小说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然后从语言角度入手进行分析,探讨作品的语言风格。

在阅读《水浒传》等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重要词句,并将其置于上下文中进行分析,思考作者的叙述语言具有怎样的特色。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抓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围绕对话细节展开分析,思考作品如何将生活语言融入其中,并思考小说中的对话和真正的生活语言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了解作者的个性特点,了解当时的时代特点等,并思考作品中有哪些地方展现出了这些特点。如有学生发现《水浒传》和《红楼梦》虽然都是古典小说,但是二者语言风格却大不不同。《水浒传》中有很多俚语、俗语,用到了“洒家”等市井化的语言,但是在《红楼梦》中,由于其中的人物大多数是涉世未深且有较好家庭背景、文化修养较高的男女青年,所以其语言便显得更为文雅。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认识到了不同作品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哪些因素有可能会影响作品的语言风格,学生认识到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个人语言习惯、性格特点、家乡或居住地等都会影响到作者的创作风格。教师可以抓取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例子引导学生展开具体分析,然后让其自主讨论,尝试自己总结作者的语言风格。

四、围绕综合角度,深化思维

叙述视角、叙述故事、叙述语言等都属于叙事学的范畴,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将它们割裂开来,阅读效果很难得到提升,其思维也无法得到发展。所以教师要在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其逐步学会将三者融合在一起,按照综合的角度来分析,这样学生的视野才能更开阔,阅读能力也更强。

在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讲述红楼故事”的主题活动中。在活动中,要求学生首先要选择一段自己感兴趣的《红楼梦》中的故事,整理故事情节,搞清楚该故事片段在整部小说中的地位。其次,学生要思考自己该用怎样的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第一人称的视角能让听者产生代入感,而第三人称的视角则能更好地阐述故事。此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优化叙述语言,更好地描述人物形象。例如,有的学生选择了“黛玉葬花”的故事片段,首先分析了作品的情节,这属于故事文本的范畴,此后又思考了采用怎样的叙述视角更为合适,认为第一人称的视角能更好地展现林黛玉的内心活动,所以其最后选择了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描述。这又涉及到叙事视角的问题。此外,该学生还分析了语言,认为可以用散文化的语言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样能给人清新质朴的感觉,也能更好地把握叙事速度。

在整合思考的基础上,学生能将各种叙事学的思维角度融合在一起,同时自主探究的活动方式也能让抽象难懂的叙事学知识变得更通俗易懂,学生更容易掌握,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把控叙事学和阅读教学的融合程度,掌握好叙事学讲解的难度,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也要避免肢解作品,要处理好节选和完整篇目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将叙述角度、故事角度、语言角度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并将它们更好地融入到整本书阅读的活动中。

参考文献:

[1]程晟.经典叙事学知识对高中小说教学的意义与价值[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

[2]王伟.浅谈叙事学理论在小说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18(22).

作者简介:曹传安(1982— ),男 ,江苏省启东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叙事学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On the using of flashback approach at the beginning of Nettles
外宣翻译研究——基于修辞叙事理论视角下的构想